分享

以五感体味凉意

 黎荔专辑 2022-08-18 发布于陕西

以五感体味凉意

黎荔

日历已是立秋之后,但残暑仍盛,秋气还远。
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用目之所见、耳之所听、肤之所感,以及生活中的智慧发明出各种纳凉用品。
比如,在屋子的周围,大量种植各种草木,长廊幽径,庭院深深,花木葱茏,微风绕屋。不是翠竹遮映、松荫笼罩,就是门前槐柳,绿影匝地,或是簇簇丛丛的芭蕉绿了窗纱,攀爬到门楼和墙上的各种藤蔓,层层叠叠翻涌起绿色的洪水……总之,让视觉上满目全是深深浅浅的绿,人置身于草木之间,自然生出清凉之意。
比如,在窗边挂上更通风的晶莹水晶帘。古代的水晶帘(亦作水精帘)是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做成的。先用红丝线或铜丝把玻璃珠串成长串,然后把这些长珠串横着并在一起,再用细丝从纵向上把珠串彼此紧密地编缀起来,在每颗珠子之间,都要打个结。最后珠子就编成了一方长长的帘子。这帘子从视觉上,就营造出冰爽沁人、清凉透心的水晶宫景象。
水晶帘的妙处,还在听觉上,是风过去,荡起碎碎的清脆。我在现代生活加以取法,就是在窗边挂上一串玻璃风铃,风一吹就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让一室之内顿时有了灵动之感。白昼,风铃在微风的撩拨下奏出叮铃叮铃的清响,邀请我悠闲地在竹席上睡个午觉。傍晚,当湛蓝的夜跌落在世界上,那一串串摇曳的风铃声,好像碎成了千百颗粒,在朦胧的暮色中点亮漫天的星光。水晶帘动,好风已来。哪怕只是一串细细碎碎的响声,也是风来过的痕迹。当那些叮叮咚咚的透明的声音,余音袅袅灌满了耳朵,人好像身处幽谷,暑气顿消。

比如,古人入夏,会换上一身夏布衣裳,也就是宽松的葛布、苎麻衣服。这些经由草木纤维浸、洗、漂、织而成的夏布,质地轻薄透气,能清晰地看到草木纤维修长而纤细的肌理,风可以在纤维缝隙间自由穿梭。微风拂过轻透的夏布,单穿就很凉快,衣服在风中可以自然舒展开来,颜色上清清淡淡的,葛麻本色或稍加漂白,看着也很凉快。在挥汗成雨的天气里,身上衣服自然是薄之又薄才足够清爽。这些葛麻衣料看似粗粝,却抚之柔软,看似古旧朴素,却淡然若风,质朴、素淡、平和,让自己裹在这样一件衣衫里,轻盈舒适,贴肤微凉。
比如,古人会在院子里辟出一个小池,种些草,植些莲,等风吹来,水草猎猎有声;等雨降落,荷花散出沁人芬芳,使得满院是荷香。夏日的美好,不光在荷上,也在荷旁。水气与荷香相互浸染之下,生出了层次感更加丰富的气味,被微风吹送过来,让人心生悠远之意。古人一年四季都熏香,在用香上多应和着时序更替。冬季往往选用温暖芳醇之品种,而夏季就燃起较为淡薄幽渺的气味,以驱溽热。记得在《源氏物语》的记载中,有一种专供夏季月夜使用的香方,名曰“荷叶”,据说点燃之后清婉悠扬,可与真正的莲花相媲美。我想这应该是中国古典生活美学传入日本后,所形成的仪式感十足的香道,讲求薰香与花香的相映成趣。

当今的香水工业中有一种十分年轻的香调,叫水生调,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诞生才几十年。水生调香水,就是水生花调或是海洋气息,充分利用水元素为灵感/主题进行调香设计,致力于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我觉得这与古人水边纳凉、闻荷香远送是同一原理。将一缕飘渺花香或木香,点缀在朦胧水雾之中,整个世界都因之变得沁凉。幽渺洁净的莲花香气躲藏在层层莲叶底下,偶然一阵清风吹来,才亭亭玉立地露出娇容,惹来万千遐想——但很快又隐身入翠绿的湖水底色中去了,不沾一丝尘埃。水生调香水的代表作品,如三宅一生的“一生之水”,高田贤三的“风之恋”,其香调是潺潺溪声中的莲花、茶叶和竹林气息,是雨后空气的纯净之感,在寂静深幽清凉的气味里,仿佛听得到淙淙流水的声音。水调香,是专属于夏天的味道,能将一切暑热都涤净了,它带来的不是身体上的凉,而是心里的静,最能安抚炎夏时节躁热的心。
现在是一年中最为高温高湿的三伏天气,古今同此溽热,古人虽不知电扇、无论空调,但同样可以玩出别样的避暑境界,以各种妙思与雅事,去消散一身暑热。此时此际,在蒸腾了一整天的暑气渐渐柔和的黄昏,我泡上一杯绿茶,配上一份色彩缤纷的水果酸奶,边品饮边乘晚凉,再随意写一写,如何以五感体味凉意,也是夏日别具风情的乐趣之一。任它暑气腾腾,只要宁心静气,胸中自有凉意漾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