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翁 飞:谁的青春没有诗——曹克考《青春诗路▪序》

 新用户9326cauu 2022-08-19 发布于安徽

曹君克考,与我同庚,小我数月,以文字结缘,以秉性相投成为好友。明清之际名士张岱有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卷四)克考于诗,痴迷成癖。数十载寒来暑往,公余之暇,沉浸于诗、词、曲、赋,乐此不倦。

去年春季,他出版了一部《千韵品红》,收录其品读《红楼梦》所作诗、词、曲、赋、联五种韵体作品共1200余韵,其中七绝诗600首、词244阕、散曲265支、楹联120副、辞赋5篇,创作历时十年,成书30万字。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用诗词的形式对《红楼梦》进行评析、歌咏,自清代《红楼梦》问世不久就已有之,这部分诗词被称作“题红诗”,这批诗词作者在红学史上被称作“题咏派”。而克考此书名为“品红”,从情节、人物、环境诸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对原著(依《脂砚斋评点石头记》为蓝本、兼及120回本)进行品味、解读;视野和站位已超越前人。据诗学界各位方家评介:《千韵品红》“因其体裁之别致、内容之系统、手法之多样、角度之特别、艺术之精炼而传出空谷足音(薛守忠、该书序三)”。“曹克考先生的题红诗词曲赋,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体例之繁,见解之深,超越了前人(邵琳、该书序二)”。而同在滁州、身为原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中国红学会理事的裘新江教授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没想到在滁州,还有如此痴迷'红楼’者,到了要用千余首诗赋来歌咏的地步(该书序一)”。作者之痴迷、执着,由此可见一斑;也正是有了“十年磨一剑,千韵品红楼”,我们得以概见克考君在古典诗词领域的造诣和功力。

克考在《千韵品红▪自序》中说:“少时读红楼,囫囵吞枣,不解其味。……壮年读红楼,慢嚼细咽,难谕其旨。……老来迷红楼,敲骨吸髓,几多感喟。一生如梦幡然悟,四十年来辨是非。”这是他读红的心得,也是他人生的感悟。于是,他在《千韵品红》之后,又推出了姊妹篇《青春诗路》,这是一部风格迥异的新体诗集,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在新诗领域辛勤探索与耕耘的成就。新旧体两部诗集,恰似双峰并峙、相互辉映,二水分流、相得益彰。
《青春诗路》共收录自1982至2022年诗歌作品265首,约7余万多字。从体裁方面分有:散文诗、杂文诗、哲理诗、朦胧诗、寓言诗、童话诗、韵体朗诵诗、儿歌、民谣等,凡现代白话诗体裁几乎全部涵盖。从内容题材分十二个乐章:一、青春旋律,二、心灵呐喊,三、石头断想,四、生命呼唤,五、爱情磨难,六、诗人自白,七、生活感悟,八、艺术升华,九、童心释放,十、民风传承,十一、盛世讴歌,十二、家乡礼赞,凡人生经历无不涉及。这同样也是他四十年来的人生感悟,正所谓:眼前世界,笔下波澜。

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裘廷梁主张的“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发起一场让诗歌“通行于今,适用于俗”的诗界革命,主张突破诗歌的文言形式,推动诗歌的口语化与大众化。而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当以胡适《尝试集》为开端,不断进行诗歌语言与形式方面的探索;在初步探索阶段,以周作人的《小河》作为相对成熟作品问世。随后,越来越多的诗人以及诗歌流派涌现,对现代文学中诗歌的创作做出了诸多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主要有:20世纪20年代以冯雪峰、汪静之等为代表的湖畔派,以徐志摩、方令儒、朱湘等为代表的新月派,以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等为代表的象征派;20世纪30年代以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废名等为代表的现代派,以牛汉、艾青、胡风等为代表的七月派;20世纪40年代以辛笛、陈敬容、郑敏、穆旦等九位诗人为代表的九叶派;20世纪50年代以郭小川、贺敬之、田间、李季等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浪漫派。

20世纪70—80年代以北岛、舒婷、顾城、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朦胧诗派,这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诗歌流派,伴随着中国新诗“三个崛起”理论,迅速霸屏中国诗坛,并一直影响到现在。我以为:克考君的这部《青春诗路》,无论就其人生履历,还是作品本身内容,都应归入这一流派。他自己的代序——《诗路朦胧说诗'灵’》,也很清楚地印证了这一点。

正如克考在自述《小传》中所说:他出身农家,在特定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度过了灰色的童年;所幸的是由小学而初中、又推荐进高中,一直没有放弃学业,且成绩优异;又因为有着50年党龄、身为农村基层干部的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立身持正;返乡知青期间,工作处处争先,却因“不通人情世故”而“仕途”屡屡受挫。1977年恢复高考,虽然初选入围,终因一些意外因素而未能如愿进入高校。直到1979年,才在全县两千多名考生中,以总分第三的成绩,考入人民教师行列。先后执教于嘉山县(1994年撤县建市)戴巷中学、明光市苏巷高级中学、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即今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并于其中兼任诸如团支部书记、总务主任、校办秘书等行政职务(其间抽调到明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撰《明光市志》)。很难想象,在三十多年勤苦的教学生涯和繁杂的行政事务中,他还能挤出时间来学习、研究、创作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学殿堂无冕之王的诗词歌赋。


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养,他在1983年10月至1985年11月,考取并毕业于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大专班);1986年6月至1989年9月,参加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学习(函授研究班);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就读并通过自学考试,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教育本科。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三段自学学历,是他从中年到老年孜孜不倦勤奋刻苦的学习写照。有志者事竟成,用在克考身上是最贴切不过了。

产生朦胧诗的那个年代,是祖国改革开放的青春期,也是曹克考(包括我在内)这一辈同龄人的青春期,克考把他的新体诗集定名为《青春诗路》,而这条诗路又是带着“灵感”、“灵魂”、“灵气”、“灵动”,从朦胧中走来,那是怎样一种追寻和向往啊!正像我的高中同学、朦胧派代表诗人梁小斌在他的代表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所写:“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那也是我们整整一代人的思考。《青春诗路》也同样是,只不过它用更详实、更具象、更接地气的描述,来回味我们的青春,来揭示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是啊,谁的青春没有诗? 诗言志、诗抒情、诗咏物、诗写景。“青春立志心不移,老骥伏枥自奋搏。”看看诗人作者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青春燃烧的灰烬 在晚风里飘散
岁月霉变的味道 在寂寞中蔓延
晚霞 忽闪着疲惫无力的金翅膀
寻找 凋零在来路上的圣洁花瓣
曾守望 一个萧索而漫长的雨季
曾目送 那朵幻游深巷里的花伞
铺满苔痕的石阶 收藏永恒背影
叠印血迹的彩虹 悬挂蓝色港湾
流转的四季 编织着有序的年轮
骚动的灵魂 锈蚀出褐色的斑点把霉变的青春 放在阳光下晾晒
在封闭的心房 偷点回忆的甘甜
谁能给一个 神奇的心灵激活码
让我与你 再一次进驻青春驿站
——《谁能给我一个心灵激活码》(新十四行诗之一;2010.2.14)

让我们在诗人的娓娓道来中,感受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精美雅致;领会一代人的希冀向往、拼搏追求。青春诗路,圆梦之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是为序。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