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力计算基础-拉伸实验与强度理论1

 伊伊爸 2022-08-19 发布于湖北

1.拉伸实验和应力-应变曲线

金属材料作为应力分析不可忽视的一大主体,其力学性能一般通过单轴拉伸实验获得。例如低碳钢的拉伸实验,主要是使用拉力机或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标准试件进行常温、静载下的轴向拉伸试验。试验规范参考国家标准,如GB / T 228-2002。

对低碳钢试样的拉伸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其中:

工程应力 = 拉力 / 拉伸件原截面积;

工程应变 =(拉伸后长度 - 原长)/ 原长。

在拉伸过程中,拉伸件截面积会逐渐变小,出现缩颈,最后被拉断。

考虑拉伸件截面积变化的影响,对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得到一条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考虑拉伸件缩颈的影响,对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得到一条修正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上述3条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片

2.拉伸的4个阶段与材料本构

为了应用上述曲线,理论上将拉伸分为4个阶段,来简化描述材料属性的基本模型。

1.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材料只发生弹性变形,卸载时会沿着曲线原路返回。这一阶段的最大应力为弹性极限。

2.屈服阶段:应力与应变关系不稳定,材料屈服,即使应力不在增加应变也会持续增加,材料发生永久变形,卸载曲线一般可以用平移法绘出。理论上,把产生残余应变为0. 2%时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名义屈服极限。

3.强化阶段:继续拉伸试件,工程应力随应变增大而上升,直至拉伸强度极限。卸载后,材料屈服点上升,且不可恢复,故称为强化阶段。强化阶段会让屈服点靠近强度极限,材料变脆,这就是冷作硬化。

4.缩颈(颈缩)阶段:发生缩颈后,工程应力随应变增大而减小,颈部应力由单向应力变为三向应力状态,直到拉断。

考虑应力计算的复杂性,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描述有不同的本构模型,他们适应不同的计算背景,通过各自不同的假设来使理论计算变得可行。在ANSYS中,最常用的就是线弹性材料的本构模型——广义胡克定律材料模型。这个模型最为简单,只描述了材料弹性阶段的性质,但因其经济实用性强,在实际应用中十分广泛。

3.材料拉断-Workbench简单模拟

下面用Workbench简单的模拟一下拉伸实验中试件被拉断的过程。

首先,是分析环境的选择,考虑有材料破坏,选择显示动力学模块。同时,考虑到拉伸过程是一个准静态的过程,所以先通过静力分析模块模拟材料到拉伸强度时的应力状态,作为预应力导入到显示动力学模块,再用显示动力学模块模拟试件被拉断瞬间的状态。

图片

材料其他属性选用系统默认,添加双线性等向强化模型,设定材料屈服点为200MPa,真实拉伸强度为400MPa,此时对应的塑性应变为0.05,且在达到拉伸强度后材料完全失去继续承载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双线性等向强化模型”需要选择ANSYS中的多线性等向强化(Multilinear Isotropic Hardening)而不是双线性等向强化(Bilinear Isotropic Hardening),这是因为在ANSYS中双线性等向强化会无限线性延长应力应变曲线,而多线性等向强化的最后一点就是曲线的终点。

图片

模型为一简单直圆柱体,一端面加拉力,另一端面固定,静力分析结果云图如下:

图片

在瞬态分析中导入预应力后,一端面加位移,另一端面固定。为了提升计算效率,这里设置的计算时间为0.01s,有很好计算资源的可以加长时间,以接近真实的实验情况。

结果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在缩颈后,颈部的应力依然为400MPa,而其他地方的应力随着位移增大而减小,直到拉断,符合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规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