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幸佳 || 打开课堂“暗箱”: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教研改进

 青春rzw 2022-08-19 发布于山东

导读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以开展课堂观察改进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对国内外课堂观察方案进行本土化改进,形成校本化的课堂观察量表;通过开展线上数据采集和全员校本培训,全面推进课堂观察实践;通过对观察数据的处理分析,绘制出教师和教研组的“数字画像”,并据此实施分层研修、互补配对等多项举措。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落地,如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建设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中小学校管理者面临的迫切挑战。而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打开课堂教学“暗箱”的重要研究方法,已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青睐,如何对其合理应用也成为实践中的重难点。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作为省精准教学实验校,以开展省级规划课题研究为契机,聚焦课堂主阵地,进行全校性的课堂观察,并以此作为教研工作改进的方向,构建学校教学的内生动力系统与支持体系,带动了学生学业进步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显著提升。

图片



科学设计:借鉴有效工具,提炼观察要素

课堂观察是连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中介,也是开展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区别于普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研修活动,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走马观花”式凭感觉听课。但是传统的课堂观察也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如何保证课堂观察的过程有效,二是如何通过对课堂观察结果的科学应用促进有效教学。找准课堂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要素,是提升课堂观察效果的核心。我校研究团队在参考国内外众多课堂观察方案的基础上,选择了包括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开发的UTOP(UTeach Observation Protocol)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在内的多个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评估效果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具,提炼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本土化改造。

1. 以融合创新为原则,迭代观察内容

其一,精简内容要点。课堂观察方案要点太多,就会使参与教师很难一次性把握,因此需要对内容要点进行精简,既要减少教师理解上的负担,又要做到准确到位,不产生歧义。

其二,突出教改方向。国外课堂与中国课堂现状在某些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比如自主开放是目前国内课堂需要努力实践的方向,而在国外这一维度的达成度相对较好。因此在要素选择上,要突出本校教改的方向,即近期亟待改进的内容,否则面面俱到会影响课堂观察效果。

其三,要与传统接轨。传统的听评课以听课记录本的方式进行纸质记录,观察者可以自由记录在观课过程中认为值得借鉴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为了与传统接轨,可以在设计中加入文字类的质性评价,以便初次参加课堂观察的教师借助这些记录更快速地判断、打分。

图片

2. 以轻负高质为追求,厘清观察要素

我校以轻负高质为价值追求,彰显“学为中心”的立场,经过反复对比商讨,最终将课堂观察要素设定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结构”在内的六大维度,每个维度包含2~4个观察要点,如表1所示。

图片



优化操作:尝试线上收集,聚焦标准培训

课堂观察除了要有合适的观察工具,更要关注数据的有效收集,这对于课堂观察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

1. 借助“云采集”,改进数据收集方式

我校研究团队对课堂观察量表进行电子化处理,并结合网上平台“问卷星”系统进行评分,每个观察要点都采用5点里克特量表计分,并结合师生课堂表现的符合程度从低到高赋予1~5分。具体操作中,课堂观察表单会以二维码或链接形式推送给观察教师,每个观察要点的平均分、总分等都能自动测算;同时传统意义上的质性评价问题,如“你觉得整节课中'学为中心’的亮点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什么?”也直接推送给观察教师,并将其评价结果与数据评价结果相互印证,保证评分的准确性。

2. 实行“预打分”,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首先,学校围绕课堂观察量表中六个维度的内容以及观察要点,由教导处对全体教师进行统一解读培训;同时针对每个课堂观察要点给出评分细则,提供典型行为,以帮助观察者更快地判断,并进行标准化打分。其次,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由各组长事先选好课堂教学视频样例(中等教学水平为宜),组织教师观看视频后独立打分,然后通过汇总打分结果,研讨得出大家均认可的标准分,并引导每位教师比对自己的评分和标准分之间的差距。对于评分差距较大的教师,可以让其陈述打分理由,然后集体回看教学视频,经研讨后帮助其修正评分,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其掌握打分要领。

3. 采集“大数据”,实现全过程课堂观察

选定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也是课堂观察中较难的方面。首先要考量被观察教师的教学素养,其次要考虑观察教师的参与时长与工作量,最后要回归课堂观察初衷,以观察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学校研究团队经讨论,最终确定让全体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同时组内研究课、公开课、推门课都在课堂观察范围之内,学校希望借此规范教师的听课行为、收集课堂观察数据,以评价结果指导后期课堂教学的改进。经过一个学期,研究团队共收集到1200多节课堂观察数据,为教导处的过程性教学监控提供了丰富数据,也为后期课堂观察诊断提供了大数据参考。


三一

合理诊断:处理关联数据,呈现可视化结果

1.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课堂观察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就是用原始分减去平均分再除以标准差。因为课堂观察量表中每个维度的原始赋分不一样,研究团队首先对课堂观察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每位教师在每个维度上的标准分数,这样可以排除权重等因素的影响,如表2所示。

图片

同时,我们将每位教师对应班级的每个学生成绩也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把学生近期的两次考试成绩换算成标准分数,再把两次标准分数相减,就得到每个学生的进步分数。然后用教师所教学生对应科目的进步分数求平均值,就得到每位教师所教学生的平均进步得分,也就是班级成绩增值情况,如表3所示。

图片

2. 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团队将课堂观察中教师在六个维度的数据表现与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教学结构”“目标达成”两个维度与学生的学业进步指数显著相关,与其他维度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后期着重关注“教学结构”和“目标达成”两个维度的课堂观察要点,同时改进其他观察要点。

研究团队还将每位教师在六个维度获得的标准分数转化为10个等级,并据此绘制雷达图,得到教师的“个体数字画像”。根据画像结果,有的教师每个维度都是高分,可以成为团队“引领者”,后期可以让其开设一些公开课供其他教师观摩学习;部分教师每个维度都有提升空间,但比较均衡,可以作为“学习者”,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火候”;另有部分教师有1~2项短板,可以作为“突破者”就相关领域进行专项研修;极个别教师各维度分数均比较低,被定位成“努力者”,是教研组要集体帮助的对象(见图1)。除教师的“个体数字画像”外,研究团队还绘制出每个教研组的“群体数字画像”。如科学组教师在某个维度上的得分有的在水平线以上,有的在水平线以下,后期可以采用教师间“互补配对”的方式进行教研改进。

图片



主动改进:对接教师需求,提供精准培训

1. 对接教师个体需求,开展分层研修

学校将课堂观察结果与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接,形成有针对性的分层研修方案,以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益。

一是对于“学习者”与“引领者”,学校主要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组建学习研修共同体。如“师徒共上一节课”是我校“保俶春韵学术节”的经典活动,它使作为“引领者”的师傅在磨课与指导中思考更为深入、作为“学习者”的徒弟在历练中达成从“优”到“精”的飞跃。

二是针对“突破者”,主要通过主题研修的方式进行指导。如教导处针对个别老教师在“信息融合”维度课堂观察得分低的情况,专门组织开展“APP辅助课堂教学”的主题校本研修,邀请在这方面得分较高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分享,还专门制作微课供有需要的教师学习,实现了研修的私人定制。

三是对于“努力者”,学校组建跟踪听课团队,重点围绕六个维度帮助这些教师想办法、找措施,明确提升方向。如教龄刚满两年的吴老师在“课堂组织”“课堂结构”两个维度得分较低,在备课组团队持续的集体备课和听课追踪的帮助下,他的课堂驾驭能力越来越强。

图片

2. 针对教研组群体需求,探索教研改进

其一,重点突破。学校将某一维度得分在水平线以下的教师组成团队进行重点研究,成立各维度课堂能力提升研修小组。如科学组针对部分教师在“教学结构”维度课堂观察得分较低的情况,开展了“教学预设如何随学生的应答而变”“如何进行结构化的单元整体设计”两次主题教研活动。尤其在关于单元整体设计的教研活动中,该组充分利用学校九年一贯的学制优势,开展中小课堂的衔接展示,小学与初中教师同时开展集体备课、试教听课,进行协同研修。经过一轮的学习和实践反思,同一主题教学在不同年段的学习重难点更为凸显,教师对于“教学结构”这一维度的把握更为精准。

其二,互补配对。对于同一教研组内教师在某一维度得分分别在水平线上和线下的情况,学校将其进行“互补配对”,利用“鸿雁杯”课堂教学展示的契机形成多个互补研课团队,并通过同课异构、同课重构、同课再构三个环节进行“互补配对”研修。首先,团队教师围绕同一主题独立设计教案,进行同课异构;然后通过教研活动分享优秀方案,并将优秀教案融合后进行同课重构;最后,抽签决定两位上课教师(高分组与低分组各一位),通过课堂实操优化方案进行同课再构。卷入式的活动设计推动团队中各成员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修改达到同频共振,达成磨一节课就是磨一个团队的效果。

3. 优化数据收集应用,保障观察实效

其一,数据采集更精准、更易得、更均衡。更精准,就是增加被观察教师的教龄、学历以及所教班级分组情况等信息,进一步探究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师个体及班级分组情况等因素的交互作用;更易得,是将观察量表内嵌入办公平台,并尝试利用智能设备进行课堂数据的常规化采集,使日常评价更便捷;更均衡,是指要保证每位教师被听课的类型和数量尽量均衡。

其二,评分内容有细则、有研讨、有迭代。有细则,就是将细则与课堂观察评分相结合,把细则直接体现在选项中,进行五档勾选,便于教师更快地进行判断;有研讨,是指对于普遍得分较高的维度可以再次研讨替换;有迭代是指关注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方向,进行适当补充迭代。

其三,结果运用多交流、多优化、多循环。多交流,就是多与教师们交流课堂观察结果,统一思想,并明确课堂观察结果不与教师考核挂钩,从而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改变一些教师习惯打高分的倾向;多优化,就是针对目前某一维度研修层级单一的状况,要逐步过渡到提供初、中、高不同级别的研修内容;多循环,是指收集学生学习兴趣等相关数据,探究更多维度上的变量,实现课堂观察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