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搬家偶记

 暖暖书馆 2022-08-19 发布于北京


新窝一角<北京>(摄/华迅)2017.12

栖于尘世

在闹市的炎凉里打马过

时下冬藏

时下张望

你不予理会

那些在寒夜里生根或茁壮的

栖于冷风浸透的每个角落

一声不吭

你奔突或持守,迁徙或栖居

在小小园里兜转

热烈地庇护一方简单

以沉默、疼痛或和解

或建巢,或搭桥

忙得不可开交

不予理会

喧嚣与寂寥交叠的时日

织意料之外的帛

落帛成诗,成画,成生活

在跌撞里一笑而过

栖于尘世

你终于脱下了紧张又板正的壳

新窝一角·难得闲适<北京>(摄/华迅)

当我气定神闲地坐在桌前敲这段文字时,该规整与该收拾的皆已归位。一段折腾暂告段落——我又搬家了。

说是“又”,似乎略带夸张。比起那些有过十数次乔迁之“喜”的搬迁达人,我的这点折腾不足挂齿。

但无论主观原因或客观条件,也不管是租是买,家,对每个往回走的人,都是归途。

我对它的感情和它之于我的意义,在数次的搬离与再次的入住中,一步步加深。

新窝一角:与“美丽中国”偕行<北京>(摄/华迅)2018.1

大概在我还上小学的时候,毛阿敏翻唱的《我想有个家》红透了大江南北: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惫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才不会害怕……

能记住的只这两句,却道出了家之于许多人的意义。

还有孔府家酒改编自《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刘欢演唱)的那句广告:千万里,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如发自内心的一声呼唤,隔着千山万水直抵心头。

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配以归国游子在亲人期盼的眼神中回家的画面,家味十足。

那时尚小,每每听着调调,便会略装深情地跟着哼唱,抑扬顿挫,故作陶醉,如今想起便忍不住发笑。

而今离家千里,搬家数次,对家的味道、消息和感觉变得越发敏感了。

担担面,攒劲很~(摄/华迅)

人生如寄,寄处久了便也似家。恰如寄居蟹,随着行走与成长,不断找寻与更换着自己寄居的壳儿。

寄居蟹寄居于海螺壳。等它长大点儿后,必须要找一个可供容身的房子,于是就向海螺发起一场鸠占鹊巢的攻势……

等把海螺处置了,便钻进去,用尾巴钩住螺壳顶端,再以几条短腿儿撑住螺壳内壁,长腿伸至壳外以便爬行;同时以大螯守住壳口。这样,它就搬进了一个新家。

虽说新家来的着实不光彩,但它厚着壳皮、顶着“寄居”的名头正大光明到处跑,对这物竞天择下横行之蟹的生存之道便也无可厚非。

哈啰,我是蟹星人,大家管我叫寄居蟹(图片源自网络)

寄居蟹找个合适的居壳儿尚且不易,寄居之人便也免不了找新居的一番周折。不同的是,周折的缝隙间或可偶遇暖意。

高中时的密友S得知我要来这边,周到而细心的她便给我各种建议:租房都有哪几个途径,怎样避免上当受骗;你附近的地铁线路有哪几条,租房需注意的原则有哪些;在北京各种开销大致如何……

就像当年宿舍熄灯后,我每晚都觍着脸找她给我讲数学题时那样,在跳跃的烛光下,她不厌其烦一遍遍地解释……至今我都觉得她像个姐姐。

旧窝一角·花瓶偶作笔筒用<北京>(摄/华迅)2017.6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暂无处可栖,找房也得等到周末。S碰巧因男朋友换工作的事抽不开身,好在有先于我来这边的密友L和她先生的助力。

L是个非常贴心的女孩,说话慢而温柔。想到我来这边是个举目无亲的路盲,于是提前电话告知请假来接我。握着电话,我心里也多了份踏实。

“你就先安心住在这边,房子等周末了我陪你去慢慢找。”L一边帮我放行李一边跟我说。

当晚睡前,我咳嗽不止,她帮我晾好开水,找了急支糖浆和其他的止咳药,铺好床便让我和她一起睡,让先生睡在客厅。

我怕我整晚不间断的咳嗽影响她休息,执意要求睡客厅。拗不过我,便也只好妥协答应。

于是他俩取出柜子里所有的新被褥一层一层地帮我铺好,还拉了一盏亮黄色的小台灯放我枕边,“半夜要是口渴,就打开台灯倒点热水喝”,睡前不忘叮嘱一句。

接下来的数天里,她给我做好吃的排骨玉米炖山药;带我挤蔚为壮观的北京地铁;教我如何从常营回坐一站后从始发站出发,以便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能有个座儿;在周末的大风天里从早到晚地陪我找房子……

那个下午天气异常燥热,暮色渐暗时,她拉着我从立水桥那边抄近道匆匆回赶。

爬上一片凹凸不平的石渣陡坡,穿过一段铁路时,昏黄的夕阳刚好跌落在铁路上方,风吹得很紧,天地灰黄一片。

立水桥铁路(摄/华迅)2017.5

我当时想,若此时只自己一人,天黑了,落脚地儿还没个着落,心里定会孤单又冰凉——而此时,旁边的L正紧紧地拉着我小心翼翼地往坡下走……

进了地铁站,她瞅着回去的线路,我瞅着她额头的汗渍和被风吹乱的长发,她丝毫没注意到我们这一整天的狼狈样儿,转身拉着我便去挤地铁……

后来终于租到了一个离单位较近的房子,暂且安顿了下来。

旧窝一角·春色明媚<北京>(摄/华迅)2017.6

而我一箱一箱的书却无处安放。W君说,“你等我,挑个周末带你去宜家”。

于是约好了周末,我们在宜家逛了一圈,零零总总把生活用品补齐全了,又推着运货车挑好一块一块的木板,像拼积木一样很快便帮我装好了。

这样,我便有了一个结实又像样的书架。

新窝一角·待收拾的书架<北京>(摄/华迅)

走的时候还提醒我,该办的哪些证要及早办理,省得日后麻烦。

对附近较熟的他,不忘叮嘱我哪块儿有便利店,哪块儿有大超市……

我记住了初来北京时的那个夏天里的很多细节,因为L和她的先生,因为W君,我的处境比预想中好了很多。

旧窝一角·往昔葱茏<西安>(摄/华迅)2016.8

房间没法放进第二张桌子,执拗的我硬是买了张折叠桌塞了进去。本想写字时打开,写完后收起。

事实证明,连毛毡都没工夫反复打开与收起的我,频繁打开与收起一张颇要费些气力才能搞定的桌子,简直是跟自己开玩笑。

于是在前几日看到房管家发出的一条带阳台的出租信息时,便立刻打电话约好看房。

下午下班匆匆赶过去。转悠着看了会儿,大体满意。“若觉得可以,这会儿就得交押金……你这会儿不签,待会儿可能就没了。”

房管家一本正经地看着我说。我知道这并非危言耸听。

记得初次看房,是当天一早放出来的房源,为避免次日开抢时我流程不熟,房管家一路上教我如何熟练地从APP上走流程。

次日十点开抢,我九点半拿着手机一遍遍地紧张地刷流程,自觉熟练又迅速。

来啊来啊~看谁快(摄/华迅)2017.12

最终,花落别家。想来大概输在了网速和策略上——若提前发几位好友同时帮抢,或许就免去了后面继续奔波的那些周折。

于是管家说完那句,我立刻付押金,而后才跑出去看窗外的大概情况……等我进来时,看到房间里站着俩男生。

“这房子你租了?”看着跑回来的我,其中一男生问到。

“哦,刚交了押金。”看他俩出门,心想着好险,幸亏是骑摩托车过来的。

次日一早便接到通知:两天内需交房租,否则不预留,同时扣20%押金。无奈之下,请假搬家。

当晚回来得迟了,去便利店买装书用的纸箱,都已被收废品的师傅收走了。

正愁着不知如何是好,7-11上夜班的大爷探出头说:“去嘉和一品,那边有很多箱子。他们十点下班,你这会儿赶过去还来得及。”

旧窝一角·举堆栗子~<北京>(摄/华迅)2017.12

我一路小跑,上去时人家已打烊,厅堂里只有一位大姐正在吃饭。我说明来意,大姐放下碗筷,边起身边说“跟我来”。

将我带至库房,便开始拆封一个个装有外卖餐盒的箱子。于是我立刻跟她一起拆箱子拿餐盒。

拆到第四个时,大姐边拆边问:“需要几个?”“先要六个吧,多了我怕拿不动。明早我再来一趟行不?”“没问题”,大姐爽快地说。

大姐将拆好的纸箱帮我从楼上拿了下来。“真不好意思!耽误了您吃饭。每个箱子您多收一点儿吧,算下共多少钱?”我讪讪地说到。

大姐笑着说:“不要钱,拿走就行。不够的话,明天一早我们七点开门,你早点过来也行。”然后便转身上楼吃饭。

拎着六个大纸箱子从业已安静下来的霓虹里一溜烟儿地往回跑。

回头多去你家喝两碗粥(摄/华迅)2017.12

路过7-11时,我把箱子放在门口,推开门给大爷说了声谢。他笑着说:“一句话的事,不用客气。我白天在那边上班,晚上在这上夜班,知道那边有箱子。”

那几晚北京格外冷,从家里匆匆出来,我忘了戴手套和帽子,出了便利店拎起箱子一路走走歇歇,似乎也没觉得太冷。

次日一早约好的货运师傅来得很准时。只是我还剩两个包没打理好,师傅一个劲儿地说不急不急,边聊天边帮我打包。

到达目的地时,超了半个多小时。在约车时我看到规定:若在该趟的规定时间内未将货物运到指定地点,超时半小时以上需加运费五十元。

而师傅签完单据让我按原价付了款。于是我转身将前些日子H君送的红酒拎了一瓶硬塞给了货运师傅。

他略显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你啊”,便出了门。搬东西到阳台时,隔着阳台玻璃,我看到他回头冲我笑。

遍询方知你叫栗豆树(别名绿元宝),芳名难求~(摄/华迅)2018.1

寄居蟹的寄居壳并非量身定做,寄居人的住所也难免会有些许不尽如人意之处。

阳台大而敞亮,放书柜,放折叠桌足够用,可是太冷。于是我便将衣柜捯饬着调了个位置,折叠桌便轻松挪了进来。

新窝一角<北京>(摄/华迅)2017.12

入住一周多,发现用电线路似乎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一早约工长师傅过来维修。

待这些琐细都搞定后,我便开始惦记起了在西安时养的文竹和幸福树。念及自知之明,抱了两盆耐实好养的绿植回来。

此前欣欣然·文竹&幸福树<西安>(摄/华迅)2015.11

此后尘归尘土归土<西安>(摄/华迅)2015.12

无论暂居或定居,住在哪里,哪里便是家,便要有家的味道与气息。

故每次搬家整理时,我都将一些如皮箱之类略显临时的物件统统收纳于不显眼处——寄居也是家,安宁与正式感是我对家最基本的感知。

工作缝隙里挤时间找房搬家确实辛苦。可这辛苦里满载对新窝的各种期待——哪怕只新添几盆花花草草——足以冲减这短暂的劳累——一想到接踵而至的小欣喜和小幸福,便撸起袖子起劲儿收拾。

而找和搬的过程中,朋友们的慷慨助力及不期而遇的帮助和笑脸,在这北方的寒冬里堪比一顿丰盛的火锅带给我的慰藉。

寄居蟹要不断行走、不断成长,寄居的海螺壳也会随之不断变化。

在寄居螺壳的时日里,怜取远方的牵挂与身边的情谊,必然是我回望这一路羁旅时弥足珍贵的记忆。

火锅为冬而生  晚来天已雪,能啖一锅否(绘/老树)


注:因一文一音频,为与大家共同欣赏《我想有个家》和《千万次的问》两首老歌,故将歌曲放入了附栏。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听听。歌还是老的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