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坝桥的传说

 河滨散人 2022-08-20 发布于安徽

老坝桥的传说

“崛起牛头山”征文作品

清溪文苑

话说观山还称作“官山”的时候,那是在南宋末年,官山嘴这地方生息着官山一世祖镜公家族,一条从北向南的小溪河把村庄隔成东西两块,丈把宽的河上横卧着一棵粗树干,当做独木桥。俞氏大房一族住在河西,称作老屋,人口众多,栖息空间拥挤不堪。河东是小房一支,人口本来就不兴旺,还常常发生怪诞的事。不是年纪轻轻就生病夭折了,就是因为家庭或邻里纠纷寻了短见,尤其是女人居多,人口日渐稀少。

一世祖镜公打算搬迁一部分人口去河东,一来可以缓解河西土地的压力,二来可以充实河东的居民。可没有一户愿意迁去的,都说河东不吉利。没办法,镜公虽然年届花甲,不得不作出表率,准备举家搬迁。而祖奶奶坚决不同意,以死相威吓,说与其死在陌生地,还不如死在我家里。儿孙们见此情景,都害怕了,一溜儿跪在镜公面前,哭声震屋瓦。镜公长叹一声,只好作罢。

一连几天,镜公都闷闷不乐,黄烟筒没断过火。忽然有一天,镜公竟失踪了,一夜未归,家人和族人找遍了官山嘴,也没见人影。两天后,有人看见镜公踱过独木桥,施施然归来,神情仿佛轻松了不少。大家都猜测族长是到山外散心去了。

某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老丈,长髯飘飘,一副道风仙骨的样子,闲逛到溪桥边,对围观的村民说:“这河东常有不吉之事啊!”

村民诧异:“老伯何以知之?”

“老夫瞧此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水向东南抱村而流,像一条水龙蜿蜒,张口窥视着河东村,对人口不利。”

“请教老伯,何以解之?”

“呵呵!不可言,不可言。”

有人飞跑去请来了镜公。镜公双手抱拳,深作一揖,说:“老夫乃本村族长,请老先生指教,禳解不幸,定当厚报!”

“看在族长悲天悯人的份上,老夫不妨言之。”老丈用脚顿了顿独木桥,接着说,“此树为木,水浮木,镇水无力,当以三块青石,勒住龙腰,使之无力作恶,河东便可安生,人丁自可兴旺。”

众人似信非信,镜公连说“多谢多谢”,延至自家堂上,吩咐酒肉相待。酒至微醺,二人击掌大笑。

第二天,镜公召集村民开山凿石,不久,石板桥造成。老丈掐定时辰,招呼鸣炮,自己则在石桥上来回彳亍,挥动拂尘,念念有词。从那以后,河东居民果真平安无事,得以安养生息。为了铭记老伯的功德,村民把这座桥叫做老伯桥。

一年后,镜公将人口多的人家析户迁往河东,造屋而居,开荒而种,称为新屋。渐渐地成为又一个大村落,和老屋隔溪相望,族人提篮走动,鸡犬之声相闻。

镜公费尽心机,巧施计谋,徙民落户,披荆斩棘,开疆拓土,功不可没。自官山俞氏一世祖立庄以来,从此地分支出去的有六个支系,谓之"六保俞"。俞氏后人到处生根开花,分枝散叶,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在800余年的流传中,老伯桥不知何时演变成了老坝桥。

作者简介


呂先斌,字子彧,號河濱散人,安徽桐城人,現居於池州。雅愛古文辭。

清溪文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