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类方 之 柴湖汤类方(一)

 知行中航中医 2022-11-25 发布于云南
通过很多类方的对比后明白,每个方剂都有其治疗定位,即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与空间、时间相关的定位;也有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属于“八纲”的定位;更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种“六经辨证”的定位。认识方剂时为“法有定法”,而临床运用时则需以“法无定法”取胜。“定法”和“无定法”是“不变”和“变”思维方式的灵活运用。比如小柴胡汤有八个主证和七个兼证,单是这15个症状,每15个一组按不同顺序组合起来便有:
15x14x13x12x11x10x9x8x7x6x5x4x3x2x1=1 307674368000(一万三千多亿种组合)。
若根据小柴胡证的变化死板地去治疗,一天搞定一种变化,那得三十多亿年才能搞定,那真是吊爆了,都可以上天与太阳肩并肩了。当然这个数字有些无聊。临床我们自然不能这样去看,而应该由这15个症状判断出使用小柴胡汤的证据。有时一个症状就可以,有时两个症状搞定,有时七八个症状方才确定,这就是小柴胡汤条文第【101】条所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本篇将从第01-02首介绍柴胡类方。为什么不把第01-08首介绍完呢?别问为什么,方剂太多,我就是单纯的写不动了。

第01首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洗) 半升 甘草 (炙) 三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其相关条文《伤寒论》共有17条,《金匮要略》有4条。总结小柴胡汤“八大主证”和“七个兼证”如下:


小柴胡汤是邪将入少阳或者邪已经入少阳之用方。是少阳表证之方,与少阳里虚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对应。判断是否使用小柴胡汤,应知道这是在“少阳证”的前提下,第263条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结合第263条和“柴胡八证”以此来判断使用小柴胡汤。那么以下所有条文都是在讨论病邪在不在少阳的问题,是在少阳之前?之中?还是之后?还是兼有?兼有证的程度有多大?祖师爷张仲景做了非常多的示范,仔细体会,一通百通。当时读刘渡舟先生医案,说到刘老用小柴胡汤治疗化工厂中毒工人时根据“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这一条文便起重症之疴。太牛了,当时我想化学物质中毒是不是得喝点甘草、绿豆这些解毒之品,完全是西医思维。中医不这样,是根据病邪入人体后人体的不同反应来治疗疾病的。西医一肺咳嗽炎都是用坑生素来治疗,而中医面对一肺炎咳嗽病人可能用小青龙汤,也可能用小柴胡汤,或者承气汤、止嗽散、桑菊饮等等。

第02首

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芍药 三两 半夏 (洗) 半升 生姜 (切) 五两 枳实 (炙) 四枚 大黄 二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里需要与小柴湖汤药物相对比:

可以看出大柴胡汤去了人参、甘草,加了芍药、大黄和枳实。根据“承气汤类方”可知大黄和枳实用于泻不同性质的里热,加芍药大抵是腹痛的原因。

大柴胡汤是少阳病兼有里实热证之方。看其条文可知。如【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在《伤寒论》中,大柴胡汤还需要和“柴胡加芒硝汤”对比,这就可以对比出大黄、枳实和芒硝的不同区别,以及加不加人参、甘草的区别。这里,我真的写不动了,下一篇再做对比吧。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