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总麾下十大虎将,个个骁勇善战,他们都有何贡献?

 茂林之家 2022-08-20 发布于湖南

彭德怀元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以能打硬仗恶仗著称。尤其在解放战争中,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在人员和装备方面,几乎是四大野战军中最弱的。

但是却能在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下屡战屡胜,同时还要保证党中央的绝对安全。毛主席评价他:“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强将手下无弱兵,西北野战军有十大虎将,个个骁勇善战,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干部。

彭德怀与毛主席

开国大将许光达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南昌起义时,他在三河坝战斗中失散,后几经辗转找到组织,进入中央苏区,历任红6军参谋长、红2军团17师师长、红3军8师师长等职务。

1932年,因为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前往苏联治疗。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光达返回陕北,一开始担任抗日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和军事理论研究做出了贡献。

1942年,他重返前线,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开展抗日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许光达任司令员的第3纵队(后改编为一野第3军)西渡黄河,加入西北野战军的序列,与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作战,在沙家店、延清、宜川三次战役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许光达还是是新中国的装甲兵之父,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是开国大将中唯一出身一野的将领。

许光达

太原功臣周士第

周士第,广东乐会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在叶挺独立团中担任营长。

抗日战争中,周士第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开赴晋西北开战抗日游击战,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2年,他主持晋绥军区工作,在反“扫荡”作战中取得田家会战斗的胜利。解放战争初期,周士第任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指挥了晋北战役。

1948年5月,因徐向前在前线病重,周士第改任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第1兵团副司令,代替徐向前指挥太原战役。

周士第

太原是阎锡山的老巢,修筑有坚固的永备工事,并拥有太原绥靖公署所属部队10万多人。

周士第遵照中央指示,首先清除外围,然后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并占领武宿机场。但因伤亡较大,转而围困太原,直到平津战役结束后,阎锡山见大势已去,乘飞机逃往南京。

第1兵团发起对太原的总攻,前后共歼灭国民党军13万人。

1950年,周士第奉命组建解放军防空部队,亲自前往东北和朝鲜地区观摩实战,是新中国的防空兵之父。

阎锡山

“王胡子”王震

王震将军几乎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出生于湖南浏阳的贫农家庭,长大后又当过铁路工人。他在大革命和稍后的一段时期,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和地下工作。

1929年,他参与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长征时担任红6军团政委,配合军团长萧克一路西行,在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他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坚决斗争,最终到达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中,王震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兼政委等职,赶赴山西抗日前线,参与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抗日相持阶段,他奉命返回陕甘宁,率领359旅在南泥湾开荒,开展大生产运动,被编成歌曲传唱至今。

王震

1944年,以359旅为骨干组建了八路军第一南下支队,转战中原,然后客服艰难险阻,途径多个省份,长途跋涉2万多里,大小战斗300多次,于1946年胜利返回延安。

这次英勇的行动,被毛主席称为第二次长征。

1947年,胡宗南部进犯陕甘宁,王震任西北野战兵团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参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1949年,王震主动请缨,跨越数千公里解放青海、新疆,此后扎根新疆,担任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组织建立基层政权,发展生产,搞好民族团结,为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巩固打下了基础。

王震

1954年,王震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是中国的铁道兵之父。

他把办公室搬到前线,与战士们同吃同住,相继修成黎湛铁路、鹰厦铁路等复杂艰难的工程。

从1956年开始,他长期担任农垦部部长,在北大荒、大西北、大西南为国家开垦出大量国营农场,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一位军事、政治、经济样样都行的全能型干部。

改革开放后还出任中顾委副主任和国家副主席,继续为国家发展发挥余热。

王震等人

独臂上将彭绍辉和贺炳炎

我军历史上共有十二位独臂将军,其中唯二的上将彭绍辉、贺炳炎都出自彭总麾下,也可见其作风之硬。

彭绍辉是毛主席的老乡,两人也很早相识。

1926年,他参加过农民协会和赤卫军,给考察农民运动的毛主席提供过帮助。大革命失败后,他在国民革命军35军第1师当兵,受到彭德怀、黄功略的感召,参加了平江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彭绍辉在彭德怀领导的红3军团中历任团长、师参谋长和师长等职,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彭绍辉担任第1师师长,身先士卒,左臂连中两枪,但他坚持不下火线,终因伤势过重不得不截肢。

第五次反“围剿”中,他担任第15师师长,下颌骨又被子弹打掉了一块。

彭绍辉

解放战争中,彭绍辉担任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在山西地区作战。

解放后,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为我军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贺炳炎是湖北松滋人。

1929年,他和父亲一起参加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从红军学校毕业后,贺炳炎任红3军手枪大队队长,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他冲进包围圈,掩护红8师突围。

贺炳炎

1935年,他参加湘鄂川黔反“围剿”,又一次冲入敌阵,扮演了孤胆英雄。长征途中,他担任红2军团第5师师长,在战斗中多处负伤,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让医生用木工锯锯掉自己右臂,比关公刮骨疗毒还要神。

红2方面军成立后,他改任第6师师长,在过草地时亲尝百草,带领全师安全通过。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炳炎任八路军120师第716团团长,取得了雁门关大捷。不久升任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358旅副旅长,转战南北,开创了大清河根据地和洪湖根据地。

1947年,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参加保卫延安的一系列战役,尤其是在宜川战役中,及时堵住了友军的缺口,确保了全歼敌人,受到野战军司令部的通令嘉奖。

解放后,贺炳炎健康恶化,仍坚持工作,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于1960年病逝。

贺炳炎

戎马一生杨得志

下面这位杨得志就更神奇了,他从井冈山一直打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棵战场常青树。杨得志,湖南醴陵人,在湘南起义失败后,随部队来到井冈山。

1932年,他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担任红1军团第1师第1团团长,率部坚守三昼夜,打退国民党3个师的轮番进攻。

杨得志的成名之战是长征途中,组织十七人的突击队强渡大渡河,为红军主力跳出包围圈打通了道路。

到达陕北后,任红1师副师长、红2师师长等职。抗日战争中,杨得志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在林彪的指挥下参加平型关之战。

1939年,任冀鲁豫支队长,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展平原游击战。

杨得志

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杨得志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指挥石家庄战役,攻克这一铁路枢纽,开创了夺取坚固城池的先例;平津战役中,他又攻克新保安,全歼国民党第35军,打掉了傅作义的王牌。

1951年,杨得志入朝参战,任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

回国后,先后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武汉军区司令员。

1979年,祖国的西南边陲再起狼烟,杨得志调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西线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结束,他调入北京,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为新时期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呕心流血。

杨得志

铮铮铁骨郑维山

郑维山,湖北麻城人,黄麻起义爆发时他还是个孩子,但也参与近来,加入儿童团站岗放哨。

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赤卫队指导员,整编进工农红军第1师,参加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作战。

1933年,郑维山进入川陕苏区,任红9军27师政委、红30军89师政委,参加反刘湘“六路围攻”的作战行动。

长征中,他率领两个团翻越雪山迎接中央红军,后来因为张国焘的影响,郑维山所部被迫三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后来部队在远征新疆途中全军覆没,郑维山没有放弃理想,一路讨饭回到延安。

郑维山

郑维山同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由彭德怀亲自点将,让他担任第20兵团代理司令员。

在金城反击战中,在美军突入阵地的严峻形势下,他果断下令反击。但是先打883.7高地的决定违背志司的命令,他表示:“杀头杀我的!”

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给他打电话,提醒他不要打,他也不为所动。最后,全歼美军3个营加1个连,又坚守4个昼夜,打退美军的一百多次反扑,奠定了金城战役的胜局。

郑维山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司令员,拱卫京津重地。1982年,他又复出,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为加强边防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郑维山

卫星将军罗元发

罗元发是福建龙岩人,大革命期间主要从事农协工作。

1929年,朱毛红军进入福建,他带领赤卫队加入红军。他从排长、指导员做起,担任红9军团第14师42团代理政委,红3军团第5师15团政委等职,参与历次反“围剿”作战;

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1师1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东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中,他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参与了平型关战斗,此后担任雁北支队政委兼雁北地委书记,率部转战晋西北地区。

罗元发

解放战争中,他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转战大西北,进入新疆后兼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空军司令员。

1968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出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在聂荣臻的领导下,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试验工作,是航天战线的开创者之一。

聂荣臻

临危受命刘忠

刘忠是福建上杭人,1929年参加红军,一开始主要做政治工作,而在长征前夕,他担任红1军团侦查科科长,从此开启了一路开挂的历程。

长征开始时,红军在湘江一带遭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刘忠的侦察部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作为红军主力的千里眼顺风耳。

尽管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他的侦察情报没有得到重视,导致红军损失惨重,但在随后的二取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等著名战役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抗日战争中,刘忠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政委、旅长,参与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刘忠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向我根据地发动了试探性进攻,中央决定发起上党战役,刘忠的386旅负责攻打长子县城这一最艰巨的任务。

刘忠经过周密部署,经过6天的激战,全歼国民党守军1800多人,然后对妄图逃出包围圈的国民党第19军穷追猛打,歼灭其大部,活捉军长史泽波。

在解放战争开始后,刘忠任华北军区第62军军长,参加太原战役,又转隶一野,参加兰州战役,又转隶二野,进军大西南,指挥部队从摩天岭入川,解放川北多个县城,又挥师向西解放西康省。

刘忠的经历生动诠释了“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格言,证明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绝对忠诚。

刘忠

改革功臣廖汉生

廖汉生,是湖南桑植县人,1927参加农民运动,1930年开始,在湘鄂边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4年红2、红6军团会合后,他担任红2军团第6师政委,率部参加开辟湘鄂川黔苏区的一系列战斗。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副团长,初战雁门关,切断日军运输线;再战晋西北,收复七座县城;夜战滑石片,歼灭日军一个大队。

1944年,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五干部大队政委,重返洪湖地区开展工作,任新四军第5师第三军分区政委。

廖汉生

1945年,廖汉生任江汉军区政委兼中共江汉区委书记,抵制国民党军的军事摩擦,全面内战爆发后,调回晋绥军区,担任第1纵队政委,开赴陕甘宁边区参战。

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青海地区的军政要职,为建设青海出谋划策。

1960年至1967年,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带领部队参加抗洪救灾,战胜了河北、天津发生的特大洪水,度过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983年至1993年,廖汉生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一员,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廖汉生

廖汉生以95岁的高龄,参与和见证了我党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其实彭总麾下的能人何止这些,有人总结出红3军团十大虎将,抗美援朝十大虎将,都曾在彭总的指挥下战斗过,他们和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一道,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魏白.《一野十大虎将传奇》.黄河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