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到右:Son Mingyu、夏远、马洁如 文 | 徐丽梅 8月16日,第十七届济州国际铜管与打击乐比赛在韩国济州落幕。中国上海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夏远以优异的表现荣获一等奖,这是中国音乐家在该项比赛中荣获的最高奖项。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孙敏奎(音译,Son Mingyu)获二等奖,上海音乐学院研一学生马洁如获三等奖。 夏远在颁奖音乐会中演奏 此次进入正式比赛的5位上音学生表现都很亮眼,充分展示了上音打击乐教学的优秀成果。赛后,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师生分享了此次参赛的心得与体悟。 通过国际比赛走上世界舞台 获奖选手与评委合影 “评价一项比赛含金量的标准主要包括:多轮次的赛制、高额的奖金、国际评委的分布构成、曲目演奏的总时长、是否有协奏曲、是否为获奖者提供发展平台与演出机会等。济州国际铜管与打击乐比赛为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WFIMC)成员,同时被我国文旅部列为鼓励参加的国际艺术赛事。”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主任杨茹文介绍,此项比赛为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认证的六大打击乐赛事之一,这六大比赛风格不尽相同——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的选曲构成主要是对打击乐前沿发展的探索,如电子音乐、剧场打击乐等;卢森堡国际打击乐重奏比赛侧重打击乐室内乐重奏;荷兰埃因霍恩TROMP国际打击乐比赛与上海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侧重于独奏家演奏能力及个人风格的展现;而济州铜管与打击乐比赛与慕尼黑ARD比赛的曲目类型、风格相似,要求选手的演奏能力比较全面。 济州铜管与打击乐比赛共三轮,参赛的曲目演奏时长80分钟,其中,在决赛时有一首时长30分钟的马林巴协奏曲、一首10分钟的自选曲目,涵盖了大部分独奏打击乐器,对演奏者的体力、乐器的转换能力、风格辨识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难度非常大。 济州铜管与打击乐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自2012比赛加入打击乐项目至今,打击乐连续5届空缺第一名。为何第一名如此“难产”?杨茹文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要求太高——第一名必须获得20分以上的总评分(满分22分);决赛之后,7位评委无记名投票来决定是否设立第一名。 “参加国际比赛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国青年音乐家的才华与实力,另一方面也为其走上世界舞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作为本届打击乐比赛评委之一的杨茹文表示,“本届选手的整体水平很高,上音的5位参赛学生均进入到济州比赛的正赛。其中有一位学生虽然没有入围决赛,但是其出色表现已经被一所世界知名音乐学院的导师看中,得到去该校深造的邀约;而南美的评委非常欣赏中国选手的突出表现,已经邀请选手们到巴西去演出;第一名的获得者夏远,更是得到济州爱乐乐团的邀请,将参与11月韩国济州爱乐乐团的协奏曲专场,以及下一届济州国际铜管与打击乐比赛的活动。这些年轻音乐家们已经逐渐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相对于成绩,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参赛,上音学生可与同龄人交流、互相启发、提升自我,了解世界在发生什么,了解打击乐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作好准备。” 上音的5位参赛学生 以赛促教 以赛促练 上音参赛学生在备赛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打击乐乐器种类繁多,练习起来比较响,而学生们因疫情被封控在家,无法在乐器上投入大量练习。 “真正备赛集训的时间只有一个半月,其实,比赛曲目两三年前就在练习了——我从大一开始规划国际大赛的曲目配置,和专业老师一起研究国际比赛的潮流趋势,再结合自己的能力与长处,有计划地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比赛曲目。”马洁如说,无论是长期的大赛曲目规划还是备赛期间的专业指导,整个打击乐教研组的老师们都竭尽所能帮助大家。赛前一个月,参赛学生平均两到三天就会举办一场演奏会,一方面是做赛前预演,让大家提前感受赛场的压力,模拟赛场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另一方面,老师们会在演奏会后作点评、给出建议,全面帮助我们更快地提升演奏水平和参赛经验。“正是因为预演了很多次,决赛时我感觉比较轻松,特别是协奏曲的演奏,因为之前已经合过很多次双钢琴的版本,对总谱也作了分析。” “我能在这次比赛中获奖是上音整个打击乐教学团队为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成果。暑期备赛期间,老师们一直在学校给予我们专业上的指导,学校领导为我们参赛提供练琴的机会,让我们真正进入比赛状态,对大家最终取得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夏远介绍,此次参赛,自己对如何通过选槌、换槌,在有限的走台时间内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声场,从而达到应有的打击乐音质与音色,以及如何与协奏乐团、指挥默契配合,将独奏乐器的音乐与乐团融为一体,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 团队合作 有组织地备赛 打击乐教研室王洁老师提到:“这次我们获奖,主要基于上音打击乐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成果,同时也离不开整个上音各部门的协作与支持。暑期集训期间,因上海疫情,参赛学生无法与交响乐团合作排练协奏曲,现打系采用了跨学科合作的模式,现打系键盘教研室的曾梦老师带领王淇健、王任驰两位同学,以双钢琴代替交响乐团的方式,与参赛学生合作练习马林巴协奏曲,每次排练时间都在5个小时以上,两位获奖学生也因此在决赛中表现出较好的作品演绎能力及乐队合作能力,而两位双排键的同学同时也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提升。” 上音打击乐教学团队成员有杨茹文、罗天琪、周雄、王洁、褚伟明、杨怡萍、高华、宋雨晨、章歆微、王玉燕等,每位老师都为上音打击乐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杨茹文表示:“我们很清楚每一项国际大赛的评判标准与侧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将这些要求融入系统训练,让学生们拥有国际化的视野,才能与国际接轨,这也是我们能够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