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治疗高血压的7个经验药对。 【主治应用】 虚性高血压。 【经验体会】 施今墨经验: 二药合用,清泄肝热,平降血压。治头重脚轻,头晕目眩,身痛肢麻,耳鸣,心悸,失眠,脉虚数之虚性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或脑供血不足等,是“静通”之要药。(《施今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何立人经验: 茺蔚子“味辛,微温,主明目,益精,除水气”(《本经》),“治风解热,顺气活血,养肝益心,安魂定魄”(《本草纲目》);夏枯草“入足厥阴、少阳经”(《本草经疏》),“祛肝风,行经络,行肝气,开肝郁”(《滇南本草》)。 茺蔚子既升又降,能扩张血管,活血顺气,凉肝降压;夏枯草苦寒泄热,辛寒散结,长于宣泄肝胆之郁火,畅行气机之运行,故能清肝热而降血压。 二药合用,一活血一下降,有移盈补亏之效,故可降低血压。 茺蔚子配夏枯草原是施今墨治疗虚性高血压的有效对药,何师在临床应用中加用女贞子、墨旱莲以加强补益肝肾之效,验之于临床,效果较单用茺蔚子、夏枯草为良。 [尚德师.何立人运用药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撷萃.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688] 【主治应用】 降血压。 【经验体会】 郝现军等经验: 黄连、黄芩、大黄称为“三黄”,张仲景《伤寒论》谓之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治热痞,现多用于治疗三焦火热壅盛,可直泻三焦火毒。 笔者临床发现,无论是肝阳上亢或肝胆火盛所致的高血压,用“三黄”的效果要比单纯的平肝潜阳、清泻肝胆药如石决明、龙胆草、夏枯草等来的迅速,且疗效更为持久。 笔者临床常用三黄与水蛭、地龙、三七等相伍,临床广泛用于高血压病及脑梗死的治疗。 [郝现军,王冠民.临床用药心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26] 【主治应用】 高血压属肝阳上亢者。 【经验体会】 祝谌予经验: 钩藤配菊花、夏枯草,治疗高血压,证属肝阳上亢者,具有清热平肝的功用。 在药理上这三种药物又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血管、降血压、镇静等综合协同作用。 [季元,董振华,祝铭.从药理学角度谈祝谁予临床用药经验.北京中医,1995;(2):3] 【主治应用】 相火过旺,头目眩晕,有高血压倾向者。 【经验体会】 张志远经验: 山楂、麦芽、草决明同用,主治相火过旺,头目眩晕,有高血压倾向者。 以山楂善化瘀通脉而降压,麦芽疏肝下气而降泄相火,草决明清肝、平肝而降压。 因肝肾藏相火,其性升发,易亢而为害,故用此三味合以疏肝、清肝、降气泄火、平肝降压,同时,亦能畅通血脉,软化血管,治本兼顾标。 据临床观察,本组药物较牡蛎、珍珠母、石决明等介类潜阳者,疗效高出一筹。 [刘桂荣.张志远临证用药心得.中医函授通讯,1997;16(3):17] 【主治应用】 四肢血管硬化,手足麻木而见高血压之证。 【经验体会】 张志远经验: 豨莶草功能活血脉,利筋骨,降血压,又能补肝肾;槐米能清热凉血,润肝降压;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强经络,降血压。 三药相协,既可补虚损而调阴阳,又能通经络、活血脉,且有较强的直接降压作用。 重在治肝肾,强调活血通络,软化血管,标本兼顾,寓有深意。 [刘桂荣.张志远临证用药心得.中医函授通讯,1997;16(3):17] 【主治应用】 清肝火,散肝风。治疗高血压。 【经验体会】 何立人经验: 《本草蒙筌》谓青黛:“泻肝,止暴泻,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 苦丁茶性味甘苦凉,入肝、胆经,“散肝风,清头目,活血脉,凉子宫”(《中国医学大辞典》)。二者合用,共奏清肝散肝之功。 何师认为,高血压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范畴,肝火上炎者,除使用清肝平肝之剂外,还应泻肺火,以加强清肝平肝之效,故何师治疗高血压证属肝火上炎者,除使用苦丁茶清肝散肝之外,经常配用青黛,因为青黛“入肝,又能入肺胃”(《本草便读》),仿黛蛤散意,既清肝火,又清肺热,事半功倍,常收奇效。 [尚德师,何立人运用药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撷萃.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688] 【主治应用】 高血压。 【经验体会】 何立人经验: 虎杖利湿退黄,活血通络;汉防己善走下行,长于除湿,十二经有湿,壅塞不通,非此药不可;玉米须“能降血压,利尿消肿”(《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三药合用,相须相用,湿浊去,眩晕停,血压降。 何师认为:湿浊存在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动态变化之中,即“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滞脉络-痰瘀互结-沉积脉道-脉道失柔-脉壁增厚-血府狭窄-血压升高”。 湿浊之邪不仅是高血压发病的始动环节,而且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因此何师在临床中除使用平肝药物以外,更重视祛湿药物的应用。 [尚德师.何立人运用药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撷莘.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688]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名医效验药对:内科卷》,岳桂华、张栋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8.11。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来自: 新用户2501614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