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道术势理

 炎炎忆昔 2022-08-21 发布于福建

第一,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揭示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谁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此即“游刃有余”的真谛。所以在这里蕴含了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又“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宋常星说:“平坦之大路,谓之夷;无为之大道,平平然,随宜处顺,不有崎岖;坦坦然,顺天应人,不有造作”。“蹊径小路谓之径。奈何世俗之人,性迷情执,颠倒邪见,不行平坦正大之道路,反好崎险傍蹊之曲径,或趋名竞利,而行险侥幸;或背理徇私,而智取巧求;殊不知愈行愈远,愈趋愈下。”

老子特别强调“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因为“大道”路途遥远,工程伟大,事业崇高,而我们对于大道的认识与把握,只是距离“终极真理”越来越近,却不能达到;这正是由于人有难以逾越的时代历史、社会环境的、自身先后天等局限,因而显得“有所非”,即有所偏离。凡是未探索的领域,都存在有盲区与误区,这是人类认识论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类认识客观辩证法的必然之理。

“道”与“德”为一体两面,“道”者,“德”之所由;“德”者“道”之所致。“德”的本义是“人在充满诱惑的十字街头,朝着自己要去的方向,义无反顾”(如图)。他在做自己想做而又喜欢的事,这是一种“最佳心境”,此时此刻,有灵感而能创新;有爱而爱亲人、爱组织、爱国家;最具包容心,而充满人格魅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安全感,焕发纯真的心地,此即“善”。

第二,术

“术数”一词,本指权术、策略、治国方略等,中医借指古人对养生保健方法的总称,即古人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广雅》:“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中医经典《内经》中有记载。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张介宾《类经·一卷·摄生类一》注:“术数,修身养性之法也。”

第三,势

形势;情势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兵势第五》

第四,理

本义:加工雕琢玉石。“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引申义,与“道”同义。是指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及根据。“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此四者,归根结底是一体的,就是“道”,一言以蔽之“恢恢乎,游刃有余”。

论道术势理

在心为德,徳所由为道,道所得为徳,顺道为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