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蝉虫草——长在蝉身上的草

 零壹贰012 2022-08-22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蝉虫草俗称蝉花、蝉茸、金蝉花等,是真菌蝉棒束孢菌感染蝉科昆虫的若虫时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子座直立,单生或两三个丛生,孢梗束自虫体头部成束长出,浅黄色,长1.5~6厘米,前端膨大,呈纺锤形。蝉虫草的寄主包括山蝉、蟪姑、蚱蝉、竹蝉和鸣鸣蝉等蝉科昆虫的若虫。

蝉虫草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竹林等生境。在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广东和江西等地,多分布于竹林;在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海南和广西等地,则多生长于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蝉虫草富含多种氨基酸、多糖、甘露醇、麦角甾醇、腺苷、微量元素等成分,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有着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提升免疫能力、改善肾功能、抗肿瘤、抗氧化等,其地上部分子实体及地下部分寄主昆虫的尸体均可药用。

蝉虫草被认为是最具开发利用前景的珍贵菌类之一。它在我国已有至少1500多年的应用历史,比冬虫夏草的应用记载还要早200多年。南北朝《雷公炮炙论》最早记载了蝉虫草的炮制方法和应用,隋唐《药性论》对蝉虫草的形态有了进一步的描述,明朝《本草纲目》也有“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的记载。


图片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2.8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