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周易》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第八集 《易学——中华文明的源流》)

 华豫之林 2022-08-22 发布于河南

《话说周易》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
王万顺 袁建国 编著

八集《易学——中华文明的源流》

【字幕 淡入淡出】

已有汉学家者指出,要了解中华文明就必须理解这一文明的思想根基,他们的做法是追溯到中华文明形成之初,以寻找当时建立的思维和观念对后世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呈现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陈来

【解说 音乐起】

千百年来,华夏民族源源不绝地从 «易经» 之中寻找着文化智慧,从伏羲创立 “八卦” 开始,到三皇五帝尊易,以 “易” 为指导探索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易学作为中华文明的渊源,被称为中华文化 之根、 大道之源、 万法之宗,自然也是当之无愧的。

何谓文明? «周易·文言乾» 曰: “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 这是 “文明” 一词在中国文字记载中首次出现。«周易·贲·彖传» 曰: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意思是说 (阴阳) 刚柔相互交错,这是天文,得到文治教化而至于礼仪, 这是人文,这句话阐明的是 “天人合一” 的道理。“以文明人”,就是说人的行为规则要合乎道德的要求,其意就是 “以文明德”。所谓 “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于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 符合人类的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 和接受的人文精神、 发明创造以及公

序良俗的总和。

【采访 同期声】

易学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本,文化是文明的基础, 文明则是文 化的升华,这就是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解说 音乐起】

相传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着许多 部落,比较大的有炎帝和黄帝部落,后来炎、 黄两部落融合发展成 “华夏氏族”。2001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开展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一般认为在今天中华文明影响的区域内,至少存在着六个独立的区域文明: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区域,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区域,以洞庭湖与四川盆地 为中心的西南部,以关中、 晋南、 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区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区域,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一线的中轴南方。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通过 “类型学” 的方法,提出了 “区系类型理论” 及

“古代古城古国” 文化起源发展模式,由原来中华文明起源 的 “一元论” 变成了 “多元论”, 开启了中华文明研究的新时代。苏秉琦先生提出 “满天星斗” 的解释模型说,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甚至到夏商时期,其实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 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而中原文明只是众星之一,而且并非 众星之核心。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 “ «周易» 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 '精神现象学”’, 博大精深的易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易经» 与中华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文明发生、发展、定型的整个历史过程。文明的概念、是说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结合, 而易学构成的文明行为与特征就是指道德礼仪、 诸子百家、 五常六经、 语言文字、 信仰以及家国等。«易经» 从始至终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伏羲、 神农、 黄帝、 周文王、 孔子五位圣人的时代ꎮ。

【采访 同期声】

中华文明始祖伏羲“一画开天” 始作八卦, 成为中华文明的肇始,到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创立 «连山易»,五帝之首的黄帝创立 «归藏易»,再到周文王姬昌演绎 «周易», 还有孔子及其儒家弟子全面阐释 «周易» 古经作 «易传»,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东方文化和 文明体系。

【解说 音乐起】

«易经» 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是东方乃至世界人文的基础,其含义是用刻画数字的符号表现天地自然的变化之道,其实质内容主要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掌握自然社会和人 三者的关系。«周易» 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为古老的典籍,是中华传统 文化中自然科学与理论实践的根源,它以深邃的构思和超凡的远见,广 泛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哲学、 文化、 历史、 中医、 天文、 地理、 人伦、 数理、 生物学、 文字学、 宗教等领域。

【采访 同期声】

«周易» 产生了一整套体系完整的中国哲学方法、思维方式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它对中华文明的创立、 奠定和弘扬起到了开创作用,同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说 音乐起】

«易经» 是中华文明发生、 发展的源流,几千年来一脉相承、历久弥新,在人类伟大的文明史上闪耀着无比的光芒。当今时代,中华文明为人类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导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挖掘好运用好。«周易» 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的宝库,要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文明 的内涵加以补充和创新, 展现中华文明的伟大风范。

本文选自王万顺 袁建国 《话说周易》郑州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作者简介:王万顺,1950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安阳市人社局退休干部,资深周易文化学者;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安阳周易研究会顾问、羑里城发展顾问、安阳市第三届最美(博学)老人;潜心研学《周易》近三十年,撰写易学研究与宣传各类作品100多万字,包括报刊发表200余篇(海内外上千家互联网平台收录转载),出版书籍《走进周易》《易学与中华文明》,在国内社会各界做推广《周易》文化知识讲座与专业授课百余场。

作者简介:袁建国,1955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中国创业培训(SYB)讲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阳市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影视家协会会员,吹画“非遗”传承人;出版有《靠近社会走进人生》《文坛快枪博文精选》《全民创业读本》《创业知识问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读本》等著作,撰写影视剧与电视片30余部,做《河图洛书》《易经哲学》《殷商文化》《人类行为本能》《甲骨文》《弟子规》《婚姻与家教》《创新创业》等讲座数十场。

推荐链接:
《话说周易》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第一集 易学的起源)
《话说周易》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第二集 羑里)
《话说周易》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第三集 卦爻)
《话说周易》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第四集 周公与 «周易»)
《话说周易》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第五集《易传》)
《话说周易》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第六集 《世界的周易》上)
《话说周易》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第七集 《世界的周易》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