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颜涛 | 初学篆书,应该选择风格雅正,规矩严密丰富,能更多体现篆书共性规律者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8-22 发布于河南

学习书法入手,有主张以楷书的,也有主张以篆书的,还有主张以隶书的。当顺其性情,导其气质,从其爱好,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体虽有异,理则合一,关键在于遵循先静后动、先收后放、先平稳后险绝、先共性后个性的原则。


学习篆书,多以秦篆为入手正途,但也有主张循序渐进,沿流溯源,把清人小篆作为过河之桥,以之入手。但无论入门选择以哪一家哪一帖为范本,都应该选择风格雅正,规矩严密丰富,能更多体现篆书共性规律者。篆书共性规律或者说篆书本体特点即是孙过庭《书谱》中概括的“篆尚婉而通”。一句“篆尚婉而通”成为度世金针。一个“婉”字概括出篆体圆曲的基本笔势,婉而愈劲,曲线而能筋强骨健,即如“折钗股”,于婀娜中仍保持刚劲和遒练,圆浑中仍不失润丽和柔媚。

图片


所寓之意尽在“圆实凝重”四字之中。“通”,即气息贯通,骨气洞达,在运笔上是流畅,在美学上是气贯,生动准确地体现出“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按图索骥,即可以《泰山刻石》为入手范本。也有主张以《石鼓文》入手的。此两种笔法一致,特征统一,只是字型一个趋长,一个趋方,重心一个靠上,一个居中而已。此两种范本以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法书选·泰山刻石》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石鼓文〉四种》最为受用,前者在刻石拓本后附有现代书家沙曼翁先生临本。后者四种依次为原石拓本、技术复原本和吴昌硕、罗振玉二人的临本。

图片


这样可依照原拓精神风貌如实临写,遇到残泐难于辨认处,则可把技术复原本和临本作为参考,以免将某些残泐不清的字写成与原字不同的错字。若初学一时难以上手,也可把《王福厂书〈说文部首〉》作为导引,此帖风神与上述两帖较为一致。而《峄山碑》虽是玉箸篆的典型,字形修长优美,用笔一丝不苟,纯是中锋,但初学者易出现运笔不分轻重缓急,笔画过于瘦弱,形体易于拘谨僵板的弊病,为其森严法度所拘。不易表现秦篆雍容浑穆、朴茂典雅的气息,也不易发挥毛笔的性能和抒发书者的性情。

图片

也可以师法清邓石如《赠肯园四体书篆书册》、《张子西铭》,吴昌硕《录小戎诗三章》(1984年第5期《书法》杂志),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名家墨迹传真”《清吴昌硕篆书小戎诗册》作为过渡。须注意吴昌硕晚年篆书个性风格太强,耸肩几成习气,不宜初学。

篆书作为各种书体的源头,形成了书法审美的要则,正如丰坊《书诀》所云:“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又云:“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颜鲁公《争座》书有篆籀气象,乃其证也。”可见以篆法入行草者,筋骨内涵,遒劲圆融,中含丰美。

图片


篆书学习和其他书体学习关系,前人多有论述:“书法每云:学书先学篆隶,而后真草。又云:作字须略知篆势,能使落笔不庸,是故文字从轨矩准绳中来,不期古而古;不从此来,不期俗而俗,书法所称'蜂腰’、'鹤膝’、头重末轻、左低右昂、中高两下者,皆俗态也,一皆篆法所不容,由篆造真,此态自远。”(赵宧光语)“晋人去篆隶未远,是以笔力雄秀;今人不知笔力,试看篆隶碑铭,哪一笔不用力?究竟篆隶之易于真行者,篆隶转折处少,真行逐笔满送,亦同篆隶,而转折顿挫备极变化之妙。”(汪沄语)“分书乃变古隶而为之者,以楷法而用篆笔,笔锋中出,藏锋敛锷……然笔画要须俯仰起伏,参以篆意,始有生动之趣。”(朱履贞语)“古人笔法多,后人笔法少,此余所以欲求楷中多得古人笔法,而于篆隶用心蚍引”(陈簠斋语)“隶参篆势而质古”(沈曾植语),等等。历代成功书家皆能“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融会贯通,厚积薄发。而颜真卿、何绍基以篆入楷、入行,伊秉绶、吴昌硕援篆入行、入隶,怀素以篆入草之迹尤为鲜明。

图片


篆书作者要有一定的古文字基础,读些《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著)、《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著)、《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著)、《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基础汉字形义释源》(邹晓丽著)、《古文字释要》(李圃、郑明主编)之类文字学著作。

如果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创作,则需置巨帙《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于案头,朝夕谛观,浸淫其中。常用的工具书则有《甲骨文编》(中华书局 孙海波编)、《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金文编》(容庚编著)、《新金文编》(董莲池编著)、《古文字类编》(增订本,高明、涂白奎编注)、《楚文字编》(李守奎编著)、《中国篆书大字典》(上海书画出版社)、《清人篆隶字汇》(北川博邦编)、《作篆通假校补》(王福厂著,韩登安校)等。

图片

刘颜涛 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河南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E N 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