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开明:杨开慧之弟,毛主席在传世名篇中不留情面地3次点名批评

 HZAAAAAAA 2022-08-23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老覃在昨天写了《毛主席真的是“一支笔抵十万兵”?来看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的评价》一文,文中提到,毛主席在主持召开延安文艺界座谈会期间,群伦咸服,一锤定音,俨然就是在文坛的执牛耳者。

实际上,毛主席一生笔耕不辍,留下的文稿有4万多件,字数高达三四千万字,其中的传世名篇数不胜数。

老覃提到,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写出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开山力作,指引着中国革命开创一个又一个新的局面。

这里,特别介绍一下《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老覃以前写过《毛主席来他家拜会绿林好汉,他杀猪赠银相待,他叫凤和,穷困而死》《肖华说他不死必是开国元帅,毛主席悲其阵亡而怒斥林彪,他叫士峨》等文章,讲述了毛主席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种种艰辛。

老覃还写了《他是我军的中流砥柱,他的画像曾与毛主席画像并列挂在天安门城楼》《陈老总追思往事,主席大笑:你就是第三次反对我,我也同你合作》等文章,讲述了朱德、陈毅于1928年4月底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部队实现胜利会师,共同发展和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过。

文章图片2

老覃还写《红军时期那些自以为高明而对毛主席横加指责的特派员,后来去哪了》一文,讲讲述了周鲁、刘安恭、周以栗等一批中央特派员不懂装懂,以外行指挥内行,致使红军遭受了一系列失败的经过。

这些失败中,致使红四军撤出井冈山,导致井冈山最后丢失的,是史称的“八月失败”。

这个“八月失败”指的是: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于 1928年6月30日到井冈山,他们传达了湖南省委要红4军向湘南发展的命令。朱德、陈毅依令率主力下山,结果出现了29团哄散、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牺牲等不幸事件。国民党军乘虚占领了永新、莲花、宁冈,边界的县城及平原地区。

“八月失败”导致党组织和红色政权大部分损失殆尽,给养困难。

文章图片3

老覃在《毛主席内心之痛:第一个坚定跟自己干革命的人,惨死于井冈山内讧》《毛主席为保护“井冈双雄”费尽心机,袁文才却擅离部队埋下了祸患》等文章中提到,毛主席和朱德等人在1929年1月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柏露会议,在会议上定下了由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率领红五军留守井冈山,朱、毛率领红四军主力下山远征赣南的战略方针。

《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就是毛主席在目睹了“八月失败”之后、率领红四军下山前,以红四军前委书记名义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该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神来之作,饱含了毛主席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胜利经验,同时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的基本原理作了深入浅出的阐明,明确并肯定地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这一问题,为中国革命政权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堪称传世名篇。

在这篇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著作里,毛主席不留情面地3次点名批评了妻弟杨开明,说他和杜修经不顾实际情况,“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招致了红军的一连串失败。

杨开明是杨开慧烈士的堂弟,出生于1905年生,1928年这年,他才23岁,革命的热情如火般猛烈,但才学和见识却十分有限。

文章图片4

他只知道机械地传达和照搬上级的指示,最终葬送了毛主席呕心沥血创建下来的大好局面。

杨开明遭遇了失败之后,毫不气馁,越挫而勇,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继续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先后担任了湘鄂赣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鄂西特派员,在长沙、武汉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参与和领导了恢复和重建了武汉地区党组织和湖北省委。

老覃在这里补充一下,杨开明和堂姐杨开慧的感情很深。

话说,1929年2月下旬,杨开慧在报纸上看到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杀的消息后,既震惊又愤怒。她对自己的前景很是忧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为此,她在1929年3月提笔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托孤信”,信中明确提到“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

但是,杨开慧一直没有联系上杨开明,即这封信没能寄出。

1929年底,因为叛徒出卖,杨开明在汉口不幸被捕,随后被押回了长沙。

敌人知道杨开明是毛主席的妻弟,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

杨开明表现得非常有骨气,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敌人恼羞成怒,于1930年2月22日将杨开明押往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用乱刀将之戳死。

杨开明临死前高呼革命口号,气壮山河。

让人心疼不已的是,几个月之后,杨开慧也不幸被捕,于同年11月14日,同样就义于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

老覃再补充一下,杨开慧之兄杨开智的女儿杨展,也是革命烈士,1941年牺牲于河北。

长沙县群众于1963年3月为杨开慧、杨开明、杨展烈士合建了一座纪念塔,上书“光辉常照后来人”七个大字。

1982年3月10日,人们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板仓杨家老屋时,才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的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写给杨开明的那封托孤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