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何*,女 ,42岁。 调理时间:2021.08.30 主诉:喉咙异物感2月。 现病史: 患者2月前开始出现喉咙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晨起有痰。 西检:肺结节,乳腺小叶增生;生理期提前,颜色深。 查:舌质红,舌下脉络增黑增粗。 辩证:情志久郁,积而化热,中焦不和,聚湿化痰,痰热互结,上阻咽喉。 方案: 肺经、心经、心包经、三焦经,曲池+劳宫、列缺、尺泽;颅底四穴、颈椎C4、C5、C6重点;督脉、膀胱经、肺肝脾肾、两侧肝胆区、到腰骶部;廉泉、天突、锁骨,两肋肝脾;腹部胆、胃经、肾经(带脉);腿部胃经、胆经、公孙、照海、 四井排毒。 方案分析: 肺经——宣发上焦, 心包经,三焦经——化解肝淤。 列缺——通任脉(通任脉主咽喉) 曲池、劳宫、尺泽——清热利咽。 颈椎C4、C5、C6——对应咽喉 两胁肋区域、肝脾肾区——疏肝解郁、调理肝脾肾。胆胃经调理中焦气机升降,照海穴主咽喉。 分析:梅核气,中医病证名,西医病名:慢性咽炎。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有如梅核之状,也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 梅核气的病因常见以下三种原因: (1)梅核为病,大抵因七情之气郁结而成,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唯妇人女子患此最多。 (2)喜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 (3)或因饮食之时,触犯恼怒,遂成此症,现代人多见中焦脾胃受损,加之情志不遂,故为多见。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利湿化痰,清热顺气。 刮后两日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