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寨古塔修复记

 龙泉清溪 2022-08-24 发布于山东

杨寨古塔修复记

路大荒手稿复印件 路方红提供

  淄川历史上曾为州、为郡、为路,自西汉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时设县以来,2000多年间人文荟萃,佛教也曾经数度兴盛,留下众多遗迹供后世瞻仰。明清时代淄川县八大景之一的“禅林峻塔”,即是佛教建筑成为一方形胜的例证。

  塔是中国悠久文明史的载体之一,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璀璨明珠,凝结着古人的杰出智慧。在淄川区杨寨村就有一座七层八角的仿楼阁式古塔。明嘉靖《淄川县志》记载:“龙山寺,故址在县治北,有塔七级。”乾隆《淄川县志》记载:“宝塔寺,旧名龙山寺,又名宝塔文教寺,元大德六年三月(1321年),僧录果朗道行碑,邑北二十里杨家寨东。”《淄川高氏家谱》记载:“高氏四世高宽好义乐施,见弘治十四年,重修宝塔寺碑记。康熙三年淄川高氏十世高司寇(高珩)重修,高珩曾题宝塔寺元时碑诗:'苦信残编定是痴,古碑题字岂吾欺。分明曾设般阳府,今史方舆奈未知’。”

  1920年,淄川县境内尚有寺38处、禅院2处、庵6处,其中规模较大而有名气者,除上述宝塔寺、普照寺外,还有淄川西部的青云寺、华严寺、三台寺等。而杨寨古塔则是淄川地区唯一保留至今的佛教古塔。杨寨古塔位于孝妇河中游西岸的杨寨村,据地方志记载,杨寨建村约为唐末或宋代,初以杨姓立村,名曰杨家寨,至1955年改称杨寨。

  据考证,杨寨古塔的造型及建筑风格,与江苏连云港的宋代海青寺阿育王塔非常相似;其寺院配置,与辽金时所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蒙古庆州白塔极为一致。时至今天,青灰色的杨寨古塔已经历了近千年的沧海桑田,俯瞰过10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杨寨古塔是一座七层八角的仿楼阁式建筑,石砌底座,砖筑塔身,高度约18米,底座周长21.9米,塔身下部周长13.8米,造型古朴雄浑、落落大方。清乾隆《淄川县志》有“邑塔高峻无逾此者”的记载。塔的各层周长与高度均不相等,基本规律是周长自下而上依次递减,层高也逐渐降低。塔身为空心,有砖梯可达古塔的最高层,最上边3层与最下层均有石佛一尊。整个古塔坐落在坚实的石质基座上,基座南面有台阶直通主门。古塔第一层的东西南北4面各有一个拱状券门,其中南向主门门楣上嵌有石刻匾额一块,上镌“阿弥陀佛”4个大字,落款为“康熙三年丁未季夏吉旦沈荃敬书”。沈荃是江苏松江府人,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顺治进士,累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工于书法。因松江府亦称云间,旧县志称:石刻“阿弥陀佛”四字,云间沈探花笔。

  塔的第二、五、六、七层亦设券门,各层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4面设置了假窗,以求塔体的美感效果。相传古时候的宝塔寺是一座以七级宝塔为中心的长方形大院落。院内院旁遍植苍松翠柏、四时花卉,肃穆庄严且风光宜人。古塔自寺院中拔地而起,在十数里外即可望见,十分壮观。

  塔的正门南对寺院山门,山门两侧耸立着“四大金刚”,均由当地盛产的青石雕琢而成。走进山门,有一条直通塔下的覆顶长廊,长廊两边遍布茂密的花草。塔后是雄伟的宝塔寺大殿,雕梁画栋,龙飞凤舞。大殿门两旁竖立着以石龟为底座的高大石碑,上刻宝塔寺的修建经过。一口大钟悬挂在寺内一株高高的松树上,每天传出悠远的钟声。寺中诸多僧人诵经作法,一年四季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殿中廊下香火旺盛,烟雾飘绕。

  古人建造佛塔,意在安放僧人舍利和佛教经典,当是先有僧众与寺院,后有宝塔,而杨寨古塔的建造是一特例。当地村民自古就有“先有塔后有寺”之说。杨寨地处古代淄川北部边缘的孝妇河畔,一条贯通南北的大道正从附近通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宋代朝廷积贫积弱,战乱频仍,严峻的形势使这一地带具有了军事意义。于是当地建造高塔,登高望远以掌握敌情;和平年代又建筑寺院,住僧供佛。当地村民口口相传,有此一说。

  还有一说,杨寨古塔是用来辟邪、镇水患而建的。因过去孝妇河畔周边是典型的平原,每逢雨季常被洪水淹没。当地百姓受水患之灾,故修塔一座,以此驱邪镇压水患。自有了宝塔后,杨寨及附近村庄从来没淹没过,宝塔上面掉落砖块也从来没伤过人,这就是宝塔的神奇所在。

  时光荏苒,古塔穿越过近千年的沧桑,尤其经过近代数十年的战乱与炮火,及至新中国成立前,杨寨古塔已经是檐宇残缺、刹顶塌陷,一片衰微破败的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山东省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对全省辖区内的重要文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对损毁严重的文物古迹拨专款进行修缮保护。1955年路大荒先生作为省古管会委员,于当年7月专派到淄川协助当地进行整修杨寨古塔工作,因年代久远,具体整修情况未见详细叙述。今年夏季我偶遇一些20世纪50年代省古管会零星流出的资料,竟发现我祖父路大荒先生赴淄博整修杨寨古塔的报告,即整理如下,以给这次整修工作提供可靠的历史资料。

  赴淄博市杨家寨区协助整修古塔工作报告

  我于月二日派赴淄博市杨家寨区协助整修古塔。因中途遇雨,于四日始达到该区,当即与文教科接洽并传达了文化局的指示和要求。现该区以李副区长等十一人组成临时领导委员会,已于七月三十日开始施工,已拟有计划书,共需二十五个施工日,对安全方面尤为重视。我与文教科负责同志座谈了施工的经过,又仝(同“同”,编者注)赴工地(在杨家寨村内)现场勘查,工师高绍武、柳汝杰等均常川(疑误,编者注)住在工地,认真负责,现已将加修保护基座工程完成,全用石料砌成,甚是坚固。但打成毛固,配修古建不甚调协,惟在底基尚无大碍。高绍武先后座谈了上级的要求,是以保持原样为原则,并讨论了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如加铁箍等),对安全方面尤当注意。我以工作时间上的限制,不能久住工地,于十日回济。并约以后在工程工作中,时加联系,以便把此项工作搞好。特此报告。

  附杨家寨区所拟修补文教寺古塔计划一份

  路大荒(路大荒阴文印章)

  (八月廿二日发文)

  从此份工作报告中可以得知,当时的古塔修护是在当地政府的大力配合下,省里派路大荒先生到古塔现场勘查及指导工作,并派专业工程师常驻工地具体施工。在省里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淄博市杨家寨区有关领导及专业人员共同努力下,对古塔采取了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本着古塔按旧制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古塔修复成功,使其重新焕发青春,继续屹立在鲁中大地上。

  杨寨古塔于1984年被定为淄博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由省政府拨款又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保护,2006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淄博地区唯一的千年古塔重放异彩,成为鲁中一带的重要文化标志。

  古塔自周围郁郁葱葱的环境中拔地而起,塔的前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修建经过。登塔远眺,可见杨寨全貌,肃穆庄严且风光宜人。周边山峦起伏,林木郁葱,高楼林立,景致堪称胜焉。

原标题:杨寨古塔修复记

值班主任:高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