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太极八卦图》就是《易传·系辞上传》所记载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生成原理如图所示: 太极八卦生成图 古有云:日月为易,即上日下月组合为易,易本身就是阴阳的意思。 但另一种解读更准确,“易”就是变易、变化、转换的意思,“太极”就是说天地未分之前,宇宙元气混沌而为无,即是“太初”状态、或说是“无极”状态,当到达某个极点(可理解为从量变到质变)时,“无极”便生了“太极”,或说是“太一”状态。 随后,“太极”变化会产生“两仪”,两仪就是指阴阳、正负、天地、雌雄、寒暑、东西等等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也就是说,世界的一切任何复杂的事和物,都是由简单的“阴阳”两个对立面的状态组成的。在太极图中分别用“阴爻”(- -)和“阳爻”(—)两个符号来表示。 随后,“两仪”变化会产生“四象”,四象就是指东南西北、上下左右、春夏秋冬、朝昼夕夜等等一切事物的四种变化现象。在太极图上,是通过“阴阳”两种状态进行组合,变化出四种状态,如:阳上加阳组合成老阳(太阳);阳上加阴组合成少阴;阴上加阴组合成老阴(太阴);阴上加阳组合成少阳。如图所示: 太极四象图 随后,“四象”变化会产生“八卦”,如果四象是阴阳分别组合而产生的变化,那么,八卦就是在四象的基础上,再次与阴阳进行分别组合,从而得出八种变化,即一切事物的八种变化状态。后又给这八卦分别取了个名称: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同时又对应宇宙形成八种基本物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如图所示: 先天太极八卦图 这就是伏羲所创造的八卦图。也称伏羲先天八卦图。 一、太极八卦图的来历 1.学者一致认为 关于《太极八卦图》的来历,史料记载,在商末周初,周文王在牢中根据伏羲《太极八卦图》的变化规律,推算创造了六十四卦。因此,说明《太极八卦图》产生至少在周朝以前就出现了。 但,有关古籍记载其出现的年代应该更早,比如: 春秋战国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所著的《周易·系辞》已记载: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到了五百后的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也记载: 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因此,史学界一致认为《太极八卦图》是伏羲所创。 但是,也只少数学者认为,《太极八卦图》是一个揭示宇宙运转之奥秘、万物变化之规律的玄机之图,在哪些使用石器、穿着兽皮、连饭都吃不饱的石器时代,伏羲凭什么能创造出这么具有深奥、暗示玄妙的《太极八卦图》呢? 除非,伏羲不是历史人物,而是神话人物,也就是说,伏羲是天神,是他将《太极八卦图》留给了人类,提示人类生存、发展等必须遵循的变化规律。 2,楚帛书中不一样的《周易》 我们现在看到八卦图与《周易》都是宋朝人整理的,而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楚帛书版本,却是二千多年前的最原始的版本,其八卦名字以及排列次序也全不一样,如图所示: 楚帛书先天八卦图 楚帛书的八卦名为:键(乾)、根(艮)、赣(坎)、辰(震)、川(坤)、夺(兑)、罗(离)、筭(巽)。其《帛书系辞》有记载为:“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而今版本《说卦传》记载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其表述阴阳相对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八卦排列次序不一样,与今版本先天八卦图相比,离与坎、兑与艮分别互换个位置。 楚帛书的八卦图还隐含着这样的一个顺序:左边为下阳→中阳→上阳→老阳(乾);右边为下阴→中阴→上阴→老阴(坤);左边阳气上升对应上半年天气,右边为阴气上升对应下半年天气。 因此,楚帛书的八卦次序正好对一年的八分点气节:震卦对应立春,坎卦对应春分,艮卦对应立夏,乾卦对应夏至,巽卦对应立秋,离卦对应秋分,兑卦对应立冬,坤卦对应冬至。 还有楚帛书的八八六十四卦组合的次序也不一样,如图所示: 楚帛书的周易次序方位图 由此可见,八卦用于历法,楚帛书的这种排序更具合理性,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图。 二、太极八卦图的运用 常言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那么,八卦就是易经之初。所以,在阴阳太极八卦图之后,多门学术依据其深奥的道理、变化的规律创造了多种学派。 1.伏羲用于历法 伏羲创建太极八卦后,首先,将其运用到纪年历法了。在阴阳太极八卦图上,其四象表示一天的四象:“朝、昼、夕、夜”。 同时,四象又可表示一年中的四季:春分是少阳,夏至是太阳,秋分是少阴,冬至是太阴。 四象生八卦后,其八卦可表示一年的八个节气:乾对应夏至,坤对应冬至,震对应立春,离对应春分,兑对应立夏,巽对应立秋,坎对应秋分,艮对应立冬。 然后,将八个节气又细分二十四个节气,又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同时又配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图所示: 伏羲八卦甲历图 于是,伏羲依据八卦图,创建了用于纪年的“甲历”,那么,伏羲甲历的纪年元年应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应设定冬至十一月的子月为新年的开始月,才能推算出四个甲子同时出现。(我们现用的农历干支法是一月为开始月,而一月为寅月。) 依此推算出伏羲甲历的始年为:公元前9957年3月3日0时。 历法的元年,就是华夏文明的始元。 2.推算六十四卦用于预测学 商末周初之际,周文王在牢中根据伏羲《太极八卦图》的变化奥秘,推算出六十四卦,后称作为《周易》,其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成为卦辞和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其占卜预测功能只是《周易》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还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此经书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如图所示: 周易六十四卦次序方位图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目前,山东大学开设了“易经与预测学”专业课,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也开设了“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专业课。最高学历为博士学位。 3.八卦方位运用于堪舆学 阴阳太极八卦图有两仪、四象、八卦的符号。它不单是阴阳两爻组合的变化,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其四象、八卦从方位上来说,可表示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的方向,我们经常所说的左青龙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来源于二十八星宿的星象图。 与之相对应的是,离卦对应为左青龙,示东方;坎卦对应右白虎,示西方;乾卦对应前朱雀,示南方;坤卦对应后玄武,示北方。如图所示: 八卦与二十八星宿方位对应图 所谓堪舆学,即俗称风水学,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是用来选择宫殿、城镇、村落、住宅等选址、以及道路、桥梁、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开设了“建筑与风水学”专业课,美国也有十七所大学开设“易经及风水学”等专业课程。 4.运用到阴阳五行学说 伏羲所创造的阴阳太极八卦图,最根本观点就是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物质构成的,而现代科学已证明,任何物质分解到最小单位时,它们就是由“正负”两种基本粒子组成的。也就是说阴阳两种物质可组成大千世界万物。 所以,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凭借着天地之灵气(阴阳),太乙之中生出水,太初之中生出火,太始之中生出木,太素之中生出金,太极之中生出土,五行由此诞生。《尚书·洪范》也有记载解释: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水曰润下、金曰从革。如图所示: 五行与八卦对应图 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最基本的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图所示: 五行相生相克图 从古至今,阴阳五行学说一直运用到中医领域。 5.可运用到二进制 1679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明了数学二进制。 但是遭到了在中国进行传教的好友若阿基姆·布韦的质疑,说他的二进制并不是原创,中国《周易》和八卦图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对此做出过解释,莱布尼兹看到《周易》后,对此也比较认同,他认为易经中的“阴”与“阳”组合就是中国版的二进制,随后他对二进制进行了完善。 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事先应看到过《周易》及八卦图,在其启发下,随后才发明了二进制。 现在电脑的芯片内部就是“二进制”的结构,以及软件编程都是用二进制进行编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