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燥热伤阴,损及脾肺 临床表现:口干舌燥,咳嗽少痰,易于感冒,纳后腹胀,大便不畅,口渴不欲饮,腰背酸胀,四肢沉重,舌胖暗红,苔黄而干,脉浮滑略数。 证候分析:长期燥热,燥热下达于肾致肾阴不足,阴液亏耗,阴损及阳至肾阳不能温脾阳,致脾阳亦虚,脾主土,肺主金,两者相互滋生,脾土虚不能生肺金而致本证。燥热伤阴,津液亏损,津液不能濡养于肺,故口干舌燥;肺失宣肃,故咳嗽;燥热伤及津液,痰被燥热灼熬故痰少;肺主皮毛,肺阴不足,阴损及阳气,导致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故外邪侵袭而易于感冒;燥热伤阴,损耗阴液,以致脾气不足,影响脾的消化功能故食后腹胀;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留四肢则四肢沉重,腰背酸胀;燥热虽伤阴液,而脾又失健运,所以口渴不欲饮。舌脉乃为燥热伤阴,肺脾两虚之象。 治疗原则:补气健脾,清热润肺。 常用药物:补气健脾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薏苡仁、陈皮、大枣、山药、扁豆、炙甘草等。清热润肺药用沙参、麦冬、炙枇杷叶、炙紫菀、冬瓜仁、瓜蒌仁等常用方剂:玉屏风散合沙参麦门冬汤加味。 处方:生黄芪,白术,防风,黄芩,沙参,生地,茯苓,麦冬,葛根,天花粉 炙款冬花,枇杷叶。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 口 本方以健脾益气,清热润燥药物为主,配成方剂,方中生黄茂甘温益气,大补肺脾;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固汗解表;沙参、麦冬、生地滋阴益血润燥;黄芩、枇杷叶、冬花清润肺火之邪;葛根、花粉清热生津止渴;防风走表而去风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气。诸药相配,健脾气则培土生金,肺气足可固表实卫,以治其本,加用清润肺热,生津止渴之品,以消除肺被燥邪所伤之证以治其标,培土生金,润燥清肺止渴,使燥热消渴症除。若表虚自汗加浮小麦、大枣,重者可加附子、龙骨、牡蛎,以敛汗固卫;面色白,形寒心悸可加参、苓、术、草,保元汤、黄芪建中汤以温阳益气;食少腹胀加半夏、陈皮、前胡。 |
|
来自: 人杰地灵h8p9l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