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成功(李克用—李存勖)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主要观点

人到达巅峰,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1

李存勖是一代战神,同时也是政治白痴。

他灭桀燕、灭后梁、灭前蜀,统一大半中国,达到人生巅峰之后,开始不思进取了。

只顾着在后宫,与伶人为乐了,大肆屠杀功臣。

犯了雄主的通病,完成人生目标后,开始走向昏庸。

所以人一旦达到巅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2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算是李存勖的义兄。

他也是小说中十三太保之首。

他比李存勖年长十八岁,是一个骁勇善战的老将。

跟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四出征战,为后唐建立霸业立下汗马功劳。

但李嗣源功高震主,又是年长有德的义兄,对于皇帝李存勖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威胁。

因此到天下大势已定的时候,李存勖就开始猜忌和压制李嗣源了。

这是雄主的常规操作,历史上也只有刘秀等少数几个人做的不错。

李嗣源看在眼里,但也只能韬光养晦,以避灾祸。

但李存勖越来越昏聩,朝堂之上被宦官、伶人搞得乌烟瘴气。

郭崇韬、朱友谦这些开国功臣被陆续屠戮,李嗣源难免会兔死狐悲。

机会出现在同光四年初,魏博镇军士哗变。

李存勖派元行钦征讨,结果连连败绩,只好重新起用老将李嗣源,北上平叛。

结果大军走到邺都,平叛部队自身也哗变了。

他们劫持李嗣源,拥立他称帝,与城内叛军合流,共同反抗朝廷。

这算是第一次“黄袍加身”的典故,就是被自己的军队逼迫着造反,并最终登上帝位。

在五代时期,这样的戏码上演了足足三次,李嗣源是首创者。

但李嗣源这次被逼造反,确有不得已之处。

李嗣源并不想反,还逃出了邺都,联络元行钦,仍希望共同平乱。

李存勖也想招抚李嗣源,派他的长子李从璟前去招抚。

但元行钦一顿骚操作,他扣押了李从璟,还阻断了李嗣源回归朝廷的上表。

李嗣源在疑惧之下,决定攻取汴州,谋求自立。

李存勖此时他已众叛亲离,没等到李嗣源大军反攻洛阳,郭从谦发动叛乱,攻入兴教门,诛杀了李存勖。


3

当时唯一还忠于李存勖的,是亲儿子李继岌的军队。

但此时李继岌军队还在渭南,父子俩尚未会师。

听闻李存勖已经被杀,部属溃散,李继岌自缢身亡。

当月,李嗣源率兵进入洛阳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兴教门之变,李存勖众叛亲离是主因,这是他在政治上的各种昏聩、猜忌、滥杀的结果。

儿子李继岌大军耽搁在外,这只是辅因。

李嗣源趁乱而起,见机行事,虽然没有他提前预谋反叛的证据,但毕竟是敏锐的把握了战机,一举问鼎。

很多史家并不相信李嗣源乃无心而夺位。

我们看过这么多次政变,实话说也不太相信李嗣源是个小白兔。

从被迫黄袍加身,到一步步走向皇帝宝座,哪里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李嗣源年近六旬,老谋深算,此次政变夺位,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几乎未交一战,敌人自败。

天下似唾手而得。

唯一的损失是长子李从璟,被元行钦杀害。

说个题外话,除了主角李存勖、李嗣源之外,五代十国中的几位枭雄,也在兴教门之变中,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就在此时期接替李继岌入蜀,并逐步脱离中央,自立为王。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作为李嗣源的女婿,站在李嗣源身边,帮助老丈人夺取皇位。

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是石敬瑭的部将,跟随石敬瑭参与夺位。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此时是“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的部下,跟随郭从谦一同弑君。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之父赵弘殷,此时也在洛阳禁军中,政变时保护皇帝失败,后投降李嗣源。

属于这些年轻武人的时代还未到来,他们目前还是历史海洋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仍需等待他们的机遇。

我们下篇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