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打了一年没弄死黄百韬,最后终于得手,粟裕为何陷入长久沉默

 梦想童年594 2022-08-24 发布于江西

1948年11月底,粟裕接到报告,已经找到黄百韬的尸体,请示粟司令要不要看看。

粟裕沉默良久,说不看了,想办法通知他的家人,把遗体领走。

手下人本来兴冲冲的,以为粟裕终于消灭了这个老对手,会高兴一点。可是粟裕脸上根本见不到一点笑容,此后谁也没再提这档子事。

黄百韬,死前任国民党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淮海战役中在碾庄圩被围,死于华野乱枪之下。

粟裕沉默的原因很复杂,他自己没有说过,但在笔者看来,和两个人的交手历史有关系。

如果非要在国军将领中找一个能克制粟裕的,那么非黄百韬莫属。

尤其是1947年粟裕大放异彩的重要一年,黄百韬居然在粟裕手下保持不败。笔者对粟大将一向敬若神人,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黄百韬确实太难对付。

文章图片1

粟裕和黄百韬早在苏中战役时就交过手,不过那时用兵规模不大。粟裕手下只有3万人,与国民党军12万人激战。黄百韬率整编25师与粟裕交战,那是苏中七战之中的第七战,黄百韬此前没有与粟裕交过手,但震惊于粟裕极其灵活的战术与强悍战斗力,打仗时始终留着三分力,一有情况就准备撤,粟裕虽然狠狠咬了黄百韬一口,但因为黄师动作太快,撤离战场时毫不拖泥带水,粟裕并没有干掉黄多少人。苏中七战七捷,黄百韬是诸路国民党军中损失最少的。

粟裕大概那时就对这位机警灵活的国民党将领留上了心。

1947年是粟裕大放异彩的一年,从莱芜战役开始,粟裕连战连胜,打得国民党军晕头转向,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74师被全歼,整编11师在南临战役中也差点被围死。

粟裕对五大主力尚能指挥若定,唯独对黄百韬率领的整编25师十分头疼。

孟良崮战役中,黄百韬整25师距离孟良崮核心战场最近,进攻也十分凶悍,粟裕布置的阻援部队差点挡不住,黄百韬的部队距离张灵甫只有几公里,枪炮声相闻。在国民党军诸路援兵之中,就黄百韬打得最凶。

粟裕战后复盘,华野1纵当时已经抵挡不住黄百韬的拼死进攻了,部队伤亡非常大。若不是4纵路过天马山的一个营被1纵强行留下,黄百韬真有可能杀进孟良崮把张灵甫救出来。

接下来的南临战役,黄百韬把粟裕打疼了。

粟裕亲率几个主力纵队,把胡琏的整编11师、李弥的整编第8师分别围在南麻和临朐,胡琏、李弥固然守得很顽强,但最出乎意料的是黄百韬。他率部接连对粟裕的阻援部队发动猛攻,他区区一个整编师,居然伤亡近万人,比整编11师和整编第8师的伤亡差不多,关键的是他的团营长伤亡过半。

粟裕千算万算,没算到黄百韬会这么不计血本地进攻,南临战役最终以华野主动撤围而告终。

此战之后,粟裕转兵向东,奔赴鲁西打了沙土集之战。

谁也没有想到,黄百韬居然趁华野东线主力空虚之际,在胶东疯狂地攻城略地。

当时华野只有4个纵队兵力在胶东,其中三个纵队在南临之战中打残了。唯一个没打残的13纵是胶东本地新组建的,战斗力不是很强。黄百韬一到胶东便大发其威,连连攻克多个县城,许世友当时华野东兵团司令员,受困于手下无兵,挡不住黄百韬。

打了个把月,胶东通往东北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烟台,被黄百韬夺走了。

许世友忍着痛苦被迫收缩防守,在胶东角落里恢复战斗力。黄百韬得势不让人,率兵进攻威海。胶东三大港青烟威,已有两个港口被国军拿下,如果威海再丢,胶东就完了。

正当黄百韬架起大炮猛轰威海城区时,蒋介石突然来电,调黄百韬25师到苏北围攻华野的南线部队。黄百韬枪口南转,在苏北击败华野2纵、11纵。黄百韬虽然为没有拿下威海彻底封锁胶东而可惜,但在南线打了这个胜仗,也够得自鸣得意。

1948年7月,距离粟裕在孟良崮重新认识黄百韬一年多一点点,黄百韬再次在豫东战场让粟裕吃了一惊。

粟裕起初想吃掉的是邱清泉第五军,没咬住邱,围住了区寿年兵团。

紧急关头,黄百韬再次扮演救火队长角色,从济宁杀将过来,拼死力救区寿年兵团的整编72师。

济宁离豫东战场尚有一段距离,粟裕一没料到黄百韬会远距离赴援,二没料到他打得这么狠。

这次的狠,更加超过了孟良崮救张灵甫,和南临战役救胡琏、李弥,黄百韬居然以配角身份,打成了主角,直接咬上了粟裕的主力。

粟裕也是越打越有气,按你们国军的套路,惯常是宁死道友不死贫道,你这个局外人凶巴巴地过来干啥。

粟裕因此也走了一步险棋,一边包围攻击区寿年兵团的残部,一边包围黄百韬,企图一口吃掉两大坨敌人。

但粟裕明显有点意气用事了,华野部队之前已经打得很累了,吃掉区寿年兵团近十万人已经很了不起了,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吃黄百韬了。

打到胶着之际,粟裕下令撤围而去,扔下黄百韬不打了。

黄百韬因此大受蒋介石褒将,升其为第7兵团司令官。

从1947年6月,到1948年7月,一年多,黄百韬能够好几次打得粟裕不舒服,这在国军将领群体之中,也算非常不易了。

所谓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敌我有别,但在军事上,遇到真正的敌手,还是能打动内心的。

淮海战役开打,粟裕率7个纵队一出手就围住了黄百韬的七兵团,足见他对这个对手的重视。

但黄百韬这次并没有显示出以往的水平,被围在碾庄圩之后,发挥失常,既没有往日的灵动,也没有铁板一块的样子了。

事后复盘,大概由于黄百韬指挥的这几个军,并不是他的老部下,而且都是七拼八凑起来的,黄百韬再不能像以往那样如臂使指。再者,蒋介石用人习惯边用边疑,七兵团很多军官,似乎肩负着监视并制衡黄百韬的责任,这大概是蒋介石怕他骤得高位,被某些军中实力派拉拢为己用吧。

所以,黄百韬最后战败而死,并不全是军事上的失败,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失败。

粟裕之所以沉默不言,笔者以为,大概既有惋惜,更有哀其不争。黄百韬是抗日功臣,是军之良将,而为那样一个黑暗的蒋记独裁集团殉葬,既是民族的不幸,也是他个人的不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