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正把握住了作文本质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认识作文,开拓作文的格局。一直以来,我们同学都认为作文的生命是“真实”,只有写真人真事才能打动人,对虚构历来是深恶痛绝的。这种看法表明他们对作文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 殊不知,真实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客观事物和行为的真实,另一种是内心感受和意识的真实。著名作家阎连科称之为“外真实”和“内真实”。“内真实”必须借助于一些看起来不真实的笔墨,或形容或夸张或想象,这种笔墨就是“虚笔”。虚笔就是那些“虚拟的、假定的、想象的”语句,它是对真实更深刻更本质的把握。凡心灵照亮的地方就有有文章,而虚笔就是来自心灵的光芒。因此,我们认为,虚笔才是作文的本质。 那么到底什么是虚笔呢?虚笔就是结合自己的想象,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把事物给自己的最强烈的感受独特地表达的语句。如,他满脸的怒火,好像要把整个宇宙烧毁。我们真是通过句子中的“把整个宇宙烧毁”才感受到了“他”怒火冲天的气愤。 虚笔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将事物放大,如: 回忆的闸门被轻轻打开,涌出无数彩虹般的美好。外婆的脸就这样一点点放大,放大,挤满了我所有的思绪。 将外物入心,如: 浅浅的一笑,一种乐观与开朗的气息如同“咕噜咕噜”冒着气泡的山泉,从酒窝里轻快地流泻出来,流进我的心底。 将抽象化具象,如: 打开抽屉,双手轻轻捧起一本黑色的笔记本,翻开一页,一股沁人心脾的油墨香在鼻尖缭绕,拿起夹在书中的那张小小的书签,几个漂亮的字迹赫然入目:阳光总在风雨后,失败也只是成功的前奏。书签中残留的那丝薰衣草的余香,还是那么熟悉,那种淡淡的香味,是她的味道,思绪随着这股清香拉回到了那一年…… 虚笔是作者在主观心境上对原来事物的夸张和折射。翻看作家的作品,其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字不是那些客观准确的描绘而是那些由作家主观情感展现出来的“不实在”的表述。鲁迅在《药》一文中的有这样句子:“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试想,如果没有最后一句“鸭”的想象,这段描写将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虚笔正是作者感受真切心灵跳动的地方。 虚笔才在文章中有着无可辩驳的重要性。 一、从故事到情节的飞跃 叙事性作品中最离不开的表达方式就是叙事,而叙事必须写到故事情节,我们同学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还是很模糊的。但,正是故事和情节的界线造就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故事有可能只是在民间口头上传讲的事件或随手记录的事情,它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湮灭,而一旦化为情节就可以造就文学作品或成为经典流传后世。“宋江等36人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施耐庵把它转化为情节,呈现了一部传世名著《水浒传》;三国的故事在坊间传讲,罗贯中转化为情节,《三国演义》因此老幼皆知。 虚笔才是情节成为情节的根本,当事件融进了作者主观的看法和情绪时,它就产生了吸引读者的魔力。情节可以讲故事按照作者的想象进行适当的夸张和调整,以产生悬念、张力、情思等触及读者内心的动力,让读者欲罢不能。 虚笔在情节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冯骥才在《泥人张》一文中的一次虚笔可作一例,作者在写到“海张五泥人张找乐子,泥人张通过捏泥人'回报’”时,不失时机地插入一段:“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这几句夸张式的想象就将情节推向了高潮,不动声色就把海张五的气焰完全压制住了,给读者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印象。 二、从外在而内化的推进 文章要打动人必须是具有内在的力量,那什么样的文字才有内在的感染力呢?我们来看《音乐巨人贝多芬》中的文字: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初看这段文字,只是对贝多芬的外貌的一般性的描写。可是为什么读来之后会让人对贝多芬的性格产生强烈的感触呢?细看下来,才发现,作者在每一句实写的后面紧跟着一句虚笔。写脸用了“悲剧”、“愁苦”和“力量”等词,让读者领悟外表下的内在;写眼睛用来“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人物的坚毅性格由此展现;最后用来“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直接将贝多芬的顽强表露。如果我们试着把这几次虚笔去掉,我们将得到下面的文字: 他有一张铁色的脸;火一样头发,盖在他的头上;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形象。 这段文字就只剩下外在的表面的特点了,至于这个人物写的是谁,他的内心和性格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种没有虚笔的描写一直存在我们学生的作文当中。 以上是写人物的片段,再看一段景物的描写,依旧离不开虚笔。请看来自何立伟《一夕三逝·空船》开头的话: 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很久,将一条大河竟揉得安静了。渐渐地,夜从浅浅舱里漫出来,彤云染得就极蓝。此此彼彼灯火胆大跳进水中,作荒唐嬉闹,却不容没。河水又从容、旷古皆然的来而且去。 这段文字赋予外在的景物以主观的情思,无情的外物带上了人物的情感和动作,由实而虚。虚笔就将本来只是景物描写的文字带上了作者饱满的内心情绪,正如一股流水轻轻拨动读者的心弦。 虚笔使得文章的笔触由外而内推进,让本来独立于人性的外物深入到内心深处,让文章显现它的个性和特色,成为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价值存在。 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往往是虚笔的地方就是作者文采斐然、哲理充盈的段落。因为修辞的展现就是虚笔的落脚点,逻辑的推理就是虚笔的发光处。作家张炜说:“当他(作者)的笔真的以大自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时候,作者也就融化在其中、沉浸在其中了。他与大地一起呼吸,脉搏一起跳动;他笔下的一棵树、一株草、甚至一粒沙子,都有了滚烫的生命。”在其中,这种融化和沉浸就只有虚笔才能承载它的博大,从而激活生命的脉动。 如果在作文中,同学认识到了虚笔的重要性就可能在作文训练时有了着力点,作文水平的提升或许就可以实现。 |
|
来自: 词语寄居者 > 《胡说作文之样本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