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动文章] 他人表情如何调节孤独症儿童的眼睛回避?

 马庄实验室备份 2022-08-25 发布于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郭晓雨

1 前言

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孤独症患者的形象。电影中的孤独症患者多被打上了“天才”的标签。而这部分被称为“学者症候群”的孤独症患者只占孤独症谱系障碍中非常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孤独症患者仍然只是一个不懂交往、不会融入,甚至生活也无法自理的普通人。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展障碍性疾病,会影响个体的社交,行为和交流方面的能力。除了这些社会缺陷外,孤独症患者在面部识别和情绪识别方面也存在缺陷。孤独症患者与正常发育的个体相比,与他人目光接触的持续时间较短。这种减少眼神接触的理论被认为是一种缓解直接目光接触引起的不适的策略。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试孤独症患儿的眼神回避是否受到面孔情绪表达的社会威胁程度的影响。以及ASD个体会在何时出现眼睛回避现象,它是如何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怎样受到不同面部表情的调节。

2 方法

1)被试: 27名患有ASD的儿童(4名女孩,平均年龄为40.3个月);31名年龄匹配的TD( typically developing )儿童(5名女孩,平均年龄为41.2个月)。

2)仪器和刺激: 眼动仪: Tobii T60 eye tracker, Integrated eye tracker处理软件: Tobii Studio 1.5 software. 刺激材料:4张中性的,4张快乐的,4张生气的和4张悲伤的女性的面孔。实验使用女性面孔,是因为过去的研究表明儿童对女性成人面孔的熟悉程度高于男性面孔。

3)实验流程: 实验开始后,黑色屏幕上呈现一个500ms 的十字,以使被试集中注意力。随后一张面孔在电脑屏幕中央呈现5000ms,孩子们可以自由的观察这张脸。共16张图片,每个面部表情有4张,随机呈现。每个面孔之间的呈现间隔为500ms,间隔时呈现白色的fixation。每两次trail后,会播放一个10秒的卡通视频以维持孩子的注意力。

4)数据分析说明

1 本研究为每张脸定义了四个感兴趣区 (AOIs):即右眼、左眼、嘴巴和整张脸。  

2 实验使用了凝视数据作为数据分析单位。计算各AOI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即使用各AOI上的总注视时间除以各表情在整个面部上的总注视时间。

3 采用了两种时间进程分析来检验ASD儿童眼睛的注视随时间的变化。a.基于移动平均法的分析。将每个trail分割为每500ms一个区间,以每一个区间的眼睛注视时间比例作为因变量进行计算,得出随时间变化的眼睛回避。b.球散度变化点分析(BDCP),变化点前后的样本属于不同的数据分布。

3  结果

1)2(被试类型)*4(面孔表情)的方差分析结果

1 对于整个面部的注视时间,表情的主体效应显著。

2 对于眼部的注视时间,研究发现面孔表情的主体效应及变量间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还发现了ASD组仅对愤怒面孔的眼睛注视程度低于TD组。

3 对于嘴部的注视时间,结果表明各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均无显著影响。

2)时间进程分析结果

A. 基于移动平均法的时间进程分析:

1 对于愤怒的面孔,ASD组几乎在所有时期都比TD组花更少的时间看眼睛。

2 对于中性的面孔,在面孔出现后的1000ms到2900ms之间,两组在看眼睛的时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其他时期上相似。

3 对于快乐的面孔,两组在几乎所有时期都表现出相似的注视时间,除了在面孔出现后的一小段时间(616ms - 682ms)。

4 对于悲伤的面孔,两组人在各个时期均在眼睛上都花了相似的时间。

B. BDCP时间进程分析:

1 对于愤怒的面孔,ASD组与TD组相比,显示出一致较短的目光接触时间。

2 对于中性面孔,ASD的眼睛回避模式发生在1000ms到2000 ms间,在1500ms到3000ms间ASD组目光接触时间增高,TD组减少。

3 对于中性面孔和悲伤的面孔,两组人的目光接触时间无显著差异。

4  讨论

在本研究发现ASD儿童的眼睛回避现象在威胁表情上最为突出,这与“目光转移假说”是一致的,该假说认为目光接触回避是一种缓解社交威胁引起的不适的策略。同时ASD组对愤怒面孔的目光接触时间比例减少,但对悲伤面孔的没有减少,这表明ASD儿童的眼睛回避是特定于社交威胁表情的。

而研究采用的时间进程分析措施可能有助于发现不同精神障碍的异常注意过程。例如:有社交焦虑症的人也会避免看眼睛,但他们在表现出最初的警惕后会避免社会威胁(如增加注视时间后再减少注视时间)。而在我们的研究中,患有ASD的儿童对威胁表情的注视时间并没有增加。因此,这表明开发一种算法来区分ASD患者和社交焦虑症患者是可行的,只要分析他们对于目光接触的时间进程即可,有助于未来的研究中对ASD的诊断和早期检测。

5  笔者感悟

这篇文章是北京大学易莉研究员团队的成果,其主持了多个孤独症的国家项目,在研的项目包括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眼睛回避的认知与神经机制”。当前研究选取了将时间进程分析法与ASD儿童的目光注视时间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更进一步了解孤独症儿童眼睛回避的机制,也为未来临床对ASD的诊断和早期检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具有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Wang,Q., Lu, L., Zhang, Q., Fang, F., Zou, X., & Yi, L. (2018). Eye avoidance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s modulated by emotional facial expression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27(7), 722─73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