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日本在1945年8月时,就已经宣布投降了,可是滞留在中国境内的日军,并没有被全部抓起来。 有一部分士兵甚至保留建制,继续在中国境内耀武扬威。更加令人愤恨的是,这支日军还在3年后跟徐向前元帅的部队打了一场,这是为何? 1948年,解放军在山西迎战日军后,最终结果怎样?这些已经投降的日军,之所以能够成建制地保留下来,跟国民政府有很大关系。 1945年日军刚投降时,身为日军高层将领的冈村宁次,就暗中联系国军司令何应钦,希望他能保留一部分日军,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也就是说,从那时候开始,日军就已经料到,国民政府接下来会挑起新的战争,他们希望打着帮助国军的旗号,保留一部分军队,为自己的卷土重来做准备。 由此不难看出,日军当时尽管已经无奈投降,可他们的狼子野心并没有消失,依旧对中国虎视眈眈,恨不得随时扑回来咬我们一口。 蒋介石也知道,这些日军拥有极强的战斗力,他对冈村宁次的提议非常动心,但是最后并没有答应。 因为日本人曾长期在中国境内肆意妄为,他作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袖,掌管着国家的核心权力,如果答应这样的条件,会迅速失去民心,被所有百姓唾骂。 蒋介石虽然没有答应,但是盘踞在山西地区的阎锡山,却偷偷留下了一支日军部队。 在这支日军残兵中,有不少日军的高层将领,其中有一个人名叫元泉馨,他曾是日军独立步兵第十四旅团的一名团长。 他们这些人投靠到阎锡山手下后,虽然没有再像之前那样肆意欺压中国百姓,但他们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山西地区肆意横行。 在这些日军的保护下,那些滞留在山西境内的日本侨民,也都特别嚣张,不仅公开组建团体,进行社会活动,而且还开办学校和企业,把山西的部分区域,打造成了极具日系风格的地方。 当地百姓对此特别痛恨,阎锡山手下的部分将领,也对那些耀武扬威的日本人非常厌恶。 在一次公开演习中,这些已经沦为战败者的日本兵,甚至还公开举出了日本国旗。 群众看到这面旗帜时,气得火冒三丈,场上的一名军官,也对此恨得咬牙切齿,他直接派人收缴了这些日军的国旗,还对他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周边百姓都对此非常满意,连连鼓掌对他表示称赞。 可是阎锡山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奖赏他,反而还撤销了他的职务,逼得他不得不逃到了另一个省份。 正因如此,那些日军在山西地区变得越来越嚣张狂妄,不仅公开祭拜那些已经遭到处决的日本战犯,甚至还贴出了很多对中国不友好的标语。 从本质上来说,阎锡山之所以对这些日军如此宽容,并不是真的认可他们,而是想要利用他们跟解放军战斗。 徐向前元帅攻打山西时,手下的士兵,经验相对匮乏,武器也严重不足,而他要面对的阎锡山军阀,则是在山西地区已经盘踞了几十年,把整个山西经营的像铁桶一样,双方的差距极其明显。 因此,徐向前元帅奉命出击之前,有不少将领担忧地对他说,阎锡山这样的老军阀不好对付,去了之后一定要小心。 徐向前元帅表示,阎锡山确实不好对付,但是我有办法拿下他。就这样,他怀着极大的信心,去了山西地区。 他没有直接跟阎锡山死磕,而是带着手下士兵,与阎锡山的精锐打运动战,避开其锋芒,攻打其薄弱之处。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徐向前元帅的攻势,一直都很猛烈,他手下的士兵,也在实战中,积累到了越来越多的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向前元帅的部队,在战场上接连胜利,陆续解放运城和临汾等地,极大地削弱了阎锡山的实力。 在不断战斗的过程中,阎锡山变得越来越焦躁,为了扭转战局,他决定派兵固守晋中地区,把解放军拦在太原城外。 从地理位置来看,晋中是太原城的一个重要屏障,如果这个地方失守的话,阎锡山所在的太原城,很容易就会遭到针对性的进攻,所以他特别重视这个地方。 为了以防万一,阎锡山除了派遣自己手下的精锐部队去镇守晋中之外,还把那些日军也派了过去。 这些日军组成的第十教导总队,战斗力确实很强,他们的领导元泉馨,在晋中战役爆发之前,完全没有把解放军当回事。 他甚至以为,解放军仍像之前那样弱小,轻易就能打败,还没有打起来,他就写了一段所谓的“俳句”为自己庆功。 结果到了战场之后,这些日军绝望地发现,解放军早就已经脱胎换骨,有了极强的军事实力。 在跟日军组成的第十教导总队对战之前,我们的解放军已经缴获了100多门火炮。正式对战时,战士们利用这100门火炮,对前方的日寇狂轰乱炸,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不过,我军并没有单纯地依靠枪炮,而是在占据火力优势的情况下,对敌方阵地发起冲锋,以白刃战的形式,与对方短兵相接。 在双方士兵混战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动用火炮狂轰滥炸的话,很有可能会误伤友军,所以后方的炮火逐渐停息。前线的战士,则是更加勇猛地冲到阵地上,与敌人进行白刃战。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刺刀,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他们对白刃战一直很有信心,结果这次战斗爆发时,他们才知道,他们引以为傲的刺刀技术,早就已经被中国解放军研究透彻。 战士们在前线战斗时,轻易就能找到日军的破绽,对他们进行有效反击。最后,这支残留的日军,被徐向前元帅的部队,用刺刀捅死了一大半。 这次辉煌的胜利,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让阎锡山部队,失去了继续负隅顽抗的信心,为太原地区的解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