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狗仔文化消失后,想他想他想他…?

 印客美学 2022-08-25 发布于北京


前段时间,卓伟官宣复出,不到半小时便登上热搜。

虽然狗仔总是一些负面词挂钩,但厌倦了考古和“假瓜”的网友,开始真情实意地怀念起“周一见”的日子。

毕竟,那会,内娱真的比现在有趣的多。




曾经的狗仔文化

说起狗仔,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港台的娱乐八卦杂志了。

在台湾,明星与狗仔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既对峙也合作。


对于明星八卦,他们有料不一定曝,而是等待时机与证实。

比如,九年前葛斯齐就曾拍下王力宏昔日疑似招妓证据。



王力宏事件爆发后,葛斯齐还称自己手握某男星的“渣男”证据,比罗志祥、王力宏还夸张,就差一位关键人物的证实。


他们还具备综艺咖属性。

不仅经常上电视台讲八卦,还和大家分享偷拍过程,是台湾综艺届不可缺失的一环。


香港狗仔则比台湾激进得多。

他们的特点就在于,跑得快、选题新、表现方式震撼。

香港娱乐杂志深受英国小报影响,用词颇具腥膻色。



报道许志安出轨时的用词是:



报道黄宗泽与大自己八岁的模特杨峥恋爱时,用词是:“你有两个阿妈!”


对大尺度内容,也从不忌惮。

当年就直接不打码曝出刘嘉玲裸照。


他们的所作所为,更加激进。

他们会设法进入明星入住过的酒店,
在垃圾桶里翻看明星有没有抽烟,有没有隐晦的物品或者是一些异性用品。

据说,曾经有狗仔谎报身份进入余文乐家中向其家里老人套料。


他们还会冒着生命安全去拍明星。

王菲怀二胎时,香港狗仔在北京高速上追车,两台狗仔车把王菲的车夹在中间,摄影师打开车窗,整个人爬出窗外,用镜头顶住王菲的车窗,疯狂按快门。

整个过程都在时速100公里的行驶中完成。


和台湾狗仔“娱乐精神至死”的价值观不同,香港狗仔看待香港娱乐圈的视角,存在一种等级观:

女人需要被审视,嫁入豪门是企图跨阶级,new money不值得尊重……

因此香港狗仔与明星群体关系极差,平时观众也不怎么待见他们。

但也正因为香港狗仔这种尖锐审判者的身份,在面对爆料时,明星会迅速道歉,公开回应


对比内陆,内陆明星在面对爆料时,很多都保持沉默。

像王鸥、白百何、陈思诚,选择的都是“装死”。

其中的逻辑在于内陆狗仔拍得不够直接,就算共处一室,也有被说成“夜光剧本”的可能。


只要不认,就没有口实,明星是否属于“有污点、有绯闻、品德有问题”的艺人,仍有辩解空间。

因为内陆狗仔喜欢成立工作室单干,严格来讲,不具备香港狗仔那样的合法新闻地位。

而且在内陆,舆论领域是监管重地。

明星爆出负面,狗仔会先一步被封禁,普通娱乐媒体也会对此噤若寒蝉。

所以,“装死”就可以“躺赢”。

而且,港台明星受制于经纪公司。

像TVB,集艺人培训、节目制造、播出平台于一体,“艺人就像是给平台打工的,没啥话语权。”

因为经纪公司的强势,所以他们可以“雪藏”艺人,从制作、宣传、播出等渠道对负面艺人进行全面封杀。


而国内的经纪公司就是输出艺人,不能影响播出平台,也不能对艺人形成强约束。

同时,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为了点击率和播放量,会将明星的名气、流量纳入重要参考。

这就使得市场以明星论,更加重了明星个人的能量


而内陆娱乐产业多倚仗“流量”经济。

只要粉丝不流失,金主就会不抛弃不放弃。

这会促使明星面对负面时,不倾向于认错,而是首先稳住粉丝群体的心。


毕竟,一旦认错,黑粉的语言攻击会让路人粉也大量流失。

而在香港,负面新闻爆出之后,明星如果不出面澄清,狗仔会一直追问下去。

明星和家人都会不得安宁。


所以,最有效的阻止舆论扩散的方法就是公开澄清。

像陈浩民、曾志伟、许志安,他们都会声明不会再接受更多的采访,而且一定会提到事件进入到了司法程序,不希望司法受到干扰。


公众认的是这种态度,狗仔也才会适可而止。





狗仔是怎么赚钱的?

狗仔最大的盈利点,就是与明星在名气与利益方面的交换

一个爆点出来,狗仔团队会先在内部竞价,权衡分析利弊,再决定对其报道的角度。

这时候就要看当事人和对手谁出的钱多了。


谁掏钱谁就决定了对信息不同角度的加工。

而且爆料的时间也是经过商谈的。

比如卓伟对白百合的爆料。

2月份拍到的线索却一直拖到了4月才爆,这和最后的既得利益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以韩国为例。

D社通常会在曝光前几天或几个小时拿着实锤找经纪公司,赚取巨额的公关费。


虽说这种交涉多少有些“要挟”的意味,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公司与狗仔共赢。

因为相比于恋情绯闻,民众更痛恨的是撒谎,公司不会冒着被更多大料打脸的风险,去否认这一次已经被狗仔目睹的事实。

D社是第一家曝光双宋恋情的

而且有时,明星的绯闻还能成为公司的盈利手段。

毕竟像林允儿曝光恋情后,SM股价反而意外增加这种魔幻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


现在,有的明星还会私下联系狗仔帮自己造热度。

一些影视剧组为了给剧预热,会私下请狗仔拍照,制造“被偷拍”的传播效果。

有明星打算转型或者增加曝光度,其经纪人和助理也会主动联系狗仔,花钱买“偷拍”,制造所谓“明星效应”。


其次就是版权费。

狗仔争的就是一个独家,之后所有的转载都是二次传播。

就拿风行工作室来说,他们与媒体建立了长期的分销采购关系。

每月提供一定条数的新闻,每条新闻包括数十张照片和几段剪辑、配音完整的视频。


2014年那会,风行工作室每月产出120条新闻,每条新闻的平均稿费为2000-3000。

满打满算,风行工作室每个月的收入也只有36万左右。

当时工作室15人,人均月薪1万,再加上跟拍的车旅费、线人费等,能保证收支平衡都不易。


但曝光了文章姚笛之后,风行工作室名声大振。

照片、视频的版权费用也水涨船高,在视频网站上的贴片广告价格亦是如此。

当时卓伟在采访中就透露,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便是版权销售。


对于“机场狗仔”来说,他们主要是把图卖给国内各大图片库,然后分销到各个时尚网站和自媒体号。

机场就是一场“被商业裹挟的摆拍游戏”,明星们会默许狗仔的拍摄。


正因为技术门槛比较低,很多只是配合明星街拍,因此“机场狗仔”算是狗仔产业链的末端

狗仔们通过卖图获利,有些图片定价销售,有些则与流量挂钩,每张图片的售价从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


图片库还要从摄影师的销售额里抽五成左右,想要获得高收入,就必须勤奋地盯紧每一个路过的明星,同时准确地拍到编辑们想要的效果。




为何怀念狗仔?

虽然狗仔被明星深恶痛绝,但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怀念狗仔。

狗仔偷拍照甚至成了时尚大片的灵感来源。

Tim Walker在1999年就运用了这种偷拍视角。


充满生活感的道具选择让这组大片变得格外鲜活。

Balenciaga在2018春夏系列的广告大片中也使用了这种拍摄方式。


令人嫌弃的职业为什么开始被人怀念?

其实,与其说大家在怀念狗仔,不如说是在怀念那个热闹的文娱时代

2017年,随着卓伟、关八、赵五儿、全明星探等多个八卦娱乐账号被关停,不少狗仔开始进入各大视频网站的娱乐组,从台前逐渐转入幕后。


但爆的料却不痛不痒。

比如优酷娱乐。

但爆料对象大多是选秀爱豆,人气和国民度都不高,热度仅局限在追星女孩中。

虽然也有张小寒、江小宴、刘大锤等新起之秀,但他们的爆料经常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


“四字小花和千万粉丝男艺人”是秦牛正威和吴岱林;令“2000万女友粉心碎”的人是邢昭林。

噱头大于内容,顶流标准被一再拉低。

与其说他们是狗仔,不如说他们是披着狗仔外衣搏热度的营销号。

无效八卦越来越多,也让看客感觉被“戏弄”。


被消磨了信任的大众,也就更怀念那个能爆“大料”的狗仔。

而且,现在的网络话语权基本被流量明星、营销号、粉丝所控制

很多消息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就是由官方直接发布。


微博热搜被各种“声明”霸占,与再加上粉丝控评洗地,与明星相关的一切都变得公关化。

网友很难用吃瓜的心态去看待。

于是,内娱开始进入“文艺复兴”。

从“羊胎素”到“你是我的神”,无聊的网友回望过去,为自己制造“旧的”新鲜感。


在整个娱乐八卦的传播过程中,公众是最多变的。

他们的八卦需求是娱乐窥私报道的产生源头,他们的八卦热情让娱乐成为最大的消费力量。

但在八卦娱乐消费完成后,他们却又成为了道德卫士。


一会指责娱乐记者格调低下报人丑闻,一会痛诉自己被偶像欺骗蒙蔽,转眼又开始痛骂娱乐自己多年的明星不配再娱乐自己,应该滚出娱乐圈。

狗仔迎合的只是公众兴趣,但他们不但不承认窥私欲得到满足的快感,反而指责满足他们的“狗仔”道德低下。

八卦就是个隐私信息产业,没有谁比谁更高尚。






 作者:疏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