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1年老红军聚会,得知李聚奎要来,80岁的杨得志:我得给他站站岗

 lixj1028 2022-08-26 发布于天津

1991年,已经年近八旬的老将军杨得志在退休之后来到了一个军政老干部参加的聚会,原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战友聚会,却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这位人物甚至让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杨得志都肃然起敬。

为了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这位与众不同的老战友,杨得志在得知了参会人员名单后便早早收拾行李,安排好了专车并精心打扮了一番后提前到达了会场,并站在门口好似站岗一般等待迎接对方的到来。当时,许多人都劝他去里面坐下来等也不迟,对此,杨得志却一个劲儿地向远处望,嘴里喃喃道:他来了,我得给他站站岗呀!

究竟是谁,竟然能够让杨得志这样鼎鼎有名的人物都敬佩不已?这个人名叫李聚奎,或许他的名字并不如杨得志那般响亮,可是,当人们仔细了解了他的故事后,想必人们也就知道为何杨得志会一反常态,无论如何都想要早些见到他的原因。

文章图片1

一、勇斗军阀救老彭,平江起义逞英雄

李聚奎一生中与许许多多的大人物有过交集,其中,早年时期与彭德怀的生死经历真可谓是令人没齿难忘。

1928年7月,当时还只是25岁愣头小伙的李聚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加入了军队,无独有偶,当时他所在的部队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8军”,与彭德怀身处同一支部队。

虽然加入了军队基本能够解决生存的问题,问题在于当时的军队主要被地主阶级操控,第8军虽然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可是,部队风气和纪律和旧社会压迫人民的军阀部队没有任何区别。

克扣军饷、打家劫舍是常有的事,生活在最底层的广大穷苦士兵们几乎没有人权可言,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替达官显贵和老爷兵们背黑锅、挡子弹。

在这种情况下,李聚奎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已经是班长的他对眼前的现状感到十分不满却又无可奈何,直到彭德怀出任了团长一职后他才慢慢看到了希望和前途。

彭德怀同样出身于穷苦大众,对于士兵们的悲惨遭遇非常同情。他来到了李聚奎的部队之后,立刻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激发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改革,不仅吃住都和战士们在一起,对他们嘘寒问暖,切实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有几次甚至自掏腰包为所有人买蚊帐。

文章图片2

彭德怀的所做所为很快赢得了大伙的一致支持,眼看自己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彭德怀之后又大胆的取消了体罚、打骂士兵的惩处条款,他大力提倡上下官兵在地位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李聚奎深受启发,于是,一口认定彭德怀才是心系天下的好长官。1928年7月,平江起义开始之后,李聚奎所部被赋予了先锋的艰巨任务,满腔热血的李聚奎没有丝毫犹豫便带着部下突破了敌人的火力网,为起义的最后胜利立下大功。

平江起义虽然成功可是敌人的反应也很快,在蒋介石的精心组织下,国民党大批部队迅速向平江聚拢,企图一举歼灭彭德怀的主力部队,面临如此巨大的危机,许多人选择了开小差逃跑,然而,李聚奎却没有!

“首长,俺想入党,俺以后就跟着你干了!”李聚奎坚定地对身处逆境中的彭德怀说,望着眼前这个年纪轻轻却思想纯洁无比的小伙子,彭德怀欣慰地笑了笑。

后来,随着敌人的不断推进,许多参与起义的部队都被打散,到最后彭德怀身边只剩下来5个残破不堪的大队,即便如此,逃跑投敌者依然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个大队长也经不住诱惑擅自带领队伍脱离了组织。

大队长投敌的消息不胫而走,此事一度令彭德怀非常苦恼,为了重新坚定大家的信念,彭德怀决定在大伙面前进行讲话。讲话进行后不久,前排一个大队长鬼鬼祟祟摸索着什么,令人不由得心生怀疑。

文章图片3

同样在前排的李聚奎也意识到了这个人的不寻常举动,只见那个大队长一个箭步冲了过去,试图抢夺士兵的枪打死彭德怀投敌领赏,眼疾手快的李聚奎立刻扑了上去控制住了这名大队长,几秒钟过后,叛徒就被当场击毙。

由于事发突然,被这一幕惊讶到的彭德怀迟迟才反应过来是李聚奎救了自己,后来,彭德怀成为了开国第一位元帅,这件事偶尔也会被人提起,可是,每当他人说起此事时,李聚奎总是摆摆手表示低调。

二、被毛主席亲切称为“小老乡”

除了救了彭德怀一命外,李聚奎还曾经有过和毛主席邂逅的经历。毛主席的为人世人皆知,在勤俭节约的背后,他对攀关系这种事非常反感,许多人试图利用关系接近毛主席或者留在他的身边谋个一官半职,当然,这类小把戏早就被毛主席看透。

毛主席每次都会狠狠批评这些心术不正的同志,可是,有人细心地发现,毛主席在公共场合却主动称呼李聚奎为“小老乡”,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可以追溯到1928年井冈山革命时期,彼时彭德怀刚刚抵达井冈山不巧却遇到了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八方围剿,千钧一发之际,毛泽东为了保存主力选择在外围作战,而彭德怀则奉命留下来策应。

黄洋界一战,彭德怀所部死守阵地,虽说打出了气势可是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双方的态势。面对敌人一波又一波潮水一般的攻势,彭德怀寝食难安最后决定突围,可是,部队几乎都在之前的连战中丧失了战斗力。

既然突围,也必须要有人充当尖刀撕开敌人的口袋,那么,选择谁来担当这个异常危险的任务呢?彭德怀深思熟虑后最后点到了李聚奎的名字,由李聚奎的部队充当大部队的先锋,李聚奎临危受命。

文章图片4

简单交代了任务的目标之后,李聚奎便匆匆赶回去准备,负责侦查的同志告诉他挡在面前的只有敌人的一个步兵营。听到这一消息,李聚奎稍稍放松了起来,然而,在夜里交火才得知,在这个步兵营的背后竟然还有一个民兵团负责掩护!

面对预料之外的抵抗,李聚奎咬咬牙决定继续执行任务,他挑了几个胆子大、枪法准的同志冲了上去,或许是被李聚奎的气势所震慑,占有明显优势的敌人竟然吓得落荒而逃。就这样,李聚奎幸运地占领了至关重要的高地,为大部队的有序撤退奠定了基础。

1934年,长征开始之后,担任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在“粤汉铁路”见到了同样来到这里休整的中央机关的最高领导们,其中就包括毛泽东,毛泽东指示李聚奎立刻布置部队强行军,否则影响到了后续战斗部队的道路。

“你在前面开路,我们就跟着你来!”毛泽东说完这句话便伸出手与李聚奎紧紧握在一起,这次史诗般的握手,让两人心中对彼此多了几分尊敬。

后来,部队来到遵义,在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重新夺回领导权,这一次他再次要求见一见李聚奎,告诉他继续充当前卫,一直到渡赤水河之前,两人都不曾见面。

在赤水河边,敌人早已建立了密不透风的防御工事,毛泽东见状心中有些失落,关键时刻,又是李聚奎站了出来,并自告奋勇加入杨得志的突击小队,两人在战斗打响后便端着机枪在一线与敌人周旋。

文章图片5

三、扎根基层,与杨得志的友谊感人至深

建国之后,许多关于当年那场激动人心的赤水河战斗的电影电视层出不穷,然而,却几乎找不到李聚奎的名字,人们或许只记得杨得志的大名,却不曾听说过李聚奎的英勇事迹。这件事令老战友杨得志耿耿于怀,为此他多次在公共场合为李聚奎打抱不平。

听闻了杨得志的所作所为之后,李聚奎只是平淡地劝杨得志不必如此,李聚奎一直将赤水河战役的胜利归功于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指挥有方,杨得志英勇坚守这才有了著名的赤水河战役,对于自己的功劳,李聚奎甚至都不愿意为人提起。

诚然,李聚奎与杨得志的革命友谊令人肃然起敬,可是,又有几人知道这名虎将背后其实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工作经历。

朝鲜战争爆发后,时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的李聚奎成了名副其实的“粮草官”,当时志愿军没有制空权,白天只能低着头被美国人的飞机打,这种情况对后勤运输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了应付美国人的空中打击,李聚奎急中生智,随后,他在交通线上大量布置防空哨,这样一来就能最大限度抵消敌人空军带来的麻烦和压力。为此,李聚奎亲自带人实地考察监测防空哨的威力,并且还专门培训了一批防空大队。

文章图片6

1955年,中国石油工业部成立,周恩来总理在仪式上找到了李聚奎,表达了希望他离开部队担当工业部部长的想法,原本周总理以为李聚奎会有思想压力的婉拒他,然而,令周总理意外的是,后者二话不说,敬了个军礼并表示愿意服从上级的一切安排。

几天过后,李聚奎走马上任,恰巧当时也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因为已经担任了部队,所以,李聚奎十分遗憾错过了这次授勋,对此,他却没有丝毫怨言,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呕心沥血。

在新疆开发克拉玛依石油区的时候,李聚奎和他的技术队伍通过实地考察偶然间发现在玉门地区的地下也极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两年之后,李聚奎奉命来到东北继续他的石油勘察开采事业,这一次,他把目光重点放在了松辽平原上,由此,拉开了大庆油田开采的历史。

一年后的1958年,李聚奎接到回部队的命令,时隔多年,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再次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军营,只不过,这次上级是打算表彰他多年的功劳的,他的到来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究竟该给李聚奎受什么军衔呢?

有人提议给他给予大将,也有人提议给予上将军衔,其实,以李聚奎的军功授予上将完全是绰绰有余,可是,他给人的感觉是大将又缺乏几分成色,正当众人为此感到为难之时,李聚奎说:“上将足以!”

文章图片7

对于李聚奎此举,毛主席事后得知之后,对李聚奎的为人和品质竖起了大拇指,从此之后,新中国历史上又多了一位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上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