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安夜观“平安”

 石笑兄 2022-08-26 发布于河南

学书法的人,想到平安,可能第一不是想到“平安夜”,而是想到书圣王羲之的名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行书《平安帖》为东晋王羲之书写尺牍作品。今存墨迹本为唐代双钩摹搨,硬黄纸本。纵24.7厘米,4行27字。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有绢本墨迹草书《平安帖》,为宋临摹本。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字。

释文:

1.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2.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3.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大意:

  1. 我最近还好,修载(王耆之)来了十几天,大家常聚在一起,想着明天再聚,却没有办法,徒增感慨。

  2. 王羲之告:不知阁下身体近来又怎样?(此事)等待一段时间再奉告。由于我身体受寒不适而无可奈何,(此事)探究后再告知。羲之告。 

  3. 奉送上橘子三百枚。由于还未到霜降,未能多采摘。  (关于橘子待到霜降后采摘,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副研究员石学根介绍:“按照节气,柑橘采摘期大多在霜降之后,霜降过后,天气变冷,橘子的酸度降低,糖度提高,橘皮变黄。”)

这帖名帖非常多人欣赏过,并在后面留下签名:卢陵欧阳修、渤海吴中復、安阳韩琦、北海吴奎、举正曾观、彭城刘敞、河南张靖谯……一起看过!可知古人集会,常常共赏名帖。

看过,不敢往下下笔留迹,又想蹭热点怎么办呢? 盖个章,留下印迹。

许多名篇,往往是古人随心所书,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相互问候、互赠送礼品,《奉橘帖》就是送橘子后留的小纸条,送了三百个橘子,可以知道送之前是有认真挑选清点过的。其中之用心,可想而知,在冬天里相互温暖友人的心,读来引人会心一笑!

平安,对外来说就是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对内来说,就是指心境平静安定祥和。世人没有不想要“平安”的,出行的人求路途平安、生活的人求平安快乐、修行的人求“安心”(慧可见达摩,问的第一个问就是,“我心不安,请大师为我安心”)、求学的人求“放心”(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那怎么样,才能够得“平安”呢?

其实问题本身也是答案,平安,平则安也!

说文》:平,语平舒也。从亏,从八。八,分也。说从八之意。分之而匀适则平舒矣。泡茶时,有一个器皿叫做“公道杯”。所谓公道杯,就是倒茶时,要公道,每个茶杯都分得平均,“分之而匀”,表达对茶、对人、对器的一份尊重。又《广韵》云:平,和也。平均了,就和谐,以达“其乐融融”。

评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综合实力、综合品质,有五个方面,叫做“五福”,这五福分别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我们常常讲的“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指的就是这五福。而五福如何,是由一个人的福报决定的,“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

可知,福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和我们最有关系的一个概念,最需要了解的一个概念。一个人五福的多寡,都是由这个人的福报的多少决定的,一个人的福报就好像是这一个公道杯里的水,五福就好比如五个杯子!如果公道杯里的水没有增加,而人只知道往一个杯子(世人多求财,为财而牺牲自己的健康、品德)里多注水,那么其它杯子必定减少(健康、安宁就可能不足,而出现问题)。所以,求福应先修福,扩充心量就是扩充公道杯的大小,广种福田就是增加福报的总量,然后最佳选择,是“公道”,是五福的平衡。分之而匀适则平舒矣。平衡了,就容易安。

安,静也。从女在宀下。乌寒切。

安,会意字。在字形上,早期甲骨文中的“安”字(图A)由三个象形的独体组成:外面的半包围结构是房子的侧视图;中间是一个面向东方而双手敛在腹前而端坐的妇女的形象(图A1);右下角(图A2)是“止(脚的象形)”,是古文字里表示行动的符号,以“止”构字,表示从室外走到室内来之意。整个字是一个妇女从室外走进房内坐了下来,表示“安”字指的是“女坐室内”。在上古时代,毒蛇猛兽等人类的天敌很多,妇女的体质和体力都不如男子,在野地里不安全,只有在室内可免受侵害,得到宁谧。因此,汉族人的祖先便以“女坐室内为安”而造“安”字。

在字义上,“安”字的本义是平静,引申指静止,又引申指舒适、稳妥、没有危险、使……稳定、使……有合适的位置、乐意等。

可见“安”,更多的指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安定,即“心安”!对现我们来说,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也不必担忧毒蛇猛兽,所以,从屋外走到屋内,更可以说是,一个人从“外求”转向“内求”,一个人要获得心安,一味的向外探求,是不可以获得的。比如觉得通过挣更多的钱,就会心安;买了房就会心安;结婚了就会心安;生孩子了就会心安;……可以说,这些“安”都是不稳定的,因为只要有条件才能成立的话,一但这个条件变了,“安”也就不能成立了!

真正的平安是心有所归宿。《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就是开始知道,有所为有所必不为;开始重新平衡自己的“五福”,并且懂得,广种福田的重要性。“命由已造,福自己求”,想要获得“平安”,要广种“平安”的种子,帮助他人“平安”就是一颗,很好的让自己“平安”的种子。安已、安人、安天下!

祝您,平安喜乐,福慧双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