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七十维护朝鲜停战的斗争(1)

 梦想童年594 2022-08-26 发布于江西

朝鲜停战的实现,标志着朝鲜战争在事实上已经结束。

形势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朝鲜人民的中心任务,以由战争转变为“恢复和发展战后人民经济”,争取停战协定全部条款的实现和朝鲜问题的最后和平解决。

根据朝鲜形势的这一新变化,中共中央对抗美援朝的方针和志愿军的任务及时进行了调整。

为适应维护停战协定斗争形势的需要,朝鲜停战后,朝中方面将原谈判代表团改为停战代表团,经中朝双方商定,停战代表团和停战委员会的业务工作仍主要由志愿军代表团负责,受中共中央领导。

重大问题由中共中央与朝鲜劳动党商定,再指示停战代表团执行。

1953年11月初,经党中央毛泽东同意,调李克农回国休养。

中共中央决定,李克农回国后,由杜平、乔冠华、丁国钰、柴成文、黄华组成志愿军代表团党委,杜平代理书记,乔光华为副书记。

具体分工:杜平负责代表团的全面工作,乔冠华负责对外谈判事务,黄华负责政治会议双方会谈工作,丁国钰、柴成文负责有关军事停战委员会及观察小组与后方口岸工作。

关于对外谈判的请示报告各电由李相朝、杜平、乔冠华签署分发平壤及北京,复电仍由北京发出。

维护停战协定的斗争主要包括:停战监督、战俘遣返、维护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的安全、召开政治会议等问题。

停战初期,由于组织各种停战机构,安排停战监督,遣返对方战俘,接收朝中战俘,对不直接遣返战俘进行解释等,任务艰巨复杂。

根据任务的需要,志愿军方面从中国党、政、军和学校各系统抽调人员,充实和加强了停战代表团的力量,使代表团的人数达到7883人,是停战以前代表团人数最多时的10倍。

维护停战协定的第一件大事是成立军事停战委员会。

根据停战协定的规定,停战委员会由双方司令官各指派1名首席委员和4名委员组成,是双方司令官委派的监督停战的最高机构,负有总的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及处理任何违反停战协定事件的责任,并对各停战机构(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外)均负有总的督导之责。

朝中方面参加停战委员会的人员:首席委员为朝鲜人民军李向朝中将,委员为朝鲜人民军的崔龙汉少将与朴一英少将,中国人民志愿军丁国钰将军与柴成文将军,秘书长、助理秘书长为朱然、徐鸣上校。

“联合国军”首席委员为美国陆军勃里安少将,委员为泰国陆军开特卡契恩少将、英国陆军白斯汀少将、美国海军门登豪少将、美国空军恩德希尔准将,秘书长、助理秘书长为科尔曼、柯菲尔德上校。

军事停战委员会于1953年7月28日在板门店举行了第1次会议,会议中,双方原则同意将非军事区连同汉江口共分为10个地段,并配备10个联合观察小组分别驻扎,协助军事停战委员会监督停战协定条款的执行。

联合观察小组于7月30日分别出发,前往各自的监督地段执行任务。

为具体执行停战协定中有关条款的规定,便于各种停战机构工作,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定的情况,军事停战委员会先后批准了《军事停战委员会试行办事细则》、《秘书处试行组织规则》、《自非军事区内清除危险物的办法》、《关于联合观察小组的组织、管理与支援的试行办法》、《关于新闻机构进入非军事区的规定》、《关于军事停战委员会及其附属机构及各该机构人员的证明文件、徽记和识别标志的协议》、《汉江口民用航运规则及有关事项》、《关于监督与报告到达与离开朝鲜的军事人员与替换物件的办法》等10项协议。

在军事停战委员会的监督下,停火初期的具体安排比较顺利。按照停战协定的规定,朝鲜时间1953年7月27日22时,双方武装力量完全实现了停火。

7月30日22时前,双方一切武装力量已全部撤离了非军事区,8月4日,美军部队按规定从朝鲜北部后方及沿海岛屿撤离完毕。

在联合观察小组的监督下,9月1日,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南北缘的树标任务全部完成。

停战双方要在245公里的军事分界线上,共树立1293个规格文字完全相同的标志,其中朝中方面负责的541个,仅用13天的时间即完成了任务,后经双方检查核实无一差错,9月13日,停战双方对非军事区内危险物的撤除工作已全部完成。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于1953年8月1日成立,其组成人员为:捷克斯洛伐克委员布莱希中将、波兰委员翁格洛夫斯基少将、瑞典委员格拉夫斯特鲁少将、瑞士委员莱纳少将。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停战协定,对双方军事人员和军用物资的轮换、替换进行监督与视察,并将调查结果报告军事停战委员会。

他与军事停战委员会是平行的独立机构,可以自行作出判断,向军事停战委员会提出建议,但他无权直接处理有关实施停战协定的事宜。

8月10日,由中立国监察委员会4国组成员组成了10个固定视察小组。8月12日,视察小组开始分赴朝鲜南北双方特定口岸,即北方的新义州、清津、兴南、满浦、新安州;南方的仁川、大邱、釜山、江陵、群山,常驻那里对军事人员和武器装备的进出进行视察。

8月19日,南北固定视察小组开始工作,同时,还组织了10个机动的视察小组,住在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总部附近以备用。

为了便于工作,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曾提请双方保证视察小组人员的安全,小组人员在双方地区内移动自由,小组有自备电台、携带自卫武器与拍摄记录性照片的权利等,朝中方面对这些都做了肯定的答复。

为与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视察小组保持联系,朝中方面向新义州、清津、兴南、满浦、新安州等口岸派出联络官,志愿军司令部还专门颁发了《规定出入口岸手续》的命令,强调指出:“一切通过口岸之人员,不论其职位高低,均需服从检查、指挥,如有违抗或不按规定执行者,检查者有权停止其通过并扣押惩处。必要时对该部队区主管首长也给予处分。”

与此相反,美方对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提出的上述有关小组工作的条件,则采取回避或拒绝的态度。

对视察小组安全问题只给含糊的保证,对携带自卫武器问题一直不表态,对视察小组人员的移动自由问题,则借口安全难以保证,又不给足够的车辆,企图加以限制,对电台问题,开始不答应,后来说可以,又不肯指定一定的波长,以保证不受干扰。

1953年9月1日,驻大邱中立国视察小组瑞典人员拉尔逊遭到美方士兵阿姆斯特朗的殴打,下颚受伤,唇齿出血。

9月8日,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向军事停战委员会报告了这一严重事件,要求撤换驻大邱的美方联络官。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人员,由于坚持公正立场,不断揭露美方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则处处受到美方的限制。

驻江陵中立国视察小组波、捷人员在饭厅吃饭时,美国宪兵携带武器站在旁边,或者在一旁随便打枪示威,并以安全为借口限制他们外出。在釜山等地,美方还通过特务分子,唆使一些妓女用色情勾引波、捷人员背叛祖国。这些下流卑鄙的破坏行动,均遭到波、捷人员的当场斥责。

9月9日,美国宪兵公开将波兰译员绑架到美国军营,波兰委员先后多次向“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提出强烈抗议,指出这是有计划的绑架行为,破坏了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人员不受侵犯的权利。

更为严重的是,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视察小组的行动安全得不到保证。

1953年9月19日,波兰候补委员斯利温斯基上校等3人乘美国飞机,从群山至釜山,在起飞前,驾驶员报告飞机有故障,但美方仍命令起飞,结果刚起飞不久,即坠落在群山附近,斯利温斯基等人受伤。

1955年11月7日,3名波兰人员乘坐美国飞机,在群山至金浦途中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组成特别委员会,前往调查,但美方不提供飞行方面的材料,并借口中监会无权调查美方的飞行事宜,加以种种限制。

12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和瑞典人员乘坐美军直升机,在仁川飞往金浦机场途中,因机器故障被迫降落,1956年1月7日,瑞典代表团爱力克逊上校,被美军卡车撞死,1月27日,波兰和瑞士人员搭乘的一架美国直升机在釜山坠毁,其中一名波兰大尉被烧伤。

美方对上述事件除表示遗憾和道歉外,极力推卸责任,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波、捷委员,要求美方立即采取措施,不使类似事件发生,赔偿人员伤亡的损失,谴责美方对中监会人员的安全不负责任,以致造成危害人民人员生命的事件,并指出这是政治问题。

在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和朝中方面的压力下,美方被迫对交通安全问题采取措施,决定以美国空军的多引擎飞机的定期飞行代替陆军单引擎飞机的飞机的不定期飞行,并表示中监会人员享有优先权,并派一名军官护送,但对赔偿问题已不属于军事停战委员会的权利为借口,一直没有做出肯定的答复。

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前后,美方对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由不合作、限制活动发展到危害他们的人身安全,直至要解散中立国监察委员会。

同时,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中的瑞典、瑞士委员也极力贬低中监会的作用,主张结束中监会或缩减中监会人员,撤回各口岸视察小组。

对此,朝中方面则在维护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工作的方针问题上,与美方进行了限制和反限制、破坏和反反破坏的斗争。

1954年4月15日,军事停战委员会中的美方首席委员,无理指责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已丧失了它的作用。7月30日,南朝鲜军宪兵司令元容德发表声明,威胁中立国视察小组“立即撤出”在“联合国军”控制下的南朝鲜,否则要采取“必要措施”。

7月31日,李承晚在华盛顿公开表示支持元容德对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所采取的行动。

当天下午,釜山竟发生暴徒向中立国视察小组人员开枪事件。8月1日,群山又发生暴徒向中立国视察小组驻所投掷手榴弹的事件。此后,在朝鲜南方各口岸连续发生暴徒有组织的示威游行,到8月下旬,南方各口岸的示威游行才平息下去,他们妄图用恐吓的手段迫使视察小组离开南朝鲜。

1955年8月,李承晚集团再度组织暴徒在朝鲜南方各口岸举行游行示威,威胁中立国视察小组人员的安全,8月5日,南朝鲜当局公然向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中监会人员于1955年8月13日24时以前撤出南朝鲜,否则对发生的后果不负责任。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将该通牒转交军事停战委员会,表示中监会的工作将不受外来干涉的影响,要求军停会采取适当的行动,美方表示将保证视察小组的安全,8月11日,中国外交部和朝鲜外务省分别就南朝鲜在美国的纵容下破坏中监会的严重局势发表声明,提出严重警告,并建议召开远东国家会议讨论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和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美国的妄想未能得逞。

此后,美方又变换手法限制视察小组的活动,以保证小组人员安全为借口,让小组人员乘直升机在空中视察,或把物资搬到小组住所来让其视察,使小组不能进行有效的视察活动而变成了有名无实的视察。

为达到彻底破坏中立国视察小组,美方竟于1956年5月31日片面宣布,不再遵守停战协定中关于中监会在南方口岸活动的条款,公然要求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停止在南朝鲜执行任务。

对美方这一行为,中国外交部于6月1日发表声明指出:美方无理宣布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停止在南朝鲜活动,是公然破坏停战协定的行为。朝中方面对其提出了强硬抗议和严重警告后,考虑到为了停战协定不在视察小组问题上遭到破坏,和视察小组在此工作的实际困难,同意暂时撤回视察小组。

但在声明中指出:一、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及其视察小组的职权不变;二、一措施是暂时性的,在一方提出有根据的指控时,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有权再派出小组驻特定口岸行使监察工作。

6月8日,美方通知中监会,南方口岸各小组须于6月9日撤至非军事区,中监会当日举行特别会议,波兰、捷克委员对美方的通知表示愤怒和抗议,连瑞士的委员都认为美方缺乏对中监会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中监会通知南北口岸各小组于6月9日零时停止工作并撤回板门店。南北各小组分别于6月9日和12日回到板门店,停战协定明文规定的条款,因美方的破坏而无法执行。

停战协定中第13款卯项规定,停战双方不得从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作战飞机、装甲车辆、武器与弹药,停战期间毁坏耗损的作战飞机、装甲车辆、武器弹药,只能在同样性能同样类型一件换一件的基础上进行替换,并规定中立国视察小组在特定口岸,对武器弹药的替换进行监督和视察。

但是,美方违背这一规定,在运进作战物资时采取化整为零,以多报少,在运出时,则采取以零报整,以少报多的办法,把各种作战武器非法运入南朝鲜,加强美军和南朝鲜军队的装备。

1953年9月4日,祝釜山视察小组发现,美国从朝鲜境外运入了106门迫击炮拆散件。美方在军事停战委员会上,不承认这是破坏协定的行为,还为自己辩护,说什么作战飞机、装甲车辆、武器弹药的零件及拆散件不受该规定的限制,朝中方面对美方的破坏行为和无理狡辩表示坚决反对,并于10月3日发表公报,揭露与驳斥了美方上述破坏协定的行为。

但是,美方仍继续破坏停战协定的规定,到1954年2月底,中立国视察小组发现的美方经由朝鲜南方特定口岸运入的武器拆散件与零件,就可以装配成火箭筒6400具、迫击炮145门、榴弹炮及其他类型的炮465门、机关枪1365挺。

到同年4月15日止,为中立国视察小组所发现的美方私自运进南朝鲜的作战飞机达177架之多,朝中方面对美方这些行为,都及时在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会议上予以揭露和抗议。

1957年以后,美方破坏停战协定的行动,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6月21日,在军事停战委员会第75次会议上,片面宣布他们将不受停战协定第13款卯项的约束,要以“新武器替代旧武器”。

6月22日,朝中方面就此事致函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表示坚决反对美方之一严重违反停战协定的行为,指出:美方的片面行动是完全非法和无效的。

6月25日,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讨论了此函,委员们在会上指出美方违反停战协定,企图运用新武器的危险性,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应设法制止美方的违反协定行为。

6月26日和27日,朝鲜政府和中国政府先后就美方破坏停战协定的行为发表声明,表示抗议。美方不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6月29日,美方致函中监会,声明美方解除根据停战协定第13款卯项所承担的义务,并通知中监会自1957年6月21日以后,美方将不再向中监会提供作战物资的报告。

为进一步制造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美国在南朝鲜建立导弹基地。7月,美方将“联合军国军司令部”从日本移至南朝鲜,并将新式武器运入南朝鲜。

1958年1月,美军和南朝鲜军在靠近非军事区的地带组织大规模军事演习。7月4日,美军在春川附近成立了“第四导弹司令部”,建立了导弹基地。

在7月14日军事停战委员会上,朝中方面向美方提出抗议,要求美方将非法运进的新式武器撤出朝鲜,撤销导弹基地。

对美方破坏停战协定的严重事件,朝中方面在军事停战委员会上进行了有力的斗争,朝中两国政府不断发表声明,抗议美国的行动,向全世界揭露美国破坏停战协定的罪行。

在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上,波兰、捷克委员不断谴责美方破坏停战协定的行为,要求中监会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瑞典、瑞士委员则极力偏袒美方,对美方破坏停战协定的行为,采取姑息迁就的态度。

中监会由于4国委员意见不统一,在监督双方严格执行停战协定问题上难以发挥作用。

虽然军事停战委员会照例每年开几次会,但停战协定大部分条款已被美方破坏,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早已名存实亡。

尽管如此,由于朝中方面和有关方面的不懈努力,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逐渐趋于缓和,自停战之后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