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韵味人生(72)美文欣赏之二:盈在唇间的清香

 钟奋生 2022-08-26 发布于湖南

韵味人生

拾起岁月的珍珠,捕捉人生的韵味

捧起生活的浪花,品尝智慧的美味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农历七月二十八

作者:刘雯

刘雯 笔名:秋夜荻花。湘女,现居岭南。鲁迅文学院第2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首批网络文化推广大使”称号。出版有《诗露花雨》个人作品集。作品入选多个文集,并被选为高中生课外阅读篇目。举办过《我在春的那头等你》个人作品朗诵晚会。

在悠远的配乐,朗朗的诵读中,那些从心灵中流淌的文字,带你穿越旧日的时光,与迁徙奔波等名词告别,就此回到久违的幽静、回到梦中的山间清溪。

发黄的书册、萦绕着的老歌,一盏悠悠的茶香,悄然心语夜话,悠悠挽起一些时光,伴随着低低的话语,铺陈在岁月的书案,轻声地唤你。这些从旧日时光里打捞的诗句,将给予你心灵的安暖。

安详,是一种人生的状态,时光从不曾遗落,可以在一本书、一座楼、一扇门、一个古镇中留存、拦截,而时光一旦被拦截,它就消隐得很慢。

当知更鸟发出第一声鸣叫,沉寂的大地苏醒了。当第一缕春风拂过,第一场春雨过后,那田间,溪畔的荠菜、陈茵等,采集天地间灵气,吸取日月中精华,簇簇地自由地生长着,生动了整个原野——

美文欣赏系列之二

盈在唇间的清香

作者:秋叶荻花

当知更鸟发出第一声鸣叫,沉寂的大地苏醒了。当第一缕春风拂过,第一场春雨过后,那田间,溪畔的荠菜、陈茵等,采集天地间灵气,吸取日月中精华,簇簇地自由地生长着,生动了整个原野。

寒风盈在唇间的清香.MP37:32

来自钟奋生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江南的二月天,草长莺飞,是花开的季节,也是开始采摘野菜的时令了。“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人们呼朋唤友踏青、祭祀之余,总会把自己融身于山清水秀,隐迹在鸟语花香,兴高采烈地采摘起野菜。不起眼的野菜,就这样在流年的野火中荒芜过,在古代的诗歌中灿烂过,在轮回般的大灾之年挽救过无数的生命,依旧成为了今人精神上的滋养,成为餐桌上的新宠,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绿色的气息。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苏东坡的诗句。惠州的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看来东坡先生是一位无比喜爱野菜的人,他先后把蒌蒿、芦芽、竹笋、野芹、荠菜都写入了诗句。也许在先生颠沛流离的困顿生活中,那生生不息,渺小而又顽强的野菜,让他在人生的大起大落、悲喜交加中,体味到了有如野草般自生自灭的寂寂清欢。其实喜欢野菜的人是崇尚自由,追求纯真的人,每一次的寻觅、品尝,都是和自然的亲密接触,和生命本质的一种靠近。野菜那纯净、本真的鲜香,是自然的礼物,亦是人与自然互为存在的见证。

蒲公英的花语是无法停留的爱。传说谁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谁就能得到完美的爱情。也许从来没有完美的爱情,但作为野菜,蒲公英也算得上是一种境界的了:可生吃、炒食、做汤,还清热解毒,是药食兼用的植物。那让东坡先生四处寻觅的荠菜则能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压,被称为“天然之珍”,荠菜饺子是很多人的最爱。而路边常见的马齿苋,有消炎解毒,预防痢疾的作用,并对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有独特的疗效。民谚有“三月的茵陈,四月的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说的是不起眼的艾蒿,春天的艾叶取其嫩芽,用水绰过,直接炒鸡蛋吃,或是煮鸡蛋,都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从诗经的《关睢》唱到的浮在水面上的荇草,到南宋的陆游“唯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生长在诗句的野菜,是浪漫的,是欢愉的。但更令人尊崇的,是它们总扮演着卑微而又崇高的济世者的角色!在人与自然中,它是饥荒之年上苍恩赐的果腹之物,是穷困之时生命得以延续的期盼,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的象征。

祈愿人间静好,风调雨顺,谷仓丰足。祈愿午夜梦回时,依稀有淡淡野菜之香浮动。盈在唇间的清香,温润着这一季的和煦。

朗诵者简介

寒风:朗诵家,一级播音员,播音名:寒流,是中国网络文学朗诵的奠基人之一。从17岁开始陆续接受声乐、表演等艺术训练,担任过歌、话剧演员,参加了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和话剧《雷雨》、《秋海棠》等剧目的演出。2006年在新浪网专题朗诵全国评选中荣获专家评比和网民评选两项金奖。有个人朗诵作品专集和合作朗诵作品集光碟《轻轻叩响你的心扉——风之诵》、《李幼容诗歌朗诵集》、《夜落花语》、《野白菊》,以及52集录像解说光碟《BBC自然科教系列》等,分别由广东省语言音像出版社和广东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曾多次举办个人朗诵作品专场晚会和朗诵培训辅导讲座,并主持、参演多场各类文学作品朗诵活动,其《春江花月夜》、《西去列车的窗口》等许多朗诵作品,深受广大朗诵爱好者的喜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