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子竟是犹太人的后代?

 爱游泳的黑熊 2022-08-26 发布于福建

随着“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墨子其人再度受到大众瞩目。墨子被评为一人集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侠客和工匠于一身。知名学者杨向奎说,墨子的个人成就,等于整个希腊所有圣哲的成就。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是先秦时期显赫的学术团体,比肩儒学、声势浩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至深。然而,近代以来,墨子学说一直不乏学人猜测其源流非自生于中土,而是由域外传入;在国史上,关于这位先秦最神秘的哲人,其种族来源始终是人们争议的对象。

Image

墨子“身世之谜”

由于史料缺乏,今天对墨子的籍贯、族属、生卒年月等都难以确考。先秦诸子对于墨子和墨家学派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和学派活动上,而关于他的里籍问题并没有只言片语,以至于博学如太史公,也只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留下寥寥24个字介绍:“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倘若不能确定思想家的生世,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学说和主张,因此,考究墨子的生世成为历代学者耿耿在胸而难以忘怀的命题。

关于墨子的国籍,历来有鲁人说、宋人说、楚人等本国国籍学说。宋国和楚国遭到了梁启超的批驳。他在《墨子学案》中,根据《墨子·公输》“归而过宋”语,力证他不是宋国人。又《墨子·贵义》说:“墨子南游于楚。”如果墨子是楚国鲁阳人,那么不应该说“南游于楚”,而应该说“游郢”。此后方授楚《墨学源流》、张纯一《墨子鲁人说》都对墨子宋人说、楚鲁阳人说,作了进一步批评。

Image

后来,在中国第二次思想活跃的二十世纪,墨子是不是中国人居然也成了问题。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文化进步,一日千里。不是王官失守,学术散在民间;也不是封建制度崩溃,列强崛起延揽人才,破格用人;也不是井田破坏,农业社会忽变为商业社会,经济情形大为变动的缘故。这些缘故固亦不能说毫无影响,而实非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域外学者避乱来华,携其学术思想以同来,中国学术界受此刺激,始涌起了学术思想壮阔的波澜,成了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

当时以胡怀琛、卫聚贤、金祖同、陈良盛等学者认为墨子是外国人,他们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是印度人,一种认为是阿拉伯人。1928年胡怀琛发表了《墨翟辨》、《墨学出于印度辨》两篇文章,将墨子的哲学、科学、文学、宗教等思想,以及《墨子》中的文字、风俗、器物等方面与印度的学术思想、风俗人情、文字等相印证来探讨墨子的里籍,大胆提出了“墨翟出于印度”、“墨翟为印度人”以及“墨翟为印度婆罗门教徒”的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争鸣。金祖同曾撰写《墨子为回教徒考》一文,附会胡怀琛的观点,这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再次引起了一次大的争论。其后,台湾作家苏雪林又提出,墨子的主张与希伯来教义相仿。接二连三“墨子为外国人”说法的提出,增添了墨子的身世之谜。

Image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专家和学者继续进行对墨子里籍的研究,但大都沿袭了前人的观点,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时隔半个世纪以后,中国学术界又一次开始了墨子里籍的大规模探讨与争鸣。

20世纪后期最早探讨墨子具体里籍的专题文章是美籍华人宋正楷发表《墨子为齐国人考》,明确提出墨子为“即墨大劳山人”;1986年2月25日发表的《墨子为齐国人再论》;其次是1982年刘蔚华发表的《墨子是河南鲁山人》一文,明确提出墨子为“河南鲁山人”,1990年郭成智在《墨翟故里考辨》中指出墨子为“鲁山县赵村乡人”;其后1988年2月13日,张知寒在《枣庄日报》发表《墨子应为古代小邾国人》的文章,明确指出墨子为“山东滕州人”;此后滕州、鲁山两派展开争论。

Image

古人最早认定墨子是宋人,然而关于墨子里籍的现代探索,宋人说却出现的最晚。1993年钱光发表《墨子当为宋人考》一文,但直到1996年王增文的《墨子宋人考辨》,才明确提出了墨子为“河南商丘人”的观点。特别是张知寒教授经过严谨而翔实地考证,就墨子的里籍问题展开研究,考定墨子为山东滕州人,解决了墨子里籍的公案(得到了后续研究成果的支持),也将墨子里籍的学术研究推向新的高潮。

墨子学说的希伯来原型

到了今天,墨子故里究竟在何处,争议仍未断。2014年6月,同济大学朱大可教授推出了20余年学术研究成果《华夏上古神系》,全书以跨文化的全球视野,运用多种学科工具,独辟蹊径地探研中国上古文化和神话的起源。据朱教授考证:老子是印度留学生;孔子有通古斯血统;西王母是印度大神湿婆的音转;而墨子是犹太先知或拉比。

Image

对于墨子是否是犹太人大流散中到达东方的一支,我们可以从他的书中找到一些有力支持点。首先从墨子的生卒年代来看:据孙诒让推算,为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远早于《新约》写作年代(公元1世纪—5世纪),而这正是波斯人对犹太人实施柔性统治的时期(536—332 B.C.),墨子的先祖,可能就是“大流散”初期离开耶路撒冷的智者,属于人们暂时还无法知晓的派系,后者的存在,甚至早于已知最早的三大犹太教派——撒都该派、法利赛派和艾赛尼派。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入侵犹太王国,攻陷耶路撒冷,摧毁所罗门圣殿,将犹太国王约雅斤、贵族及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后来,犹太人向全世界逃散,其中的少数群体辗转列国而抵达东亚,成为晚期殷商帝国的臣民,继而又追随受周王室册封的微子启,被封为宋国贵族,住于宋城,宋国在先秦的面目是特立独行的。其中有一支携带古犹太教的信仰到达远东,应该就在中国河南一带。

Image

其次,从墨翟的墨姓来看,“墨”的古音就是“raag”,与“拉比”非常接近。经顾颉刚先生提出了语言考古证据。他认为“墨”与肤色无关,而是墨台(音“怡”)的缩语。史书也曾记其姓为墨夷氏和目夷氏,正是波斯祆教祭司“Magi”的上古汉语转音。麻葛一词公元前七世纪开始在西亚、南亚、东亚广泛流行,成为各门宗教祭司、传教士、智者的泛称。犹太人的导师叫拉比,简称拉,是巨人的意思。而墨子团队的领袖称为“锯子”,因此“拒子”一模一样。墨学学说也与犹太教教义和经文有诸多相似,墨子教义的受众在孔子及其儒家那里得到回响,这是 “亚洲精神共同体”内部思想交换的必然产物。

另外,朱教授称通过文本比较,发现《墨子》里的部分文本经过语词替换之后,它就迅速转为圣经话语,俨然是《新约》的东方翻版。这些都可以表明他们之间有非常深的渊源和关联,而为什么产生这种渊源和关联,现在还是个谜。通过这个例子,你会发现这里面有文化交流的可能性,正是这种长期的交流使得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在轴心时期出现了大爆炸。

还有一点,墨子的行为方式跟犹太人的教派极其相似。墨子兼具了犹太先知和拉比的两重特征。墨家组织,可以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帮会组织。墨子学说指出,墨子和他的门徒唯一作为资本的,是其自身的智慧与勤奋(和犹太人的哲学相似)。他们大都参加生产劳动,注重改进生产技术,并从生产实践中得出一些朴素的科学知识,比如对小孔成像规律的总结发现等。其成员也多由社会底层人员组成,墨子要求其教团成员身穿粗布短衣,服食粗粮糙食,践行简朴的生活方式,并且诸事亲力亲为,周身散发出清教徒的浓烈气息。这种教团结构并非源于东亚文化土壤,而是出自犹太人在“大流散”中自我保护的需求。

Image

墨子教团要求对领袖的高度忠诚,“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淮南子·泰族训》),一名叫作孟胜的钜子为楚国阳城君守城, 以身殉职, 其弟子徐弱等 183 人均英勇献身。钜子腹赔之子杀人, 秦惠王念其老迈, 要求属下赦免其罪, 但腹赔严格遵从墨家“ 杀人者死, 伤人者刑” 的戒律, 坚持将自己的儿子处死。在古代犹太教史上, 也存在着相似的犹太教军事教团, 道德纯洁, 律法严明,后来出现的艾赛尼派和法利赛派, 以及基督教的部分教派,均秉承了这一苦硬而古老的传统。

以色列的历代先知,包括伟大的耶稣,均以节俭和苦行著称。《马太福音》描述施洗者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 。这种风格跟墨子集团形成有力的呼应。墨子崇尚“鬼神”(也即“神圣存在”的一种中国式表达),旁征博引,力陈神祗掌控人类命运的事实。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富有智慧的法利赛派拉比,来自掌握圣典学问的阶层,传达信奉上帝的神圣意义。另一方面,尽管墨子从未以魔法向世人展示奇迹,也从未利用咒语来替人驱魔和治病,其蔽言还是充满各种机智的隐喻,犹如先知的话语方式。

总结

对于墨学之源流,堪称国史一大谜题,很难说清楚哪一个才是源头。一个学派思想的最终形成,一定是众多文化的激烈碰撞,有关他的姓名、他的身世、他的学术渊源,自古便争论不休,难以得证。不论墨子是哪国人,他的学术思想都深深影响了当时,为民族思想的形成做出巨大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