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医案对诊治肺癌的启示

 健行zhz 2022-08-27 发布于山东

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石舒尹 戈欣 田建辉1△王兴伊

中医文献杂志

摘要: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与肺癌相关的古籍医案, 从脉症、病机、传变、治疗、预后五个方面探讨其中可对现代中医认识、诊断、治疗肺癌产生积极意义的内容。 结论如下:除现代中医对肺癌的常规认识外,脏腑传变对肺癌病机、转化的影响,肺癌的中医脉症,寒温并用、补泻结合的治法, 以及各时期肺癌的相关理论、诊治特点, 均有很大价值及研究空间。

         关键词:肺癌  古籍  医案
​      
1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通讯作者

肺癌为目 前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古籍中 并无肺癌之名, 相关论述可见于息贲”、“肺积”, 亦散见于咳嗽咯血痰饮、“肺痈”、“肺疽”、“ 肺痿肺花疮等证中。 其症状主要包括: 咳嗽、胸痛、咯血、发热、消瘦等。 病机以正虚邪实为主, 可见气阴两虚, 兼气滞、 血瘀、 痰阻。本文选取中医古籍中明确为积聚且有肺系症状的病案, 或以咳嗽、咳血、 胸痛、 虚劳为主症且有难以治愈倾向的病案, 研究其诊断、治疗、预后及相关评析,以期启发现代临床诊治。

脉症

现代医学认为,肺癌临床表现较复杂, 症状和体征的有无、轻重以及出 现的早晚, 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 有无转移、 有无并发症, 及患者的反应程度和耐受性。 一般局部症状有:咳嗽、 痰中带血或咳血、胸痛、胸闷、气急、声音嘶哑等, 全身症状有发热、消瘦及恶病质。

古无肺癌之名,现代研究多认为“ 肺积” “ 息贲与之最为接近。 《内经》、《难经》载其症状,以咳喘、咳血、右胁胀满疼痛、日 久不愈为主。 如《素问· 奇病论》:“帝曰: 病胁下满气逆, 二三岁 不已, 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1]《灵枢· 经筋》:

太阴之筋…… 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 甚成息贲,胁急吐血。”[2]《难经· 五十六难》:肺之积, 名曰息贲, 在右胁下, 覆大如杯。 久不愈, 令人洒淅寒热,喘咳, 发肺壅。[3]上述症状多以肺为中心, 且为积证,故可认为与肺癌相关。 此外, 古籍医案中, 肺系疾病若影响多个脏腑, 如肝、脾、肾,且有虚劳、消瘦、虚热等症状,并有难治之象, 或可考虑为肺癌晚期。 《名医类案· 卷八· 血证》言:经曰: 肉脱热甚者死,嗽而加汗者死, 嗽而下泄上喘者死,嗽而左不得眠肝胀,右不得眠肺胀。 俱为死症。[4]此段论

述及其所引证医案最具肺癌代表性。

较之症状的复杂,肺癌的脉象较为简单。 综合分析多部医案,肺癌之脉多为寸部细小、数, 或六脉散大虚浮。 《金匮要略》认为积聚的脉象为脉来细而附骨”,又言“寸口积在胸中”[5],可见肺癌多为寸脉细小。 《外台》 论肺病之脉, 若脉象沉硬, 或弦弦欲绝, 或小硬而急, 或症见虚劳而脉大, 均为死脉 [6]。

病因病机

现代中医认为,肺癌的发生, 是在脏腑正气亏损的基础上,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于七情, 或嗜食烟酒辛热之品, 或汗下过度重亡津液, 导致肺气宣降失司,津液不布, 积聚成痰, 痰凝气滞,血行受阻, 瘀血留结而成。

中医对肺癌病机的认识,有明显的时代特性。据研究,宋代以前, 多认为肺癌为正虚邪实、阴邪积滞,故治疗以补虚、健脾、温里为重。 同时, 该时期医家认为外感六淫邪气是致癌的病因之一, 因而较为重视辛温解表[7] 。 《伤寒论》言脏结无阳证, 一般认为“ 脏结即癌症。 《外台秘要》 载:积者, 阴气,五脏所生……聚者, 阳气,六腑所成也。[6]以上均体现了肺癌生于阴寒的观念。 明清主要治法包括扶正补虚、 化痰止咳平喘、 理气行气、 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等[7] 。 痰饮、瘀血、热毒对肺癌的影响逐步受到重视。 《 本草纲目 》 论积聚即言:“左为血,右为食, 中为痰气。 积系于脏, 聚系于腑,系于气与食,瘕系于血与虫,痃系于气郁, 癖系于痰饮。”[8]又如《名医类案· 卷八· 血症》一案:一壮年患嗽而咯血, 发热肌瘦, 医用补药, 数年而病甚,脉涩。 此因 好色而多怒, 精神耗少, 又补塞药多,荣卫不行,瘀血内积,肺气壅遏,不能下降。”[4]该患者因房劳、七情、过用补剂,因瘀血内积而导致肺气壅塞、宣降失常。

除寒热、虚实、痰瘀外,部分文献还体现了对脏腑传变的重视,尤其是现代中西医在研究肺癌时均不重视的心肺关系。 在此, 需注意: 古籍所谓心肺,更趋向于其中医功能以及相关五行属性, 而非解剖部位。正如恽铁樵所言:《内经》非解剖的脏腑, 乃气化的脏腑。 质言之, 时序的脏腑耳。因此, 见五脏之名还当思及病邪性质、传经、节气等。 《难经·五十六难》载:心病传肺, 肺当传肝, 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 肺复欲还心, 心不肯受, 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 得之。即认为肺癌与心、肝及季节有关。 《素问· 阴阳别论》 言: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 女子不月 ; 其传为风消, 其传为息贲者, 死不治。[1]据考,心脾当为心痹; 风消为热病,症见消瘦。 阳明病导致心痹, 可发展为热证、消瘦、肺病。 肺癌可兼见肺系症状、消瘦、 发热, 或与阳明、心的传变相关。 《名医类案· 卷八· 血症》即用此理:“ 一人病咳血痰, 诊其脉, 数而散, 体寒热。仁曰:此 二 阳 病 也, 在 法 不 治, 当 以 夏 月 死。 果然。”[4]从五行角度分析,心火克肺金,因而积聚虽多寒证, 而肺受火邪, 往往有热象。 前文提出肺癌多脉细,一方面因积聚阻碍气血而细; 另 一方面寸口脉在手太阴肺经, 火旺则肺经气弱。 先秦两汉时较重视五行、六气, 因而医论多重视与金有相克关系的心、肝,而不像后世研究肺癌时,更重视主水液代谢的肺脾肾。

传变

现代医学认为肺癌的转移方式主要有直接扩散、血液转移和淋巴道转移,主要转移的器官为肝、脑、骨、肾。 根据五行理论, 中医更重视肺对肝、脾、肾及大肠的影响。 中医学对肿瘤的转移的认识可追溯于《灵枢· 百病始生》 中关于传舍的理论:“虚邪之中人……留而不去, 则传舍于络脉…… 留而不去, 传舍于经…… 留而不去, 传舍于肠胃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 募原之间。 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 息而成积。[2]该论更重视肺癌对肠胃的影响。 《名医类案· 卷五· 劳瘵》记载,一患者以虚劳消瘦、 肛门痔漏、 泄泻、声音嘶哑为主症, 仅夜间咳嗽数声。 汪机则认为病本在肺, 肺气极虚而下陷影响大肠,已不可治愈 [4]150 。 该例中,病人肺部症状并不显著, 但很可能已 患有肺癌, 并转移至大肠。 可见,在临床诊治中, 若有明显虚劳症状, 又兼痔漏、咳嗽,也当考虑肺癌。 同书卷八血症也说:“凡虚劳…… 或嗽而肛门发瘘, 皆在不救。[4]此外,《金匮要略》载“ 紫参汤治疗下利肺痛[5] ,《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紫参……主心腹积聚, 寒热邪气。 通九窍,利大小便。 治牛病。[9]此处牛病指唾血、衄血、痈肿、诸疮等证。 目 前研究虽未明确“紫参” 为 何物, 但有 不少 学者认为 可 用 其治疗肺癌。

《名医类案· 卷三· 咳嗽》 篇载一患者, 病咳嗽、呕血、盗汗, 兼泄泻、午后发热, 脉细数。 汪机认为这是逆经传, 后病人如医者所言之期而亡[4] 。由肾传心故午后发热, 再传肺故咳嗽, 传肝故胁痛、传脾故泄泻, 复传肾而亡。 《难经》 认为, 五行传变中相侮为病为逆传, 逆传七遍即 影响五脏, 难治。由此可见,一方面,对于肺癌初期患者, 当考虑治肝以防传变, 或根据当时症状推测传变情况而施治;另一方面, 当肺系疾病患者出 现五脏俱损的症状,当考虑是否为“逆经七传”。

治疗

现代研究多将肺癌分为气阴两虚、肺热伤津,肺脾虚寒、 命门 火衰, 痰瘀互结、 正虚邪实三种类型。 因而在治法上, 提倡补益肺脾肾, 养阴润肺, 行气化痰、软坚散结, 化瘀消, 清热解毒, 并结合具体证型进行治疗 [10] 。 张怡等人通过对古籍所载治疗肺积、息贲的方药进行分析发现, 主要治法有化痰止咳、扶正补虚、以毒攻毒、理气、温里等,其中补虚法以益气养阴为要,亦较多采用有毒药 [11] 。 分析古籍医案中与肺癌相关的治则治法, 可发现: 对于肺热证,可以清热润肺为主, 兼以通利二便; 对于虚实错杂之证,可攻补兼施,善用吐法和消导之剂; 对于肺脾肾俱虚之证,可温补肺脾肾三脏。

如前文所述, 古人治疗肺癌多重视其寒证,因而不可妄用寒凉。 但不可否认, 肺癌中 也存在热证。 《名医类案》载,一妇人患肺热久嗽, 身热肌瘦。以枇杷叶、木通、款冬、紫菀、杏仁、桑白 皮、 大黄制成蜜丸治愈[4]88 。 此段论述当是出自 宋代《本草衍义》。 患者久咳、发热、消瘦, 或为早期肺癌, 属气阴两伤、肺热津亏型。 方以紫菀、款冬等润肺止咳, 木通、大黄通利二便以祛邪。可见, 肺癌即使见身热肌瘦”之热象,也不可专功清热解毒, 可考虑以滋阴润肺养正气,通利二便以祛邪外出。 《外台秘要》载肺气积聚方中,以麻桂柴等温药为主,兼以葶苈、槟榔泻肺祛邪 [6] ; 治疗咳逆、积聚的曾青丸中, 寒温并行,以附子温阳, 茯苓利湿, 又用大黄、芒硝、巴豆泻下除积 [6] 。 可见,对于肺癌阴虚火旺证,可选清热润肺或寒热并治之法,兼以泻下或逐水。积聚多为因虚致实, 患病日 久往往虚实错杂,不可妄行补泻。 《名医类案· 卷八· 血症》载, 一患者咳嗽咯血、 发热消瘦, 脉涩。 用补法治疗多年不愈。 朱丹溪认为其病机为荣卫不行、 瘀血内积、 肺气壅遏,并指出:治肺壅, 非吐不可, 精血耗, 非补不可。 唯倒仓法,二者兼备。后以此法兼灸肺俞而治愈[4]。 倒仓法见于《丹溪心法》, 令病人服用大量煮烂的黄牛肉致吐下以祛邪。 该章节另一案: 一患者喘息咳逆兼咯血, 又见发热脉数。 医者认为其病机为脾肺俱虚、火热乘金,并言若补金, 则虑金与火持,而喘咳益增; 泻火则虚火不退位, 而痃癖反甚”。 不得擅用补泻, 故以补中益气汤稍加消导之药治疗[4]218 。 上两案分别为实邪和火邪与虚证的对立,治法也不尽相同, 但都通过补益肺脾、行气泻实体现了“虚实并治、推陈出新”的治法。

上两则医案也体现了肺脾同治、培土生金的重要性。一般认为肺癌为本虚标实证, 且经手术、放疗、化疗之后,多伤正气。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又脾为肺之母, 治肺癌当重健脾。 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去除实邪当重运脾。 《名医类案· 卷八· 血症》 载, 一患者咳嗽, 痰少声嘶, 偶有咯血。 汪机认为其病机为秋季燥热伤肺,兼以脾肾两虚,故以清暑益气汤治本, 加四君、 知柏、 归芍地、麦冬、陈皮、神曲

[4]。 虽以燥热为主因, 仍需加健脾益气之药。 《内科摘要· 卷上· 脾肺亏损咳嗽痰喘等症》 载: 一患者咳嗽发热, 呕吐痰涎甚多, 伴崩血 如 涌。 薛 己 以 八味 丸、 附子 理 中汤 加 减 治愈 [12]。 或见发热、血崩即为热证, 当考虑到肺脾同治,脾土虚寒、命门火衰可致相火妄行而显现热证。 《外台》载诃梨勒散方, 以补益脾肺的诃梨勒、人参、牛乳治疗胸痛、积聚[6]; 现代常用的肺积方也以健脾益气、化痰散结、抗癌解毒之药为主 [13] 。

预后

据调查,肺癌为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预后差、 死亡率高。 目 前肺癌总的五年生存率仅为 16%[14]。 因此, 对于暂时稳定、 出 现好转,或食欲较好、看似未伤胃 气的病人,仍要注意其症状变化,及时调整用药。 特别是对于只选择中医治疗肺癌的患者而言, 切忌仅因初起有效, 而忽视综合治疗。 《续名医类案· 卷十一· 劳瘵》载, 柴屿青治一咳嗽、虚劳患者, 治疗初起有所起色, 而后复归原状,未能治愈。医者认为, 患者阴亏至极, 已不可治愈,症状有所缓解只是“虚阳暂伏”[15] 。同章节另 一案, 李士材治一咳嗽、吐血痰的患者,夏季脉象寸部“ 如烂绵、尺部大而数。 至八月初脉反异常: 寸部细数、 尺部疾劲。 虽然患者家属认为病人食欲较好, 但医者根据节气推断其将在火运旺的时日病逝, 最终应验 [15]。 《外科枢要· 卷二· 论肺疽肺痿十》 记载, 一患者长期血虚, 内热、咳嗽,冬季尺脉浮洪。薛己认为此时即当重视防治肺病 [12]189 。 结合以上两则医案可知, 尤其需要注意季节气候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若是因气候而导致的暂时缓解,更应加强治疗, 未变先防。此外, 上一案中,薛己认为其病机为“ 心火刑克肺金, 当用壮水健脾之剂治疗。 这与上文所言《素问》之二阳之病发心脾……其传为息贲” 及《难经》之心病传肺……故留结为积”理念相符。

总结分析

虽然中医古籍中并未明确提出“ 肺癌的概念,且较之外科的癌症, 古代医疗环境下很难确诊肺癌。 但根据中医异病同证、异病同治的观点, 古籍中对难治愈性肺系疾病的诊断、分析、治疗,尤其是有独到见解的医案, 均可对现代中医诊治肺癌起到积极影响,值得后世深入研究。

就其症状而言,古今认识差异不大。 但古代医家非常重视脉象。 综合分析四大经典及古籍医案可得出:肺癌脉象多为寸部细弱, 重者可浮大而散。结合症状,有助于辨别古籍中肺癌相关资料。就病因病机而言,现代中医多重视肺脾肾关系, 痰、瘀影响;而古籍医案中也指出 了外感因素影响, 重视寒邪,并强调心肺关系。 在病情发展上, 古籍中很重视五脏、脏腑的关系,这也启 示我们要重视不同症状出现时病机的发展, 及对于未病脏腑的防治。 古籍中强调的治则治法并未超出现代中医的一般认识,但对其具体用药, 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肺癌的预后,可参考节气、岁运的影响, 时刻注意患者治疗后状况,未变先防。

此外,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中医的时代特性。 如病机上,宋代以前更重视虚、寒, 重视外感因素;明以后更重视气滞、血瘀、痰凝。 治疗上, 宋以前多用温补, 金元兼以清热, 明及以后多有补命门之火、培土生金的思想。在临床应用中, 当认识其发展,尤其是在应用《千金要方》、《外台秘要》 所载方剂时,当以患者实际情况, 结合现代药物研究化裁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 M].1963 年梅花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53,260.

[2]黄帝内 经灵枢[ M].1963 年梅花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63:47,122.

[3]凌耀星.难经校注[ M]. 北京:民卫生出版社,1991:98.

[4] 明· 江馞. 名 医类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1983:150,217,218,221,222.

[5]何任. 金匮要略校注[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1990: 89,

118119,185.

[6]唐· 王焘撰. 高文铸校注. 外台 秘要方[ M] . 北京: 华夏出版

社,1993:129,158,179180,210211.

[7]丁可. 肺癌的古代证治方药 规律研究[ D] . 广 州 中医药 大学.

2010:25.

[8] 刘衡如,刘 山 永. 《 本草纲目 》 新校注本[ M] . 北京: 华夏出 版

社,2008:178181.

[9]马 继 兴. 神 农本 草 经 集 注 [ M] . 北 京: 人民 卫 生 出 版社,

1995:223.

[10]吴国水. 中医治疗肺癌浅识[ J] . 实用 中医内 科杂志,2006,20

(3) :231232.

[11]张怡,王笑民,于明 薇, 等. 中医文献中肺积和息贲治疗 的方

药规律研究 [ C] //2013 年全国 中 医 肿瘤 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861866.

[12]明· 薛己. 薛氏医案选[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83:37

38,189.

[13]张娟. 肺积方治疗肺癌体会[ J] .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 :

531532.

[14]邱小明,尤嘉琮,李洋,等. 肺癌早期诊断的 DNA 甲基化分子

标志物的筛选和临床应用 研究[ C] //第 13 届全国 肺癌学术

大会. 2013.

[15]清· 魏之. 续名医类案[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7:

319,320.

( 修回日 期:201607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