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不去的故乡

 刘相春1967 2022-08-27 发布于浙江

离乡背井的游子,从一脚踏离故乡的那一刻起,就再也回不去故乡了。

唐代宋之问有《渡汉江》之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指诗人在当时因犯罪而被流放到外,到期后回归家乡,离家越近越觉得害怕,害怕因自己的过错使自己的家人受到牵连表达出了诗人当时矛盾复杂的心情。现今常用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诗,来形容久别故乡的游子归返家园时,复杂的心情。

我不知道列位有没有想过:久别故乡的游子归乡,为什么会心情复杂?

首先,于古人言,游子归乡,最担心的大概是自己可能会听到不幸的或可怕的消息交通不便利的年代,通讯系统极不发达,好朋友歧路一别,可能从此音信杳然。我这么说你大概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古人特别地惜别了吧。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中,最多的莫过于离别诗了:你不用纳闷两个大男人为什么在分别时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惨惨戚戚,因为他们之间的一别,很可能就是永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诗人故作旷达、自我安慰罢了。

离别故乡的游子亦是如此。一别故乡数载乃至十几几十载,音信皆无,再回故乡,会不会“到乡翻似烂柯人”?双亲是否健在?妻儿是否平安?年景是否丰盈?百般忐忑上心头,叫游子的内心如何不复杂?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天涯咫尺,空间的隔膜不再是问题,让久别故乡的游子内心复杂的更多的就是游子自身的境遇了。

许多人离乡背井恐怕都是一种迫不得已,当然亦可能有一部分人视野广阔,不愿囿于故乡做一观天的井底之蛙。但离开故乡到外面的世界去谋生,去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十分容易的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同样也很无奈。万一发达了,“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自然是好事;万一潦倒了,落魄了呢?“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到那时,恐怕只有“故乡的风”与“故乡的云”来为你“抚平伤痕”了吧。更不要说像宋之问这样的戴罪之身重返故里了。

故而韦庄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从表面看,诗人的意思是由于江南的风景太美了,令人流连忘返,若是回到了家乡,便看不到这么美的景色,因而要“断肠”;深层的意义则在于想还乡,眼前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对“未老莫还乡”,王粲《登楼赋》评论说:“情眷眷而怀归。”因为人还没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人到年老则必定落叶归根,无计其余。所以“未老莫还乡”这五个字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还乡须断肠”,则与诗人的境遇与故乡景况相关了:第一自己没有功名,即使回乡也只是徒增一袭悲凉第二故土已然烽烟弥漫,回去便是断肠”;第三、当年离乡时曾许下宏愿,如今铩羽而还,无颜见江东父老。

于现代人而言,故乡则可能变成永远回不去的地方了。

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落叶归根的思想在新时代中国人的思想里渐渐淡化。人口的大量流动造就了许多新的移民城市,比如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里,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原住民的概念。人们挈妇将雏来到这里,把事业放在这里,把家安在这里,今后他们的后代就会把这里当成他们的故乡,至于他们的原故乡,这些新生代根本就没概念,你觉得他们还会想回去吗?即使他们的老子想回去,可是孩子们都在这边,你觉得他们回得去吗?

退一步讲,即便是再回了故乡,你的感觉会和你当初没有离开家乡时一样吗?你会发现即便回到故乡你也不再是主人,而是变成客人了。故乡的亲朋好友会热情地招待你,如同招待客人一般——因为你是从“外边”回来的人,“外边”回来的人,当然是客人啦。这便产生了一个尴尬:“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你,回到故乡也是客——从此你再无故乡。

你会发现你没有办法参与到故乡人的生活里,他们有他们固有的圈子,他们有他们既定的生活,你的闯入,实在是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他们要抽出时间来跟你寒暄,他们要抽出时间来“安排”你——同学、朋友如此,家人亦如此。然后呢?然后人家有人家的工作,人家有人家的生活,你呢?则只是一个看客。你会意外地发现,寂寞在外的你,回到故乡依旧寂寞。

不禁想起鲁迅的《故乡》的一段话: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是大骂其新党。……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又想起曹文轩《前方》中句子:

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古训有“人离乡贱,物离乡贵”之说,可是,背井离乡的游子,回到了故乡,你就“贵”了吗?毋庸置疑,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但悲剧的是,你可能永远也回不去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悲从中来,写不下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