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闵齐伋辑刻〈会真六幻〉》(附闵刻《西厢记》彩图)

 古代小说网 2022-08-29 发布于江苏
《明闵齐伋辑刻会真六幻》(附闵刻《西厢记彩图》),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内容简介

该书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三年(1640)湖州乌程闵齐伋刻《会真六幻》十九卷(共878页),以及海外馆藏闵齐伋主持刊刻的彩色套印《西厢记》版画二十一幅。

闵齐伋辑刻《会真六幻》是一部重要的见证《西厢记》版本流变和文本传播的书籍,是后代各种《西厢记》出版的母本,是明代戏曲坊刻本的重要代表。科学地探讨《西厢记》的原始面貌,总结艺术经验,了解《西厢记》的传播与接受,都必须建立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之上,因此,整理出版本书,既可为学界深入系统地研究《西厢记》提供择取资料的便利,又具有文献保护意义,同时还兼具出版史研究意义。

明崇祯十三年(1640)闵齐伋六色套印《西厢记》版画,是迄今所知闵齐伋刊印西厢图的孤本,为《会真六幻》丛书中的一部分。这套版画在彩色套印方面的实践,不仅填补了古典文学版画没有彩色套印本的空白,而且将饾版这一先进的版刻技术由画谱、笺谱带入更大的创作空间,其大胆探索和取得的成功,值得我们永久珍视。

前  言

说到《西厢记》,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其实,王实甫的《西厢记》既是一部杰作,又是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西厢记》是一个作品系列。

《西厢记》邮票

《西厢记》的故事源出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即《会真记》。这篇传奇小说写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但张生“始乱终弃”,整个故事是一幕悲剧。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变原有故事结构,扩展或增加了张生闹道场、崔张月下联吟、张生害相思、莺莺探病、长亭送别、出奔团圆等情节,极大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全剧描写崔张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斗争过程,从而根本改变原作主题。故事中的莺莺不再屈从于命运,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张生也成为一个有情有义、忠于爱情的正面形象。总之,《西厢记诸宫调》全面奠定了王实甫《西厢记》的基础。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结构宏伟、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华美的杰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明代李日华、陆天池曾将杂剧《西厢记》改编为南曲,称《南西厢》。《南西厢》因为适于昆山腔的演出,明清两代流传甚广。

明代出版家闵齐伋曾辑刻《莺莺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西厢记》及李日华、陆天池《南西厢》,以杂剧《西厢记》第五本为关汉卿续作,因依次名为“幻因元才子会真记”、“搊幻董解元西厢记”、“剧幻王实父西厢记”、“赓幻关汉卿续西厢记”、“更幻李日华南西厢记”、“幻住陆天池南西厢记”,遂总名“会真六幻”。

《明闵齐伋辑刻会真六幻》(附闵刻西厢记彩图》)

这部《会真六幻》辑录了《西厢记》最主要的故事及剧作,是一部较为完备的《西厢记》作品集。其中杂剧《西厢记》是明代精良刻本。在标目和体例上,与约略同时的凌濛初刊本《西厢记》有所不同,闵刻《西厢记》每本四折,各有四字标目,继承此前徐士范刊本体例,体现明代《西厢记》刊本的另一种标示。

《会真六幻》还收录了与故事相关的诗赋、评论,附有闵齐伋融音义、校勘、评论于一体的的《五剧笺疑》,因此也成为一部《西厢记》研究的资料汇编。

《会真六幻》的辑刻者闵齐伋是明代著名出版家,其生平事迹,同治《湖州府志》卷七十六记载:

闵齐伋,字及武,号寓五。乌程人,明诸生,不求进取,耽著述。批校《国语》、《国策》、《檀弓》、《孟子》等书,汇刻十种。士人能雠一字之伪者,即赠书全帙。展转传校,悉成善本。著有《六书通》,盛行于世。

《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三《六书通》提要记载:“字寓五,乌程人。世所传朱墨字版五色字版谓之闵本者,多其所刻。是书成于顺治辛丑,齐伋年八十二矣。”

《晚明望族编刊活动研究——以湖州闵、凌、茅、臧四大望族为中心》,赵红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4月版。

明代湖州刻本多套色印刷,其中闵本最著名,闵本又多出自闵齐伋。

在闵齐伋的套色印本中,有现收藏于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的一套《西厢记》版画,与《会真六幻》颇有关联。这套版画共二十一页,蝴蝶装,一图一版。卷首为莺莺像,其余二十幅为剧意图。

卷首莺莺像,乃女子手执纨扇,左有篆书题“嘉禾盛懋写”,钤印两方,一为白文“盛懋之印”,一为朱文“子昭”。

第一图是张生投宿普救寺。右上篆书题“如玄第一图”,左侧题“寓五笔授”,有“寓”、“五”两方朱文印。

第二图是张生在偶遇莺莺以后,向红娘打听情况。人物及背景绘于一雕花钵形器壁,旁置托架。

第三图表现张生和莺莺隔墙酬和。画面上两片树叶,分别题写张生与莺莺的酬和诗,构思出自“红叶题诗”故事。张生诗末钤朱文印“张珙”,白文印“字君瑞”,莺莺诗后钤白文印“莺莺”,朱文印“双文”。叶上蝴蝶双飞,颇有寓意。

第四图是张生在禅堂再次见到莺莺。人物场景置于六壬式盘天盘,盘边刻有天文十二次及所属分野。盘外云霞,以喻天象。

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闵齐伋彩印《西厢记》莺莺画像

第五图表现杜确、慧明追击叛将孙飞虎情形,人物系于民间工艺走马灯,颇能表现三骑飞驰追逐场景。

第六图是红娘奉命请张生赴宴。人物置于青铜器觯之壁,觯为酒器,以喻宴饮。觯口内壁有金文“其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十二字。觯盖置于觯旁。

第七图是老夫人赖婚。画面上,老夫人命红娘热酒,莺莺与张生把盏。

第八图是莺莺夜听张生抚琴。画面中,张生灯下抚琴,莺莺倚栏而听,红娘于石后窥望。

第九图是红娘为张生传书。画面右边一卷展开,为张生书信。钤印二方,一为朱文“张珙”,一为白文“字君瑞”。画面左边雁飞鱼跃,寓鱼雁传书之意。

第十图是莺莺展读张生书信。画面中,莺莺隐于屏风背后,形象则映照梳妆镜中。红娘藏身屏风正面,俯身欲窥。

第十一图是张生跳墙与莺莺相会。画面右侧一带高墙,张生过墙形象倒映湖中,墙根地面隐现墙影、花影及张生身影。画面左侧莺莺伫立,红娘倚栏,隔水以望张生。

第十二图是张生因相思成疾,莺莺著红娘传简。图中两玉环相扣,环内分别显示两处场景。《莺莺传》叙莺莺赠张生玉环,云“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图中玉环当寓其意。

德国科隆东方艺术博物馆藏闵齐伋彩印《西厢记》版画

第十三图为莺莺赴会,与张生欢会。画面中,屏风四面掩床,床前屏风半展,帷帐低垂,床上惟锦被一端,人物身形隐约可见。屏风外,红娘、琴童俯身含笑静听。

第十四图是老夫人拷问红娘。画面上宫灯一盏,正面绘老夫人、红娘,左右两侧分别绘张生与莺莺。

第十五图为长亭送别。图绘于扇面,画面上方有“庚辰秋日”题款及“寓”、“五”两方朱文印。

第十六图为张生草桥店梦莺莺。梦中莺莺私奔,遭贼兵掳去。画面中梦境现于云烟,云烟出自海中大蚌。大蚌即“海市蜃楼”之蜃,古人谓蜃吐气而成海市,此寓梦境虚幻之意。

第十七图为张生科第高中,琴童传书。画面右侧是琴童先报老夫人,左侧则后报莺莺。

第十八图为莺莺回书张生。画面右边帘内,莺莺执笔为书,左边则琴童系马柳荫,倚栏静候。

第十九图为郑恒骗婚,遭红娘嘲弄。故事以戏台傀儡表演形式展现。戏台右侧柱上悬一水牌,题“诡谋求配”四字。

第二十图为张生得官还乡,迎娶莺莺。画面中张生着官服安坐船中,身后置“奉天诰命”,船篷前额题“探花及第”。官船四周祥云缭绕,左右上下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示东西南北。

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彩印《西厢记》版画

彩图中第十五图有“庚辰秋日”题款,据此可知彩图为崇祯十三年(1640)刊刻。关于彩图与《会真六幻》的关系,众说纷纭。

范景中《套印本和闵刻本及其<会真图>》认为,德藏本图可能属于闵齐伋的《会真六幻》,是这套丛书中的独立一种。其中理由有两点颇为中肯,一是《会真六幻》列有“幻因元才子《会真记》、图、诗、赋、说、梦”等目录,全书文字内容与目录吻合,唯独缺图。二是“会真六幻说”的中心主旨是“玄中玄”,德藏本图莺莺像后第一幅图正标明“如玄第一图”,这是理解这套版画构思的关键。

其实,所谓“玄中玄”,不过借用禅宗的话头,“玄”即“幻”,“幻”即“玄”,图与六幻文字主旨相同。如此,则《会真六幻》原本图与文字一体刊行。后来或许以为彩图自有独立价值,遂与文字分离而独立刊行。

今传致和堂藏板《六幻西厢记》目录所列“幻因元才子《会真记》、诗、赋、说、梦”,与国家图书馆藏《会真六幻》目录对照,已经缺“图”字样。

正文

致和堂藏板本为原版版片,因彩图已独立刊行,遂于目录中刓去“图”字。可见《会真六幻》初印以后不久,彩图即已独立刊行,后世所见刊本,多有文无图。

这套彩图融会明代版画插图、笺谱、墨谱、扇面等艺术形式,虚实相生,匠心别具,又用多色套印,刻印精美,诚为明代版画中的杰作。现在,将彩图附于六幻文字之前,庶几图文相生,珠联璧合,则恢复《会真六幻》旧貌,不负作者初心矣。

余才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