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读书笔记-第六十七章》

 知行国学 2022-08-29 发布于北京

【原文】

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

① 什佰人之器:很多人一起用的工具(这里指兵器)。

② 远徙:远离迁徙。通行本为“不远徙”,即不往远处迁徙。

③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在上古时期,人们没有文字,所以那时候的人记什么事,就用绳子打一个结,这叫结绳记事。并不是老子希望社会倒退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是让人民的生活简单纯朴。

④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不是要人们断绝和其他人的关系,而是大家都安居乐业,过着衣食充足的生活,没必要互相打扰,过着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译文】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众多的兵器,却并不使用;使人民珍视生命,而不向远方迁徙。有车船却不用乘坐(不因灾难或战争乘坐车船远离故土),有兵器却用不到(远离战争)。回归到结绳记事时期那样淳朴的人际关系。让老百姓吃到好的食物,穿上好的衣服,让民俗变得阳光快乐,让老百姓有能安心居住的住房。相邻的城邦互相可以看见,鸡和狗的叫声互相都能听到,但是互相之间不会有往来。

 【延伸阅读】

这一章老子其实在形容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人口数量合适,人们崇尚道德、珍爱生命,没有战争,经济富足,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那些质朴的东西,虽然看上去不吸引人,但更能让人体会到身在其中的乐趣。而那些繁华的东西,虽能吸引你的注意力,但其实会让你身心分离,并无趣味。因此,放下纷杂的物质诱惑,回归质朴,才是快乐幸福之道。

同时老子也是在告诉那些统治者不可任意干扰残害百姓,应采取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这样人民才能过上这种理想的生活。

看到这章我们是不是想到语文课本中《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个与世隔绝、淳朴安详的世外桃源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