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子午流注”:

 中医夏青海 2022-08-29 发布于广东

讲“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按:

子,丑,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统称“地支”。

“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地支,“子,午”两个符号。

子为初,阳之始,阴之终,是夜间子时,23时至1时之间的一个代时字。

“午”阳之终,阴之始,11时至13时。从子时到第二天的午时,光线由暗转明,午时为最高点;从午时到子时,光线复由强转弱,一直到夜子时又为里暗之最高点,又由暗转明阴阳转换,周而复始,有规律地变化着。

“子午”不仅表示一天一昼夜的阴阳盛衰,而且表示一年四季的阴阳盛衰;阴历十一月为“子”,十一月里冬至阴尽阳生;五月为“午”,五月里夏至阳尽阴生。因每年十一月的冬至,太阳南移到极点,夜最长昼最短,冬至后逐渐地夜短昼长,阳气回生;经过六个月,到五月的夏至,太阳北移至极点,白天最长夜间最短,夏至后太阳向南移动,所以又逐渐夜长昼短,阴气复生。这样昼夜长短和气候温凉寒热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天人相应”,人体气血的循环,受大自然的影响,阴阳气血的盛衰,随自然界的变化,周而复始,有规律地变化着。所以用“子午流注”来表示人体气血盛衰的流注规律。

十二经有阳阳死里之分,气血的循行,由阴经转入阳经,由阳经转入阴经,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是人和自然界的阴阳转换规律是相应的,根据天人相应的阴阳进退规律,按时循行取穴,调整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就是“子午流注”的基本含义。

流注:两个字讲“流”是流动,注是灌注,有集中的意思。流注就是将人体血气比作水,从子到午,从午到子,循环流注。随着时间的变换,阳阳各经气血有盛有衰,犹如海水涨潮退潮,有固定的时间一样。古人掌握这一规律,认为人的气血和各部分组织,受日月的影响,同样会起着各种不同的反应。《灵枢,岁露论》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古人长期积累的经验,体会出:一日之中,气血周流盛衰的时间,以十二经的六十六穴为主,规定了每一时时和经穴的开阖,及针治最佳的时机。经穴在开时,气血当盛,如潮汐之涨,阖时气血衰退,如潮汐之退,并从阴经转入阳经或从阳经转入阴经。气血在周身的循环,先后盛衰不同,相互效错地流注。很有规律,定名“子午流注”之名。

下一节讲:论干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