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今天起,关心蔬菜和粮食

 淄说淄话 2022-08-29 发布于山东
回老家,跟妹妹去大棚摘瓜果。
这个季节的瓜果真不便宜,小西瓜是八到十块钱一斤,小西红柿也是。新下来的葡萄是十八块钱一斤。居然有好多人打电话让妹妹给捎,她摘了满满一车。
我为瓜农果农的辛苦能卖出个好价钱有个好收成的同时,也诧异瓜果怎么这么贵,还有这么多舍得花钱吃的人(我承认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一个小西瓜二十多块钱,五斤葡萄九十块钱,可能吃不了一天两天的就吃完了,还不顶饿,这个钱买成面粉要买多少斤,能够一家人吃几天……

想起当年家里种西瓜,因为本地不好卖,就拉到号称吨粮县的邻县桓台去,用西瓜换小麦,按市价换算,小麦八九毛钱一斤,西瓜一毛到两毛多钱一斤,三四斤西瓜可以换到一斤小麦,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西瓜的价格贵已经涨了几十倍了,而小麦才一块多钱一斤,好几斤小麦才能换一斤西瓜,它们的身价掉了个个。而且吧,就连一瓶矿泉水的价格也比一斤的小麦要高许多。也难怪这么多人不再种粮,而是选择建大棚,种反季节的蔬菜瓜果。
种瓜果也是很累的,建大棚要投入很多资金,在大棚里干活很热,喷药施肥浇灌摘瓜果等工作也很辛苦,大棚的主人腰椎间盘突出,经常要贴膏药止疼。不过,这样的高价的瓜果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他们还想再建几个新棚扩大规模种植,可是因为现在国家重视粮食生产,政策是要保粮田,所以不让新建了,这让他们感到很无奈。
关于粮食危机,是最近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在小区门口,听到两个老大爷在谈论还未成熟的小麦被高价收购去做青储的新闻,大家都十分愤慨。
小麦,多么金贵的粮食啊。快成熟了的小麦,却有人收割了去加工当青饲料喂牲口,这是什么神仙操作?买的人卖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觉得心疼吗?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粮食永远都是民生之根本。如果发生了动乱,什么纸币黄金都不好使,粮食才是硬通货。电影《1942》里,有人为了活下去,卖儿卖女换点一粮食吃。听父母讲,在他们小时候经历的大饥荒的年代,人们饿极了没有粮食吃,只能吃糠咽菜,吃草根啃树皮。我们小时候,农村也不富裕,吃玉料面窝头,看着白面馒,闻着香气就馋得慌,也不用什么菜,光吃馒馒就是一种幸福。
可是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变富了,粮食也不放在心上了。有些孩子现在根本不吃粮食,甚至大鱼大肉都吃腻了,总是吃一些新奇而又昂贵的东西。是时代变了,还是有人忘本了?如果真的发生了粮食危机,我们只靠吃瓜果能填饱肚子吗?
有很多人找出了春秋时管仲用经济手段搞垮鲁国的“齐纨鲁缟”的典故,说这个收割青苗事件是某些资本的阴谋。
也有人怪种粮的农民短视,只看眼前的利益。可是,真的只怪农民看重眼前的利益吗?经济时代,一切向钱看。《大明王朝1566》里,政府为了增加收入,推行“改稻为桑”。市场决定了种粮的辛苦劳动得不到应有的价值尊重,农民就很自然的要转向种植那些使他们能获得更大收益的产品。这些年,种子、农药、化肥、柴油,都在涨价,只有小麦价格不涨。从播种到收割入仓,粒粒皆辛苦,遇上旱涝雹灾还有很大的风险。而进城打个工,一两个月的工资就能抵得过种一年粮食的收入,他们完全可以花钱买粮,谁还愿意种粮食呢?所以有的农民改种价格高的经济作物,有的农民放弃耕种土地。
谁不想多收个三五斗,谁不想自己汗珠子摔八瓣换来的成果卖一个好价钱?利益面前,要让种粮的农民觉得值得,而不要跟他们讲什么大局。
这几年因为疫情和战乱,国际国内形势都不容乐观。内忧外患下,粮食危机也不可避免。无论多么超凡脱俗的人,遇到因疫情封控时,也要吃饭,也会关心粮食和蔬菜。
这几年,有人跑到村里去买粮囤粮,有人跑到超市去抢菜。在这种时候,还有人把还未成熟的小麦收割了去加工饲料,非常反常。
好在,相关部门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各地也都及时采取了措施。粮食问题,理应受到这样的重视。
希望粮食能够比瓜果金贵一些,希望粮食永远不会短缺,希望不会有人挨饿。
希望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都关心粮食和蔬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