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瞧,我们村里有了文化大集

 淄说淄话 2022-08-29 发布于山东
瞧,我们村里有了文化大集


入夏后,父亲总是在家人群里分享他用手机拍的一些视频。视频中,好多人在村口的树下吹拉弹唱跳,周围的观众是好多村民,大家一面在摇着扇子打蚊子,一面听戏看表演,一派其乐融融的场面。父亲说,这些演奏、演唱的人以及观众都是来自周围乡镇几十个村庄的乡亲。

父亲从年轻时喜欢听戏唱戏,当年村里演样板戏时还演过不大不小的角色。为了这个爱好,这些年从DVD到MP3、从曲谱到定音哨,他置办了不少东西。还经常骑着电动三轮车到到各个村里去找戏友们一起凑堆唱戏、自娱自乐。自从村里有了这样的集会活动,他可算是找到了事干,天天不落地去凑热闹,还和另外几个铁杆戏迷凑钱买了能连蓝牙的音箱。
这个活动的缘起,最初只是南面高城镇几个村庄里喜欢拉琴的人在村西河边树下练琴,慢慢地就吸引了村里有相同爱好的人去凑热闹,后来又有喜欢看热闹的人去捧场,人越凑越多,慢慢地就形成了规律。只要天气好,大家就从四面八方骑着电动车赶来聚集,固定每天下午的三点到五点半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吹拉弹唱跳广场舞,好不热闹。观众多时可达三百人,涉及到了唐坊、高城、田镇三个乡镇,偶尔还有木李的也有人慕名而来。这热闹的氛围也吸引来了下象棋的,打牌的、甩鞭子健身的。我们村俨然成了这一带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中心,一个群众文化活动的大集。
那日周末下午我们回村时,一场火热的演出还未结束。现场有很多人在跟着欢快的音乐跳广场舞《又见两只蝴蝶飞》。其中几个中年妇女跳得动作比较娴熟优美,一看就是练出来的,还有几个老大爷也跟着音乐手舞足蹈乱摇乱摆,动作随心所欲、夸张滑稽,惹人捧腹,现场一片欢乐,几乎人人都拿着手机在录视频。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是我的父老乡亲,他们和她们的身上脸上,都带着我熟悉的太阳和泥土的印迹,沾染了岁月的沧桑。
我正在录视频的时候,旁边本村的乡亲认出了我,热情地把话筒递了过来,让我唱一段。还有人热心地用手机连蓝牙,帮我搜索伴奏音乐。
虽然水平有限,亦不好扫了大家的兴,硬着头皮唱了两段黄梅戏。
“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夜静犹闻人笑语,到底人间欢乐多。我问天上弯弯月,谁能好过我牛郎哥,我问篱边老枫树,几曾见似我娇儿花两朵,再问清溪欢唱水,谁能和我赛喜歌?
闻一闻瓜香心也醉,尝一尝新果甜透心窝,听一听乡邻们问寒问暖知心语。看一看画中人影舞婆娑,休要愁眉长锁,莫把时光蹉跎。到人间巧手同绣好山河……”
这是我最喜欢的《牛郎织女》中的选段《到底人间欢乐多》。唱的正是这农历七月,初秋时节,人间处处丰收的景像。只是,我不是来自天上的织女,而是在村庄里长大的孩子。
样的热闹场面,是我从未在我们村庄里看到过的。我记事起,村里的样板戏已经不唱了,这样的热闹,就连小时候放露天电影,村里人家办喜事也是比不上的。负责保管音箱话筒并自觉担任了主持人角色的马如杰,民办教师出身,会拉二胡,当过很多年的电影放映员,后来又担任过村民主任,如今退了下来,还在继续在为乡村文化事业而忙碌。那个连接蓝牙的移动音箱,正是他和我父亲以及另外三个人合伙凑钱买的。出钱出力服务乡亲,在他身上,我看见了一代人朴素的乡村文化情怀。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刀耕火种”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曾经用乐舞的方式来庆祝丰收。如今,在土地里忙碌了一辈子的父老乡亲,被机械化生产从长年累月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有了闲暇的时间。他们聚集在一起,用歌声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舞蹈表达心中的喜悦。在这一场一场自发组织的文艺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乡村的田间地头,村口屋后,处处都是舞台。他们是观众,也是演员。只要有才艺,就能在众人面展示,只要想抒发,就能随着欢快的节奏起舞。虽然场地有些简陋,虽然表演水平也参差不齐,有字正腔圆,也有荒腔走板,但是却因为从群众来,特别地接地气,释放出农村文化特有的凝聚力。

天色渐晚,大家收拾现场,人群如潮水一样向四面八方慢慢散去村庄的街道上恢复了寂静。
 对于我们这些离开村庄多年的人来说,记忆中的村庄,正在老去。但是它仍然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地方,是我们的根脉所在,是我们午夜梦回的地方,是我们老了之后仍然渴望回归的地方。
我们的村庄,这个叫武刘庄的村子,和全国各地的村庄并没有什么不同,年轻人大多出来打工,在城里买房安家了,留守在村子里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和孩子。辛劳一生的老人们,疾病常常造访、寂寞陪伴左右。时常听说有人不堪疾病侵扰,了无生趣,用一瓶农药了结残生,想来令人心酸,心痛。
希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让乡亲父老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得到更好的改善,老有所养。同时,也希望上级部门对于乡村文娱活动也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让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心有所托,老有所乐。
回来后,通过电话和镇上干过文化站的同学交流了一些想法。作为文化工作者,针对目前的乡村现状,应该怎么样对这样的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进行更好的宣传与引导,文艺工作者应该创作一些什么样贴近生活的文艺作品送到基层百姓中间,去温暖和鼓舞人心,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教化的作用,传递乡村文明新风尚,为他们带去更多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这是很多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重视与关注乡村文化,才能留住乡村的魂,让老去的村庄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愿我乡亲父老,快乐无忧,安享天年。

(图片为手机视频截图,非常模糊,大家主要看字吧。如果这篇文字引起了大家内心的共鸣,欢迎留言评论、分享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