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高仕汉:大师远去 留下何物?

 黄石新东西 2022-08-30 发布于湖北


大师远去  留下何物?  

高仕汉 

酷暑伏天,浙皖一带,深红一片。但这阻挡不了我要去瞻仰,鲁迅、胡适两位大师故居的渴望。 
 
瞻仰而余缺憾  


早在22年前,21世纪初的仲秋时节,我曾瞻仰过鲁迅故居。那时,鲁迅故居、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还是独立的一个个景点。我记得鲁迅故居及周围街区,风貌依旧,古色古香;百草园內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菜畦的瓜蔬绿中有黄;“三味书屋”旁的张马河,清清的水在流淌,头戴乌毡帽的艄公,摇着长橹驾驶着乌蓬船在河中摇荡;河沿两岸青石板小街小巷,布满了咸亨酒店等各色各样店铺。夜市上空飘荡着“女儿红”“茴香豆”馥郁芳香,触动味蕾。在小街小巷漫步,鲁迅笔下的闰土、阿Q、孔乙己的形像,像电影镜头似的在我脑海中映现,仿佛我游走在他们身旁,同欢乐共忧伤。  
如今的绍兴鲁迅故里,把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土谷祠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捆绑一起,打造成原生态的“文物森林”式的文旅景区。可与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法国雨果博物馆、俄罗斯托尔斯泰庄园等,世界一流文学家博物馆、故居相媲美。  


从景区东门入口进去,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旅游中心广场上,以往没有而新建的一堵,高4.5米、长15米的花岗岩景观墻。整个墻面如同一幅简洁而明快的版画。墻的右侧是一尊鲁迅胸像,他那左手两指夹着香烟,浓密的“一”字型胡须,冷峻犀利的双眼,是国人熟悉而亲切的形象。他那眼神透露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气神跃然壁上。景观墻前还有我们熟悉的人物两组青铜雕像,它让我们浮想联翩,仿佛邀同我们一道去探寻鲁迅的踪迹。这里也是留影打卡的最佳地方。  


进入景区后,参观游览的路线,依次是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我走进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內,“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有的依稀还在,只是在酷热的盛夏,“碧绿的菜畦”略现一片枯黃。可是一棵棵皂荚树、无患子树长得愈发高大、繁茂,像一把把巨大遮阳伞,遮盖着园子。树叶缝隙中射下的阳光,洒得整个百草园内色彩斑斓。园内多了一块镌刻“百草园”三个字的石碑,但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我想,应该将广场上,鲁迅和儿时朋友们听闰土讲海边新鲜事的,一组青铜雕像,安放在百草园内一隅。或许能让百草园生气勃勃,或许能让百草园更谐趣盎然,让人遐想联翩。  


我站在“三味书屋”前,看着那张八仙桌,正沉浸在塾师寿镜吾给鲁迅讲课想象中,遇到一大群千里迢迢从河南许昌,来到鲁迅故里研学的中小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左手边,北墻边有一张帶抽屉的长条桌,那就是鲁迅的坐位。课桌右角现在用玻璃罩盖着的地方,有鲁迅亲手刻的一个字,你们知道那是个什么字吗?”导游如是讲解。看那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求知如渴的眼神,我联想到如果能把广场上的,寿镜吾老先生一组青铜雕像,请到三味书屋安放,岂不是能让“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老先生,活灵活现地站在我们眼前,而且言之有物,更生动有趣。  
从“三味书屋”出来,路过“仁里”,走到景区商业步行街,已近正午。我沿着步行街四处寻找往日熟悉的咸亨酒店,想酙上二两小黄酒,买上一碟茴香豆,一碟油炸臭豆干,坐在当街一个曲尺形大柜台后,一张条桌上。一边慢慢呷着小黄酒,一边细細品味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情景。而现今街市区多是西式店铺,已不全是景观幸墙上,昔日绍兴的江南水乡画面。我又遐想,假若鲁迅先生还活在当今的故里,他还有创作《呐喊》的激情吗?还能迸发出塑造“孔乙己”“阿Q”等人物灵感吗?我们又怎能体验出他笔触中人物的情感呢?毕竟少时读过鲁迅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名著,触及了我的灵魂,洗涤了我的心灵,影响了我的一生一世。 
 
仰望而被淡忘  

我是第一次去安徽宣城市绩溪县胡适故居。从绍兴鲁迅故里出发已是正午,一路走来,烈日当空,往日高速路上车流如织,而今日却是稀稀拉拉。太炎热了!我们只好住宿在文房四宝中的,宣纸和徽墨发源地―宣城市希尔顿欢朋酒店。办好入住手续后,我询问前台接待的一位少女,请问:“胡适的故居离这里还有多远?”也许是我普通话吐音不准,也许是她以为我问的是一个外星人,竟然一脸懵逼。倒是站在一旁的,一位长得高高个子的帅哥热情地回答我:“离我们酒店不远处有一个'胡雪岩纪念馆’,或是您们去绩溪县龙川5A风景区,胡氏宗祠去看看,”答非所问。前台内另一位少妇很热情,急忙跑到大厅內,从宣传资料架上给我取了一册《宣城全域旅游指南》,打开一看也没有找到我询问的答案。只是在“徽文化体验之旅”的线路中,写有“胡适故居”。  
这也难怪现在年青一代不知胡适何许人也,家住何方?就连我这个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读书人,从小也只知他是反动文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犯,人民的公敌。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渐渐剥去他的反动外衣,还其“中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国学大师”(1)的本来面目。  

胡适故居座落在距绩溪县城39公里的上庄村。它毗邻黄山脚下,山清水秀,名人辈出。著名徽商,徽墨行家,“胡开文”墨业开山之祖胡开文,与胡适是同村人。胡开文故居和纪念馆就在村头的广场边。我们参观完胡开文纪念馆,出大门左转,沿着弯弯曲曲的几条小巷(没有明显的指路牌),蜿蜒通向一个不十分显眼的庭院,才找到深藏在诸多徽式院落中的胡适故居,颇有点曲径通幽之感。故居坐南朝北,占地1134平米。大门用水磨青砖净缝砌就,上方嵌有四块砖雕,及徽式琉璃瓦屋檐。大门右侧挂有一个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胡适故居”黒底金字的木制牌匾。一进入大门就看到一个比较宽敞的长方形院子,右侧是一栋两进一楼通转式结构楼房,是他幼时读书和娶妻的地方。一楼现在成了胡适纪念馆。左侧是一栋木砖结构楼房,现在是博士屋和徽书坊·胡适书屋。院子底端矗立着一座青铜铸的胡适全身座像。  


当天参观故居的只有我们一行四人,而参观鲁迅故里的游客,尽管在疫情和酷暑叠加之下,依然络绎不绝。相比之下,参观游览胡适故居的游客稀稀落落,门可罗雀,庭院内显得一幅落寞景象。这让我想起2016年夏末初秋,游览波士顿哈佛大学校园时的场景。也是一个酷暑难忍的日子,哈佛座像前的广场上人流如梭,一队队来自世界的青年学子,其中属华裔少儿最多。他们依次等侯朝拜哈佛座像,为的是要虔诚地用手抚摸哈佛的右脚,再与他同框拍照。他们虔诚不亚于基督信徒朝拜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难道他们是想临时抱佛脚呢?还是想仰仗哈佛足下?  


其实,胡适“率先提倡白话文,举起新文化运动大旗,吹响以反帝反封建为标志的五四运动前奏曲。”(1)他还与陈独秀一起参与《新青年》的编务活动。同年,时任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邀请胡适担任北大教授,而后还代理过教务长,担任过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他还于1946年~1948年担任过北大校长,胡适一共为北大服务了18年。理应他与北大的其它著名大师一样,其座像可以安置在北大校园的一隅。可是,叱咤风云一生的胡适,不会料到自己生后的座像,竟然流落到偏僻的皖南山区自家庭院内,早被人们淡忘。不过倒是映照了胡适“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2)的浓浓乡愁。  


胡适还是一位“吃货”。绩溪众人皆知的名菜“一品锅”,是他一生最爱,这与他的妻子江冬秀休戚相关。“江冬秀虽认字不多,却也出身名门,”“她一双小脚,相貌平平。”“这段媒妁之婚姻,因为胡适的高尚人品,让他们不离不弃,白头到老,和谐相处一辈子”(1),成了民国历史上的名人,没有休掉糟糠之妻换嫩老婆的奇事。江冬秀烧得一手好菜,特别擅长烹饪“一品锅”。胡适平素热情好客,在北京时他朋友圈的好友,每逢周六都要到他家蹭饭,江冬秀必做“一品锅”招待客人,总赢得举坐赞誉,齐呼:此锅美味佳肴,就叫“胡适一品锅”吧。胡适不仅最爱“一品锅”,而且他还“直播带货”。抗日战争期间,他“出任驻美大使后,积极宣传中国抗战,为中国政府争取美国贷款奔走呼号”(1),常常举行家宴,都以“一品锅”宴请美国宾朋,还招待过他的恩师杜威。胡适夫妻俩在中外宾朋中极力推崇“一品锅”。因而为当今著名徽菜“胡适一品锅”,打下了深厚文化底蕴。  
那天我们夜宿宣城,宾馆对面就有一家“徽聚德”著名徽菜馆,它的招牌菜就是“胡适一品锅”。当晚在“徽聚德”就餐时,坐无虚席,桌桌都点了这道名菜。我的老伴和孙儿都要求点此菜,我说还是到胡适家乡吃正宗的。第二天我们游览完胡适故居后,为了赶路,中午就在绩溪县城一家名叫“徽味江南”的餐馆吃饭,点了一份“一品锅”。其实“一品锅”就是荤素搭配大杂烩,但烹饪讲究层次,一般分为六至十二层不等,荤菜置上,素菜垫底。我们点的那份共有六层,自上至下,依次为红烧肉、鸭蛋饺、土鸡块、油豆腐包(果)、豆腐圆子,干冬筍是垫锅菜。其中鸭蛋饺和油豆腐包里面还包有香菇素菜肉馅。“胡适一品锅”真是名不虚传,肉肥又不腻,醇浓又可口,物美又价廉。我们叫的一锅只花了98元,还剩下一半打包回家享用。只是我们从皖南一路走下来,人们对胡适知之甚少,却对“胡适一品锅”妇孺皆知。  
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岳南先生,在他的巨著《南渡北归》三部曲封笔之际,发出了深沉而悲怆的感叹:“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一感叹似乎有点偏颇,泱泱中华岂会再无大师?事实上一代代大师不断出现。我倒是觉得大师远去,“应当从精神上纪念他,历史上去纪念他。”(3)至于留下何物?那就见仁见智了。 

注释

(1)胡适故居展览馆解说词  

(2)摘自胡适早年写的诗《希望》  

(3)胡适1960年12月17日在台北北大同学会上的讲话  



高仕汉,祖籍闽东,20世纪30年代末出生于湖北葛洲坝附近范家湖一间农舍内。花甲之前,以舌耕课堂为营生。七秩开始习作,自娱自乐,耄耋之年,不瞎不聋时,仍旧读书笔耕玩微信,聊以养生。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