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光明 || 品红:北静王——哥只是一个传说​

 艺笋 2022-08-30 发布于河南

品红:北静王——哥只是一个传说

卫光明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日下午,游览杭州西湖,步行十几公里,绕行西湖大半圈,边走边赏,不时用手机拍照记录美景。过断桥、行白堤,参观完岳王庙出来已是傍晚,过武松、苏小小墓来至西泠桥上。夕阳西下,金色余晖映照着半湖残荷和青翠的山峦,景色如画、游人如织。再次拿出手机拍下这醉人的美景,此刻,有两位年轻的姑娘一路结伴、一边说笑着从我面前经过,左边的那位女孩儿定格在了我的照片里。


后来翻看自己的朋友圈再次欣赏间,目光落在我照片里的那位姑娘身上,她穿一件毛尼上衣,围一条白色长围巾,披肩长发,明眸皓齿、笑容灿烂。姑娘右肩挎一红色长带子挎包,左手提一只手袋,右手握着自己的手机。姑娘不像是游客,应该是刚下班、高兴行进在回家的路上。我此刻才发现这可是一位绝世美女、惊为天人。都说苏杭盛产美女,果然名不虚传,生平第一次游西湖就被我遇到了。


西湖美丽的风景不时走进我的梦景里,同时走进梦里的还有那位美丽的姑娘。夜深人静,信马由缰,放飞思绪——如果当时能和那位姑娘聊上几句,一块儿合张影,甚至加个微信该多好。

其实这一切都是梦幻,神话传说听多了,毕竟刚游了断桥嘛,那位姑娘只是我身边千万匆匆过客的普通一员,她并不知道我的存在。人是感性动物,我无法拒绝自己在梦幻中不去神想。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喜爱红楼,是个红迷,由此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个红楼人物——北静王,或者说让我们从北静王说开去。


红楼梦第十四回,贾府隆重送秦可卿出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这北静王文中描述,本名水溶,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性情谦和、风流潇洒。北静王与贾府是世交,从不以王自居,特在路边设路祭哀悼吊唁,为逝者送行。北静王特别约见了贾宝玉,鉴赏夸赞了“通灵宝玉”。宝玉也仰慕北静王,二人惺惺相惜。一礼节性寒喧,就此别过,北静王就此消失在了红楼里,往后只成了背景和传说。


我少年时代读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感觉此段有点突兀、隐涩难懂,就将其跳过,注意力只在宝玉等主角身上,随来又回头细读、再啃难懂硬骨头,在北静王这里确有惊喜和新发现,一切都在北静王的谈话里。北静王虽然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但谈吐不凡、得体、顺理、周到、滴水不漏,甚至不像是一个年轻人说的话,更像是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者。北静王简短的表现给读者留下不仅年少风流,而且成熟稳重的美好印象,与宝玉一样俘获一大批读者的心。

红楼梦粉丝群体有相当一部分是“死忠粉”,对红楼已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表现在脱离原著、主观臆断、随心所欲,以致于红学各个方面和问题上都争吵不休,对立尖锐,谁也说服不了谁,形成了文化领域一道特别的奇观。就连《红楼梦》的作者都有争论,现在长篇大论《红楼梦》作者非曹雪芹的文章和书籍还真不少。曹雪芹虽然是胡适等专家论证出来的作者,但大量的证据摆在那里,总比某些专家“领悟”和“意断”出来的要可考,所以虽然存在争论,曹雪芹依然独享《红楼梦》著作权。



妄断和意猜《红楼梦》的行为就像我自己前面的梦幻一样,只可自娱自乐,难等大雅之堂。可就有人不信邪,著书立说,推而广之,受众和影响有的还真不小。著名作家刘心武的“秦学”系列,当年火遍全国影响深远,随后被揭露没有站得住脚的证据,纯粹是主观臆断的产物。其它方面的例子千奇百怪、不计其数。例如有作者推断出了“林黛玉的结局”——林黛玉最终情归北静王。黛玉粉们的心里,除了宝玉,还有谁能配得上黛玉呢?红楼里优秀的男人并不多,思来想去想到了北静王。北静王年少风流,与宝玉有一比。有此结论,得找证据啊,你还甭说,还真找到了:第十五回林黛玉从苏州回来与宝玉相见,宝玉将北静王赠的一串念珠串送给黛玉,被黛玉厌弃;第四十五回一个风雨黄昏,宝玉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去潇湘馆看望黛玉,黛玉好奇宝玉的这身穿戴,打趣他像一位渔翁,宝玉说:“这套蓑衣是北静王送的,你若喜欢就给你。”黛玉说:“我穿上这个成了画上的渔婆子了。”北静王的礼物在宝黛之间两次出现,是不是也像宝玉腰间的那条汗巾子一样是未来某结局的预兆呢?

还有其它非常多的问题,主观定结论,再去《红楼梦》中寻找线索总会有某些丝马迹。读者理解不同,观念不同,得出的结论千差万别,所以在红楼梦研究民科领域,学说众多、争奇斗艳,互相论战,难辨高下。有一位中学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结合红楼论述红楼作者就是你自己。同学们各展神通,回答的有模有样,有理有据,让人爆笑。


我有几位交流多年的红迷网友,其中有位名叫水溶,资料显示她是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上海红迷会会长、红楼梦研究专家。尽管私聊的机会不多,但我是她的粉丝,关注她每条文化动态和品红心得文章。水溶老师对红楼的理解、钻研精妙入微、细入毫发,或整章节、或某细节慧心领悟、妙品凝炼,总能使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水溶老师坚持《红楼梦》不猜迷、不索隐,回归其文学本性,提炼其文学内涵及其时代和现实意义。在上海红迷会群里拒绝索隐派和非曹派。水溶老师和我一样,对《红楼梦》和人物角色就像是自己身边家人一样熟悉,对贾府和大观园就像是对自己家一样了如指掌。一座亭、一棵树、一丛花、一条道、一池水,好像我就在它身边经过了无数次,我清楚在那里都发生过怎样的故事:黛玉葬花、宝钗扑蝶、龄官画蔷、莺儿编柳等等。


《红楼梦》是陪伴我们红迷终生的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网上看到水溶老师参加学校团体讲课,或她们线下红迷聚会、做“卧底”等游戏,真想飞临上海、参于其中,我期待着会有这么一天。

北静王本名水溶,所以我们习惯称水溶老师为王爷。水溶可能是老师的网名吧,看来她也是北静王的一位迷妹。

北静王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仅仅是客串了红楼一小段,竟然收获了这么多粉丝,一句歌词或许最能代表他的心声,他想必会唱道——

“不要疯狂地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

2022年8月27日


【作者简介】卫光明,洛宁涧口院西人,中铁农民工,风尘苦旅,年及半百,工作之余,喜爱读书,爬格码字,自娱自乐。尤爱红楼,资深红迷,自号追梦人

※  ※  ※

编辑:杨来治(河南洛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