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秦亮: “东方辛德勒”——何凤山墓拜谒记

 锦绣文萃 2022-08-30 发布于江苏

“东方辛德勒”

——何凤山墓拜谒记


文/蔡秦亮

早就听说被称作“东方辛德勒”国际名人何凤山先生是益阳人,先生因在“二战”中拯救了数以千计的犹太人的生命而蜚声中外。会龙山南麓立有先生的墓陵。

辛丑中秋午后,决定前往先生墓园瞻仰拜谒。

汽车导航定位了何凤山墓地,沿秀峰公园西门的栖霞路入内,但因路况不熟,导航亦似认生,一不小心竟是开到了会龙山派出所附近,怎么找也找不到墓地。干脆就到派出所询问,方知要退后 300 米远, 看见有大广场的地方才是。明白导航是“傻瓜”,只认平路不识山道。找到广场,首先发现的却是一个寺庙——广法寺。稍稍光顾即赶紧退出,时间有限,不想冲淡了今天的主题。按路人的指点从寺庙门口上坡 50 米,再上行 100 多个台阶后,忽然看见了右侧一块平躺的黑色大理石条石,上书“何凤山墓”几个大字。终于找到了,我心里一喜。但这还不是我上次看到的益阳博物馆为纪念何凤山先生诞辰120 周年直播中所见到的墓地场景。再前行是由几块石碑群构成的被救犹太人后裔感恩文字,中英文双语。再前行十几步后,才是墓园的正宗所在地。

何凤山墓不知是否采用了西式的建筑风格,像由三块贴近地面的由大到小的圆饼叠在一起,只是这圆饼是由一块块大理石拼砌而成的,三个饼圈边缘用鹅卵石镶嵌其间。中间竖有一块黑色的墓碑,墓碑上 并列刻有“何公凤山何黄绶荣之墓”几个金色的大字。

我恭敬地对何凤山先生墓双手合十,三鞠躬致意。意外地发现,有哪位游客放了一只月饼在墓地上。一份小小的心意,却是一份浓浓的敬意!

墓后侧砌有如屏风般的短拱壁,左侧为何凤山先生题赠爱妻黄绶荣女士的一首《元旦试笔》诗碑:“大造生方非偶尔,英雄立志岂徒然。而今愿集精与力,万里前程猛着鞭。”右侧为同样大小的墓志铭碑,短拱壁后面,是一块长约二十多米的石板垒起的拱形墙,石板拱墙上配有一块块中英文双语何凤山先生的生平介绍等。

读罢墓志铭和碑文,我被先生的非凡人生和伟大故事深深感动。1901 年 9 月 10 日,何先生出生于益阳县叶家河(今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叶家河村)一个贫苦之家。7 岁丧父,由设在益阳的挪威信义会资助,进入益阳桃花仑信义学校,完成小学和中学学业后,升入长沙雅礼大学,1925 年大学毕业,24 岁的何凤山娶妻胡金莲,生子何曼德。1929 年,何先生荣获奖学金去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三年后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1932 年学成回国,人称益阳首位博士。

回国后,何先生首出任当时的湖南省省长何健的秘书长。1935 年入职国民政府外交部,被派往土耳其任二等秘书。1938 年任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时值欧洲上空战云密布,纳粹势力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浪潮。犹太人面临灭顶之灾。斯时,奥地利犹太人如果能获得一张出国签证,就可以合法离开。但如果没有出国签证就会被投入集中营,被成批屠杀。

也就是说,对于奥地利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留下就意味着死亡。

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

1938 年 7 月 13 日,法国召开国际会议,讨论犹太难民问题。很多国家不想也不敢得罪德国,便找出种种理由,纷纷对犹太难民亮起红灯,拒绝伸出援手。所以,那时犹太人能得到一张出国签证,简直比登天还难。

面对纳粹对犹太人的疯狂屠杀,面对各国政府对犹太人冷酷而无情的拒绝。何凤山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祖国人民也正遭受日本铁蹄的践踏;想起刚到奥地利时,曾给了自己很多帮助的犹太家庭白克三姐妹,现在却已被纳粹无辜残忍杀害,看到成千上万类似白克家庭的犹太人正在遭受着法西斯疯狂屠杀的悲惨命运,何凤山义愤填膺、义无反顾地向犹太人伸出了援手。

首先得到先生援救的,是一位 17 岁的犹太人少年高德斯陶伯和他的 10 位亲人,当时,高德斯陶伯有 10 名亲人被送进集中营,如想逃过被屠杀的厄运,唯有在限期内拿到出境签证。

短短几天内,高德斯陶伯跑遍了 50 多个驻奥地利的外国领事馆,结果都遭到拒签。

1938 年 7 月 20 日,绝望中的少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中国领事馆。出乎意料的是,何凤山一下子为他和他的家人办妥了 11 份去往中国上海的签证。他捧着这一大叠生死攸关的生命签证,想到全家人马上可以逃离虎口、得以生存,百感交集、热泪盈盈……

消息马上在犹太人之间疯传,中国领事馆成了犹太人获取“生死签证”的最后希望。

奥地利中国领事馆门前每天排着长龙,许多绝望中的犹太人拿到了极为珍贵的“生命签证”……

何凤山的行为引起了纳粹德国和中国国民政府的不满:首先是徳国党卫军频频检查。接着干脆找借口没收了中国领事馆的房子。何凤山就自掏腰包租个房子,把领事馆搬过去,坚持发放签证。中国的国民党政府害怕何凤山的行为激怒希特勒,频频发来电报,要求何凤山大幅缩减给犹太人签证。可此时的何凤山清楚地知道:多签证一份,就意味着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脱离虎口。为了挽救更多犹太人的性命,他不顾一切、争分夺秒地为犹太人签证,甚至在咖啡馆、饭店也会有犹太人闻声而来,何凤山来者不拒,甚至用不着见到本人,你拿十个护照来,我就给你盖十个章。

何凤山的行为激怒了德国党卫军和中国军统,他们先后伺机寻衅报复,以各种方式刁难何凤山。但何凤山的行为光明磊落,没有把柄被抓。1941 年 5 月,国民政府将违例发放签证的何凤山记过一次,调回国内。

从 1938 年 5 月任职,到 1941 年 5 月离职,何凤山到底给犹太人签发过多少“生命签证”,已经难以考证。目前,能找到的签证最大编号是 1906号,是何凤山于 1938 年 10 月 27 日为犹太人汉斯·克劳斯签发的。从 1938 年 5 月到 10 月仅仅 5 个月中,何凤山向奥地利的犹太人发放了 1900 多张前往中国的签证,而他在维也纳工作时间为三年,据估测至少有4000 余份。

有人说,二战时,拯救犹太人最多的人可能就是何凤山。可何凤山救人的义举在中国却被尘封了 70 多年。

文章写到此处,我想起曾看到的另外一则报道,4 位美国女中学生,从报纸的一行文字中,发现了二战中救出 2500 多名犹太儿童的波兰华沙女护士艾琳娜·森德勒,由于几位女中学生的不懈努力,挖掘出这段尘封 54 年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艾琳娜·森德勒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勇敢的女护士》,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在救人的数量上,艾琳娜·森德勒超过了辛德勒的两倍之多,而何凤山先生救人的数量,则又是超出了他们两人所救人数的总和之多……

先生义举的被发现并引发世界震动,还是 1997 年先生 96 岁高龄仙逝以后的事。先生生前为人低调,对于曾经为犹太难民发放数千张“生命签证”之事,自己未事张扬。先生去世后,其女儿何曼礼女士撰文纪念父亲时披露了先生的这些往事。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美国历史学家及以色列政府的高度重视,先生救人壮举才渐为世人知晓。

2000 年 7 月 7 日,以色列政府追赠何凤山先生“国际正义人士”;这是以色列国的最高荣誉。奖牌上镂刻有犹太教法典《塔木德经》上话语:“谁拯救了一个人生命,事实上是拯救了全世界。”2001 年,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举行了隆重的“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先生纪念碑”揭碑仪式,石碑上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题词;2005 年,联合国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2008 年,维也纳何凤山纪念牌揭幕……

此刻我再细读余秋雨先生为何凤山先生撰写的墓志铭。铭文文采斐然,果有大家手笔。

“……随其手也,千百家庭得以绝处逢生;随其笔也,沉溺之身攀上救命方舟;随其声也,域外人士惊识中华文明;随其形也,离乱生命重建人世信心。”

文中在盛赞了先生义举及其影响。

铭文结尾处写道:

……何凤山博士之功绩埋入尘沙久焉,近年方见端倪,已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荣誉称号。其家乡中国湖南省益阳市民众闻知事迹,深为感动,遂会商其子女,决定修筑何凤山纪念墓地于中心城区,以千年乡土体温,永久拥抱这位伟大游子。……“

“以千年乡土体温,永久拥抱这位伟大游子。”我反复咀嚼、回味着余先生这一饱含深情、蕴藉绵长的诗句,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是啊,何凤山先生是益阳的骄傲,湖南的骄傲,中国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何凤山的慷慨救人义举,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使然;是挪威友人信义学校的教化使然;是受人救助爱心传承的感恩使然;是来自对侵略者的痛恨使然;是来自对弱小者的悲悯使然;是跨越种族的人类大爱使然!

佛家有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过至少 4000 多犹太人生命的何先生,该胜造了多少级浮屠?难怪以色列前总理沙龙这样评价:“何凤山,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夕阳西下,我走下墓地,我心中感叹:和平岁月,弥足珍惜!何凤山先生义薄云天的圣坛壮举,净化人心!不禁颂曰:

二战狼烟纳粹狂,驱犹杀犹开屠场。

仁心正气救苍生,悲天悯人有慈肠。

死亡阴影连日笼,生命签证继夜放。

不是英雄是上帝,世代感恩毋相忘!

2021 年 9 月 24 日午后拟稿于湖南益阳

10 月 3 日夜 2 时半草成于江苏如皋

END

作者简介

蔡秦亮,男,1957 年生。南通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中学教师、漂泊过深圳。1997 年北大中文系进修结业、2001 年鲁迅文学院作家班进修结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通讯等作品百余篇;出版过《花开的声音》、《火蝴蝶》、《永远的灿烂》等作品合集;主编出版大型综合工具书《如皋百事通》。

特邀顾问:张奎高  

顾      问:曹桂明  

策       划:心源清波

总       编:岸芷汀兰

编辑制作:岸芷汀兰

图源:网络

本文作者已授权锦绣文萃平台发布

"锦绣文萃"欢迎赐稿交流合作!!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