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只有个体行医,才能够让中医变成仁心仁术?

 跟我学中医 2022-08-30 发布于湖南

中医过去一直被称为仁心仁术,很多医生在遇到贫穷的病人可以少收费,选用少花钱的办法,甚至可以不收费,在遇到灾年,还能够捐钱捐钱,义务救治。而现在呢?中医却变成了一门挣钱的学问,到了医院,如果没钱,连门恐怕都进不去,而且收费高昂,让无数国人直呼看不起病。

是什么原因让中医成了一门挣钱的学问呢?是时代的问题还是政策的问题,是现代人钻到了钱眼里,缺乏了仁心,还是古代人傻,不知道挣钱。

固然,今天的这个时代“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但无数人还是象范仲淹一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既然当不了良相治国安邦,就成为中医治病救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治好病,之后才是为自己挣钱。

由此可见,中医缺乏了仁心,并不是时代的问题,而是政策的问题。现代的中医挣不到作为中产阶级的钱,为了生存,只能把挣钱当成是目的了,于是中医就成了一门挣钱的学问。

那么古代的中医为什么能挣到钱,成为社会的高收入者,从而能够施展自己的仁心仁术,现代人却挣不到钱,只能把中医当成是一种挣钱的手段呢?答案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管理中医的政策出了问题。

我们做一个比较就知道了,古代的中医都是个体行医,由于中医是全科,什么病都可以接,如果水平高超,接诊的病人可以数以百计,虽然挣钱不是很多,但仍然是盆满钵满。现代中医的主体形式是医院,接诊的病人也可以达到数以百计,可在用人上却差异巨大。古代中医一般是师傅带两个徒弟就可以完成,而现代却是数十人,一是中医分科,不同科室需要不同的中医,二是按照西医流程,组成一个流水线,什么挂号、门诊、计价、抓药、还有正副院长,办公室,保卫,卫生等,没有数十人是下不来的,本来过去两个人的事却由数十人完成,当然就感觉挣不到钱了。况且医院作为集体,本来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每一个临床的中医身上都有任务,完不成就要下岗,为了继续能够在医院生存,就不得不把病人当成是摇钱树了,治疗的成本当然大大地增加了。

一句话,不是中医没有仁心,而是时代所迫罢了。如果他们都能够挣到中产阶级的钱,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把中医当成是一门挣钱的手段,可能也会象古代中医那样,行仁心仁术。

中医治疗是个性化的,它最适合的是人体行医,而不是规模化的医院。而现代中医却学西医,搞规模化的医院,疏不知,西医是标准化治疗,规模化能够大大降低治疗成本,而中医是个性化治疗,这样做却大大增加了成本,这也是当代中医不挣钱的关键原因所在。

当然,另外的中医就是国人失去了文化自信,不再相信中医,再加上中医教育上的西化,临床水平一代不如一代,没有了疗效,国民只有不断抛弃了它了,中医没有了市场,挣钱何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