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文化的建设背景是十分磅礴、复杂的,除了其原本所具备的历史渊源、环境体系,我们也可以从中西方民航安全文化关系、民航行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关系、民航安全文化与人的关系这三大关系,来探讨外部环境下、内部结构上,如何更好地拓展民航安全文化的发展实质。 安全文化最先由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安全问题所提出,在相继发生三里岛核事故、荷兰与泛美航空波音747撞击事故下,安全文化成为安全管理升级、安全文化孕育的助推力。英美学者分别提出安全事故及安全文化的定义,发明“瑞士奶酪模型”安全分析法。NASA更是提出了安全事件自愿报告系统,民航业建立了航线运行审计体系,并开始推广公正文化。与此同时新问题也不断浮现,如规章悖论,或员工因过度问责与惩戒而产生畏惧情绪、逃遁行为,组织文化逐渐走向僵硬,造成大危机的现象。我国安全文化源自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诸多安全事故的产生,推动了我国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发展。1993年,我国提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1995年劳动部颁发《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国家长远发展规划,由此安全文化逐步沉淀于各行各业。《中国民航安全生产“十一五”规范》明确要求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8大目标之一。2021年民航局提出文化属性,强调“文化之重”。目前,我国民航安全文化多体现于意识理念和规章制度上,还需不断建设和完善。1.相同之处:其一,中西方民航安全文化均以强化安全制度、安全价值、安全行为、安全观念为目的,促进安全文化发展符合民航发展需求。其二,中西方都具有针对民航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有相应的执行程序。2.不同之处:其一,西方民航安全文化理念诞生早于我国,已摸索出针对事故相适配的模型方法,并提出安全文化的深入构造。其二,我国民航安全文化主要依托于文献报告及案例研究,安全文化理念尚在起步阶段。其三,从事故避险上来说,西方注重科学技术避险,我国更注重人员避险。1.完善民航安全文化形态。吸收借鉴西方安全文化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优质内容,构建完善的民航安全文化体系,让规章、人员、信息、科技等因素在安全文化中具备属性。2.学习运用适宜的模型工具。借鉴西方各类模型工具,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我国民航发展的模型方法,提高安全管理及文化效应。3.把力气更多地花在事后跟踪处理。深入分析国内外的安全事故,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型,加强事故跟踪管理与学术探讨,提升安全文化学术性。4.降低“次生伤害”。处理好问责、处罚与人员的关系,避免过度责备和层层加码的惩罚。推行“公正文化”,让安全文化展现民航职业自信。民航行业安全文化,是指在民航运输、安全生产、保障服务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系统等的总和。其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的一种保障,是整个民航安全生产的深层推动力。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实现企业宗旨、履行企业使命而进行的长期管理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在社会、行业与企业管理的影响下,积累形成的全员性的安全价值观、员工职业行为安全特征、以及构成和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等的总和。1.相同之处:其一,二者都需要机制的保障、制度的完善、历史的沉淀和实践的洗涤。其二,二者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以“注重安全,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2.不同之处:其一,体现在“行业安全”和“企业安全”概念的差异,却在“文化”理念上相通。故二者是文化的碰撞交集。其二,体现在适用范围的不同。前者针对民航整体行业,范畴更广、相对应的人员基数更高;后者针对企业内部,更具独特性、自主性。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以国家法律法规、民航行业政策及文化为纲领,形成具有企业管理特色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行为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遵循行业文化大方向,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2.民航行业安全文化的发展需建立具备企业认同感的核心价值观,主动引导,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文化的融合性建设,将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带入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中,具备带领企业安全文化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能量,提高整体综合品质。民航安全文化离不开人的传播纽带,安全文化需要传承人、执行人,更需要安全主动报告者。居安思危,善于发现,“主动报告者”的培养不可或缺。一是完善相关法益、制度及上报通道。尽力开拓合法、适用、操作便捷的途径,最大程度保护主动报告者权益。二是坚持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以公平动机为前提,开通多点、对点上报途径,并确立上报途径的规范直径。三是客观对待上报问题及“主动报告者”。要客观正视“主动报告者”提出的问题,不夹带私人情感,以解决问题为根本。也可将报告问题和处理问题分开,分设专职部门。四是对“主动报告者”要有容错心、认错心。增强行为信心,建立一个支持主动报告行为的优质环境。五是开设内部咨询平台。便于潜在“主动报告者”咨询,提升上报质量,降低误报性,增进员工同理心,加强同频共振。六是增强鼓励及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全民参与,让“主动报告者”更具自豪感、更有突破性。一是形成潜在“报告”思维状态。通过安全文化传导使员工高度认同民航安全文化,把安全作为民航发展、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报告”自信。二是建立“主人翁”意识。让员工对职业、企业产生更多的依附感,培养“主人翁”意识,形成一定的产能监督效力。三是加强主动“报告”意愿和执行力。通过上报形式的成熟、公正氛围的增长,让民航人主动参与到“报告”队伍中,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敢于发现漏洞及时上报。四是开展“主动报告者”专业培训。建立“主动报告者”培训机制,加入案例示范教育,规范“主动报告者”意识行为,更具专业性。五是拓展主动报告者队伍,保持全民参与活跃度。一是形成潜在“报告”思维状态。通过安全文化传导使员工高度认同民航安全文化,把安全作为民航发展、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报告”自信。二是建立“主人翁”意识。让员工对职业、企业产生更多的依附感,培养“主人翁”意识,形成一定的产能监督效力。三是加强主动“报告”意愿和执行力。通过上报形式的成熟、公正氛围的增长,让民航人主动参与到“报告”队伍中,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敢于发现漏洞及时上报。四是开展“主动报告者”专业培训。建立“主动报告者”培训机制,加入案例示范教育,规范“主动报告者”意识行为,更具专业性。五是拓展主动报告者队伍,保持全民参与活跃度。鼓励人人成为“主动报告者”,扩充“主动报告者”形态,营造出浓郁的“主动报告者”氛围,让“主动报告者”行动始终保持热度。(作者:孟斐 民航安全文化专家组成员;单位:上海机场集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