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小栈274

 栖鸿看红楼 2022-08-31 发布于山西

        “附庸”这个词语历史悠久,它的产生不会晚于周朝。现在人们用它来指为别的国家所操纵的国家,或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那么,在孟子的时候,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A.小的国家,不能独立,政治上依附于大国

        B.小的国家,不能直接与天子联系,附属于诸侯

        C.大夫、士没有自己的封地,附属于诸侯

        D.农民没有政治地位,无法反映自己的政冶诉求

答案:B

        孟子推崇仁、义,同时倡导礼仪。在“礼崩乐坏”的战国,孟子作为一位大学者,还保留了一些对前朝制度的记载。在《万章下》第二章中,当别人向他请教周的官爵等级时,他作出这样的回答:

        就全天下而言,爵位分为五级:天子、公、侯、伯、子男;而在封国之内,爵位分为六级:君、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

        天子、公、侯、伯、子男各有封地。“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意思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国家,不能直接与天子联系,而附属于诸侯,称为附庸。

        天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诸侯的数量却在不断变化。以固定的土地面积来确定诸侯等级,显然带有强烈的理想化色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