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锁龙——比比皆是的重磅文物: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感之二

 老兵原创之家 2022-09-01 发布于黑龙江

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厅,参观者的眸子里,处处呈显出重磅文物。你可知道筹建之初,“没有一件文物,没有团队,怎么建?”

据南京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名誉院长龚良回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筹建过程说:“2019年,南京博物馆接手营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先确定了两个定位:一个是建设一座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内的博物馆;另一个是大运河给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博物馆。”

围绕定位、博物馆酝酿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运河上的舟楫”“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运河湿地寻趣”……共11个展馆。

筹建团队围绕定位,沿运河两岸征集文物,展品从无到有,直到现在1万多件(套),甚至将考古现场的文物整体截取、整体套取到展厅,当时感到是“无奈之举”,当下却是参观者的视觉盛宴。下面就撷取几件重磅文物,与目前尚未来参观的读者分享:

河南开封老汴河截取的河道剖面 长25.7米、高8米,占据展厅一整面墙。从剖面图上,可见汴河从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河道沉积的状况。

陵口石刻
位于江苏省丹阳市陵口镇东南,夹峙在与大运河交汇的萧梁河两畔,为南朝齐梁帝王陵区入口标志,陵口因此而得名。陵口石刻是丹阳现存石兽中最大两只,东为天禄,西为琪麒麟,足部皆残。麒麟身长3.95米,腰围3.6米,残高2.9米;天禄身长4米,腰围3.9米,残高3.6米。

石铺路
清(1664—1912)/镇江铁瓮城出土。
此石铺路为江苏镇江铁瓮城遗址考古发现的石铺路面遗迹的一部分,位于遗址西南部。石铺路呈东西向分布,揭露部分长约27米,宽约2米。根据地层叠压晚期废弃。汉末,京口(今镇江)因地理位置的显要,孙权于公元207年迁都于此,修建铁瓮城。

砖瓦窑
南宋(1127—1279)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
2019年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发掘。
半倒焰式馒头窑,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烟道五部分构成。窑室砖砌而成,通长6.1、宽0.9.4—2.74、残高2.16米,有二次修补。
27吨的南宋砖瓦窑,是从考古现场整体套取的,反映了大运河与沿岸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船形砖室墓
唐(618—907)江苏省镇江市大港镇龙泉村。
2017年镇江博物馆发掘。
55吨的唐代船形双穴砖室墓,是从考古现场整体套取的,反映了大运河与沿岸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参观的过程中,为这件件重磅文物而感动。展品,从征集、考察、采集、运送、布展、审验、展出,道道程序,都凝聚着筹建人员的心血。老祖宗绘后人留下遗产,是筹建团队用展品再现大运河的古今,参观者震撼之心,都是文物考古者、保护者、筹建展示者拨动的,它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里。
更新于 1小时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