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抄《论语》:看唐代学生怎么催老师下课,不要只会说“肚子疼”

 泊木沐 2022-09-01 发布于辽宁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日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古代小朋友盼下课、盼放假的心情跟我们现在也没什么区别,这位小祖宗,真的是小祖宗啊,来自1300年前的新疆吐鲁番地区。

他叫卜天寿,是一名12岁的小学童。这是他抄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放飞自我”,在纸上乱涂乱画的打油诗。

1969年,这个手抄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12岁能写到这个程度,可见唐代的书法教育有多强?而这部五米长的文书,卜天寿“小朋友”抄了多长时间?卜天寿的书体来源于何种笔法?我们可以从这个手抄本里一一找到答案。

01

先来看一看12岁小学童卜天寿的书法。

卜天寿手抄的《论语》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所注的,郑注论语自宋代以来就已失传,所以,虽然是唐代12岁小朋友的手抄,仍然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现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从卷末题词来看,这一天是景龙四年三月一日,景龙是唐中宗李显的年号,景龙四年是公元710年。地点是西州高昌县昌乡厚风里。

题记说明,这个版本的《论语》比敦煌有明确纪年的写本早180年,而且内容更为完整。

抄本后面,卜天寿还抄写了一些当时流行的曲子词和打油诗,错别字连篇。除了这首“催假诗”,还有一首大概是:“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

估计先生看到,一定是又气又好笑。

卜天寿所在的地区在西州高昌县,就是今天的新疆吐鲁番。贞观十四年(640年),唐灭高昌麹氏王朝,改名西州,开始建立了与内陆一样的学校。

敦煌出土的唐代学童涂鸦

可以看出,到了卜天寿所生活的唐中宗时代,以儒家经典为主的汉文化教育,像《毛诗》、《论语》、《孝经》,已经在这里广泛推行。

唐代非常重视书法教育,因为唐太宗本人就是个重度书法爱好者。所以唐朝的教育体系对书法有特别的规定和措施,

唐朝在京城设有六学,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由国子监总管。书作为六学之一,有专门的学校。

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多是八品以下文武官和庶人之子。唐朝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给上层贵族子弟学习书法的弘文馆,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虞世南和欧阳询。

想想吧,师资水平都是虞世南、欧阳询这样的,那用于学习的法书也必然是唐朝内府所珍藏的真迹了。

02

在这个手抄本里,卜天寿抄了《八佾》22条、《里仁》25条、《公冶长》26条和《为政》的一部分。

虽然卜天寿不是书学的学生,但在唐朝,即使学习儒经的太学等学生,也要“学书日纸一幅”。对卜天寿来说,一天至少也要习字一纸,才能在12岁时写出像《论语郑氏注》这样的书迹。

而且,他抄完一天后貌似还有余力,所以在后面又写下这么多打油诗。

唐代书学教学的内容,除了学习古今不同字体,还要学习文字学。像《石经》三体、《说文》和《字林》。

《石经》三体指的是魏《石经》,不是汉《石经》。《说文》就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字林》是晋代吕忱所著,分部依照《说文》,但所收字数比《说文》要多。(来自《唐六典》卷二十一记载)

对卜天寿这样的小学生来说,学好书法有多么重要呢?

唐朝的科举分为贡举和铨选,无论贡举还是铨选,书法都是重要的科目和条件。可见那时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

像进士出身的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书法都不错。《因话录》记载,柳宗元工于书法,尤长于章草,“湖湘以南、童稚悉学其书。”

大慈恩寺有个雁塔,被称作唐代进士的朋友圈,因为他们考中后都要去那里题名。宋元祐时,北宋张礼看到这些题字,在撰并注《游城南记》里写道:“锋藏笔劲,气格高玄。”

03

而从卜天寿的书体里,也能看出唐中宗时期书法的流行趋势。

唐初有欧虞褚薛四家,但四人当中,真正的老大不是欧阳询,而是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虞世南。

虞世南得智永真传,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后又将笔法传于外甥褚遂良。可以想见,在唐朝初期到中期,虞世南的笔法和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一定起了重要作用。

传世的中宗李显写的《乾隆述圣记》,被认为“书法方整,犹有永兴笔意”,永兴就是虞世南。

近代在敦煌发现一部智永《真草千字文》,就是蒋善进于贞观十五年临摹的。

而卜天寿密密麻麻的抄本上,也写了几句《千字文》,可见这个12岁的小学童与唐中宗的书法是同一源流。

这说明,这派书法,不仅流行于沙州敦煌一带,在中宗景龙年间,就已经流行到西州高昌一带了。

这不是巧合,恰恰说明唐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和现在的新疆吐鲁番一带,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是浑为一体,因而在书法发展上也是一致的。当然,也这也反映了唐朝提倡这派书法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