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发展碳汇渔业

 旷达致远 2022-09-01 发布于福建

本报讯 (记者 傅梅香 通讯员 卢晓荔)记者昨日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渔业生态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碳汇渔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我市积极展开渔业碳汇专项调查,密切掌握不同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汇动态,综合考虑海域环境、养殖品种与养殖期限等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渔业碳汇核算,为渔业碳汇补偿给予科研保障与技术支持。

立足贝藻类养殖优势,我市推进“四大贝苗”及海带、紫菜等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提升渔业碳汇贡献率。其中,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落户秀屿区,通过本次海洋碳汇交易,卖方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额外增收20多万元,此举也为海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新方向。

目前,我市已建设完成省级原良种场规模双壳贝类育苗基地5个。海带、紫菜、龙须菜等藻类养殖面积8300多公顷,年产量33万多吨;鲍鱼、花蛤、牡蛎、蛏等贝类养殖面积1万多公顷,年产量50多万吨;贝藻类养殖面积占海水养殖总面积88%以上,年海洋捕捞量9万多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