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录】烟台作家 / 吴人民 《怀念我的母校一 一黄县四中》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吴人民,山东省龙口市人。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书画协会会员, 烟台市诗词学会会员 ,龙口市作家协会、龙口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家前线》签约作家。《西散南国文学》《西散南国红豆诗刋》编委。

中国平安人寿、幕天公益授予“爱心公益”证书。在电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扮演角色。曾获得“新时代中国优秀诗人”和“中国诗歌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在征文活动中多次获奖。

作品散见于《今日龙口报》《世界诗典》《中外华语作家》《新时代诗典》《西散南国文学》《西散南国诗刊》《文学与艺术》《胶东文学》《齐鲁文学》《世界诗人》《首都文学》《天安门文学》《天下当代诗词》《兰娟雅苑》等报刊、微刊。

多首诗歌、散文收入《龙口蓝天诗文选》《新时代诗典》《2018诗歌年鉴 - 中国当代诗人作品选》《中国当代金牌诗人选》《2018年度散文精选》《第二届烟台市老年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集》《南国文学选粹》《中国当代诗词》

怀念我的母校一 一黄县四中

      黄县四中于一九五七年建校,位于芦头人民公社(现龙口市芦头镇)芦头村西南,香坊村南。占地总面积42554,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

      黄县四中一级学生,是由黄县一中转过来上学(因学校校舍未建好,暂借一中教室上课),共毕业十届初中生。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蓬莱、黄县、长岛三县合一为蓬莱县,黄县四中更名为:蓬莱八中

      一九六二年一月黄县复还原治,又恢复黄县四中。

      一九六五年秋,我们这些来自芦头、智家(现东江街道)、大吕家(现下丁家镇)、新嘉、北马五个人民公社的192名小学佼佼者,来到黄县四中编成九级三个班(这年建校第九年,称为九级),开始了三年初中学习生涯。

      六六年黄县农中解散,分到九级一部分同学,学校把九级三个班,重新编为四个班。

      学校共有三个级部,七、八、九级各四个班,全校总共十二个班。在校学生大约六百人,教职员工四十人左右。

      整个学校四面都是围墙,只有南北两个大门,校园门口是敞开的。

      南门外东有一棵又粗又大美丽的芙蓉树(学名合欢树),它像把巨伞屹立在校园门口,迎接着我们这些学子。两个大门之间是中心大道,道两旁是枝繁叶茂的法国梧桐树(学名:二球悬铃木)。

      校园内除了主道外,还有三条南北大道(校园西,教室和办公区中间,教室和操场中间)。道两旁及整个校园四面,被高大苍翠挺拔的法国梧桐树笼罩着。

      在道两旁,还有几棵高大的苦楝树(又叫豆树),到四、五月花期,开满了淡紫色的小花,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诱人的芬芳,花香飘得很远,百米之外就能闻到它的香味,使人神清气爽。到了秋天,金灿灿地果实挂满整个枝头。

      校园内有很多美丽的芙蓉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每到开花季节,粉红色形似小扇子的花朵雍容华贵,美丽至极。

      教室前后有果树、木槿树、蜀葵(饽饽花)、美人蕉、月季花,五至九月,滿树花朵,每天都有大量的花开放,有白色、粉红色、紫红色,娇艳夺目,十分美丽,甚为壮观。

     教师宿舍和女生宿舍门前有花草、月季和桃树,每到阳春三月,那粉红色的花朵陆续开放,绽放着甜美的笑颜,就象那美丽的少女灿烂夺目。到了秋天,熟透了的桃,又大又红,水灵灵的,让人垂涎欲滴。

      男生宿舍门前有花草、月季及苹果树、洋梨树。到了秋天,果实挂满了树枝,一派丰收景象。

      操场北边及校园周边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秋天是菊花开花的季节,红色、黄色、白色的菊花争相盛开,花香四溢,千姿百态,在太阳的照耀下,傲然挺立,一片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春天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一路上欣赏着春天的景色。

      蜜蜂在忙着采花蜜,她们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飞来飞去,绚丽多彩的翅膀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极美的绸缎。

      树上的麻雀互相结伴嬉戏着,“叽叽喳喳”连飞带跃,那自由自在的样子,真是让人羡慕极了。

      美丽的校园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色优美,充满生机,一派祥和气象,我们将在这里度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

      学校整体共分为四部分:西边三排瓦房为学习、生活、办公区域,东边是体育操场。 

      第一部分:校园西,南第一排瓦房,三个教室,从东往西为七级一班、二班、三班。

      在第一排教室道南偏东,有一个气象观察点,四周用铁栏杆围着,有风向标,有雨量测量器等工具,为测量降水量、风向及教学用。

      在观测点西侧种的小麦,到了夏天,成熟的麦子随风摇摆,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色的麦浪。

      第二排瓦房三个教室,从西往东为七级四班,八级一班、二班。

      第三排、第四排瓦房是男生宿舍。

      第五排为音乐教室和乒乓球室。

      音乐教室后面是一片绿地。

      在第二排北至第三排南中间道西,挨着校西围墙,是一处南北向,朝东的公共厕所

      第二部分:校园中间南第一排瓦房是:教导处、文书室、校长室、会议室、文体组(第一排瓦房所有门都朝北开,和第二排教师办公室门对门)。

      校长:李诚修   教导处主任:曲仙洲

总务处主任:林宝贤   文书:郑淑芬   司务长:胡本铎

      第一排瓦房会议室道南,是朝东开门的卫生室。学生看病,治疗、拿药都是免费。医生是聶传聪。

      卫生室东门往东大约七、八米左右,有个约一米高水井台,水井上面安装了人推的水车,供学生生活用水。

      水井东种了一片白菊。开花时节,白的像一朵朵小雪花,一阵阵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心情舒畅、兴奋。

     第二排瓦房为教师办公区。从东往西为数学组、语文组、理化生物组、政治组、地理等办公室。

      门前有月季花,到了开花季节,五颜六色的鲜花挂满了枝头,鲜艳夺目,散发出阵阵清香,使人心醉。

      第三排是特种教室(U型建筑),主要是化验室(化验室里有很多标本,青蛙、兔、人体骨骼等)、阅览室、图书馆。每个学生都有借书证,可以拿回去看,也可以在阅览室里阅读。

      特种教室后边是一大片菜园,主要种茄子、菠菜、萝卜、胡萝卜、大白菜等,供伙房用。

      菜园东南边有个大约一米左右的井台,水井上安装了人推的水车,为浇菜和生活用水。

      在井旁边有棵大柳树,冬天的寒意还未全消,柳树却悄悄换上绿装,告诉我们这些从四面八方来的学子,又一年春天来了。

      菜园北边一排瓦房是伙房,伙房前有几棵碗口粗细的法国梧桐树。伙房里面有教师伙房,专门一位厨师给教师做饭。

      学生伙房四个厨师,学生都是提前订饭,吃饭前值日生抬着水桶和筐,把饭菜领回,发给同学。

      早、晚饭各壹两玉米粥,贰两窝窝头及咸菜;中午饭,肆两窝窝头及3分钱的熟菜。那时候想,多会能不吃地瓜和地瓜面窝头,能天天吃上玉米面窝头,该多好呀?

      学生每人每月8角1分钱生活费,冬天主要吃大白菜、萝卜,里边还有几块肥肉。

      伙房后边是猪舍,里边猪有大的,小的,有黑的,有白的,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吃食,有的在玩耍,好可爱呀。

      猪舍后边是一片绿地。

      第三部分:校园东,南第一排瓦房三个教室,从东往西为九级二班、三班、四班。

      第二排瓦房三个教室,从西往东为八级三、四班,九级一班。

      在九级二班东道南边,有一处东西向,朝北的公共厕所。

      在厕所旁边有一棵大槐树,每到春天槐花开放,白里透紅,发出泌人的芳香。

      第三排瓦房是教职员工宿舍。

      第四排是女生宿舍。

      第五排是总务处办公室和仓库。中间有女生宿舍,最西边是木匠屋。教室门窗,桌椅坏了,专门木匠师傅修理。

      再后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第四部分:校园东部操场,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黄县中小学运动会在这里多次举办;黄县县直蓝球队经常在我校进行短期训练和比赛等体育活动。

      操场有标准四百米跑道,中间有四个蓝球场,东边有足球场,东南边是跳高、跳远沙坑,北边是垒球及手榴弹、铁饼、铅球、标枪,投掷场地;操场西边中间位置,有主席台,靠主席台东南侧有一个旗杆。两旁有很多体育设施,有爬杆、爬绳、单、双杠等等。

      操场东南处,有凸出南校园墙的四、五间瓦房,主要放置体育器械、劳动工具及小推车等。房前有个小院和操场相通,哪儿是学生们的自由乐园,没事时有的同学在哪房前下下军棋或象棋,哪儿很清静,无人打扰。

      主席台南有一棵梧桐树,庞大的树冠在操场上好像搭起遮天蔽日的巨伞,给我们遮阴凉,让我们在它的下面快乐地玩耍。

      每到夏秋,大雨来临之前,操场上满天是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盘旋着,十分有趣,仿佛告诉人们,要下雨了。

      当夜幕降临之后,校园四周草丛里,总能听到蟋蟀(又名蛐蛐)美妙动听的歌声。偶尔飞来几只萤火虫,时高时低,若隐若现,给寂静的夜晚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校园北门外往西大约一百米左右,香坊村南有个大湾。

      夏天到了,树上知了尽情的歌唱,人们热的汗流浃背。吃过午饭,同学们三三俩俩来到这天然的浴场,跳水,游泳,打水仗,尽情欢乐玩耍,乐不思归。

      夏天的夜晚里,蚊子”嗡嗡”的声音,搅得不得安宁;青蛙“呱呱”的叫声又经常把我们从梦中惊醒。

      校园里所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山墙中间,全部粉刷成黑板,供班级用,每班每周更换一次黑板报。黑板报上有学习园地,报导表扬好人好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际时事等等。

      教室是座北朝南,每排三个班级。每班教室三间大瓦房,前后两个门。每个教室门前都有砖土垒的乒乓球台。

      从教室前门进去,看到的是老师讲台和大黑板,黑板上方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黑板就像一块肥沃的知识良田,老师在这里辛勤耕耘,把知识传授给我们。

      教室后面黑板上方写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下面有课程表、黑板报、学习园地、优秀作文等,经常更换,精彩极了。

      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桌凳摆放的整齐有序,地面打扫得干净利落,这一切给人舒适的感觉。在这宽敞的教室里,上课充满朗朗的读书声,下课又充满清脆的欢笑声,我们在这里快乐的学习、生活。

      整个学校就像个美丽的大花园,环境优雅,宽敞整洁,空气清新,学生们朝气蓬勃,举止文明,眼睛里透露出智慧的光芒。在这美景如画的学校里学习生活,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幸。

   初中一年级主要学语文、代数、植物、动物、政治、地理、历史、珠算、美术、音乐和体育,早晨、晚上有自习课,每周还有两节劳动课。每天学习、生活、作息时间均听从教导处干事丁民老师的铃声。

      上午第二节下课后,学校大高音喇叭就响起来了,全体学生集合到操场做广播体操。随着广播体操音乐响起,同学们精神抖擞,昂首挺胸,跟着节奏认真的做,整个操场都充满了活力与斗志。(文革期间做语录操)

      在操场上空,喜鹊“喳喳”的叫声,时远吋近。它体态美和声音美,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喜悦,令人感到振奋。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寻找漂亮的新鲜树叶,夹到书里当树签,也是很高兴的,心满意足了。

      每周末学校举办专题讲座,老师言传身教,引人入胜,惟妙惟肖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增加了同学们的知识,开拓视野,受益匪浅。

      学校经常举办书画展览,普及音乐教育,学以致用,促进了同学们的广泛业余爱好,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全面发展,组织学生到黄县内燃机(当时叫强国),农业展览馆,阶级教育展览馆和丁氏故宅等地参观学习,按排学生多次到黄城电影院看电影,丰富了我们社会经验,提高了我们思维能力和文化知识。

      为纪念革命先烈,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海燕在大海上翱翔,运动员奔驰在赛场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学校每年举办春季、秋季运动会。

      在赛场上,大喇叭声,欢呼声,为同学加油声响成一片。运动员们努力拼搏,你追我赶,冲向胜利的终点!

      经过层层选拔,取的好成绩的运动员加入校队,参加县中学运动会,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乒乓球女队在县运动会比赛中三年蝉联冠军,为学校争取了荣誉!

      为纪念六六年七月十六日,毛主席乘风破浪,再次畅游长江一周年,组织同学到龙口海上游泳,锻炼革命意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劳动是最光荣的,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每周劳动课,除了在校园拔草和其它活动外,师生齐动手,车推肩挑用娇嫩的双手,把沙从南栾河运回学校,铺、垫、修整校园道路、操场。

      夏天学校四周围墙有些需要修补,我们从家中拿三个刺或四个刺的叉,把泥和麦草用水混合,用叉挑起往墙上垛,把墙一段段修补好。

      到了秋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附近生产队,帮助收玉米、割豆子、翻地,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刚上学时,有一天晚上 自习课,当时晚上是用火油打气的汽灯,突然“嘭”的一声,屋里漆黑一片,同学们不知所措,老师来了,告诉大家不要惊慌,是汽灯石棉罩碎了,换上就好,每晚汽灯得打多遍气才能上完自习课。

      我们的老师,都是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们知识渊博,通今博古,德才兼备,举止文雅,平易近人。

      数学教师讲课逻辑严密,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易记易懂,一丝不苟 。

      语文老师风趣幽默,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以高超的语言技巧,为同学们传授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地理老师郭玉香博学多才,经验丰富,声情并茂,一边讲课,一边背着手把中国地图画出来,展现在同学面前,大家惊诧不已,赞不绝口。

      六五年县举办教具展览,我们学校有好几种教具被选中推广。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我们认真听老师讲课,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团结同学,按吋完成作业,听老师的话,发扬刻苦向学的求知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敬爱的老师,您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为我们点然了希望的光芒。您的谆谆教导,永铭我心中。您的音容笑貌,无私的奉献,永生难忘。

       学生有一部分住宿,每个宿舍二十多人睡大通铺,夏天没有风扇,冬天没有暖气。照明是一个火油灯(灯是个长十二厘米左右的圆玻璃瓶,上面做个盖,盖中间有个突出眼高约二厘米,放上灯芯,瓶上方用铁丝做个挂勾,好挂墙上)。

      晚上九点钟熄灯睡觉。值日老师熄灯后到每个宿舍查铺查人数,给蹬被的学生盖好被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们终生难忘。

      每天天不亮起床,集体跑操,跑到高家河再返回来,来回大约3公里。

      每星期六下午放假,星期天下午返校,晚上上自习。当时条件不好,步行上学,最远的同学离学校十多公里。

      返校时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篓子,里面主要装熟地瓜和少量片片及咸菜。有的同学直接拿地瓜面,玉米面,个别同学有拿少量白面交到伙房(不用交加工费,免费为学生加工),到总务处换出粮票。

      伙房当时做窝窝头,有地瓜面的,有玉米面和地瓜面二合一的,有玉米面的,玉米面窝头里边没有豆面,做时加点苏打粉。

      做窝窝头是用白铁特制的模,上面是平的,比下面稍微细点,把合好的玉米面装进去,用手指头在下面中间捅一个眼,往笼屉上一扣一个,再装锅蒸熟。

      在当时烧火做饭都是用风匣,又累又慢,后来改进用人蹬的土制鼓风机,做饭时有学生帮忙在那蹬鼓风机。

      每天上午值日学生把大家带的干粮,收上去,送到伙房热一下,吃饭时领回,再发给每个学生(送伙房时都做标记)。

      那时偶尔有的学生家长,送包子或者馒头给同学吃,当时是多么羡慕人家呀!

      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分为每月1、2、3元三个等级,一般申请只能批1元,能把生活费解决。

      特殊困难生可申请补助3元,还能减免每学期学费2元2角钱,冬天还免费发棉被、棉袄,让每个学生能安心读书。

      虽然当时条件很艰苦,但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还是很知足和幸福的。

      最难忘的是一九六五年元旦下午,学校免费由伙房发给每个班级面、肉和白菜,让各个班级学生自己动手包水饺,晚上大家一起吃,太高兴了,那个年代只有过年才能吃上水饺。

      到了晚上,各班灯火通明,一片节日气氛,每班自编节目,到各个班级巡回演出,当时的心情无法形容,兴奋极了。

      六五年校庆,学校按排食堂免费发给每个学生一大碗白莱、猪肉炖粉条吃,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不敢想的事情。

      至今记忆忧新难以忘怀的,是我们上初中第一天下大雨,下午放学,学校领导不放心,按排俩老师送我们十几个学生回家。因我们放学回家,必须经过刁崖村东泳汶河,怕河水上涨有危险。

      从学校到刁崖村东泳汶河,大约三公里。到了河边,看到对岸家长们在焦急地等待着我们,河水涨得很快,流得很急。老师不让我们下去,自己先下去看看水多深,下到河里走不多远,水已涨到老师腰以上,过不去。

      老师隔岸和家长沟通后,领着我们往下游走了三、四公里,到了河面很宽的九里河,一个老师在前面探路,一个老师在后面跟着,我们十几个学生在中间,手拉手过了河,平安到家。让我们终生难忘。

      记的那时同学有患病,老师在第一时间把学生送到卫生室看病,后送到宿舍休息,问寒问暖,按排伙房做病号饭,细心呵护,通知家长把学生接回家照顾。

      事后不管多远,老师都到学生家探视,看看病情如何,有没有什么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细心照料,使我们感动万分!

       一九六六年下半年,全国发动起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暴风雨的前奏让人茫然无所适从。

       学校组织学生每天早晨拿着凳子,集体到特种教室前,收听七点钟中央新闻广播。成立以原校领导为主的“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组织毛泽东思思宣传队,指定每班团支部书记或者班长为红卫兵,统一制发袖标,以班为单位到集市或到农村“破四旧,立四新”,批"五类分子",上山下乡,砸烂一切旧世界。

       六六年十月份,每班以十比一的比例,选出赴京代表,进京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随着运动的深入,斗私批修,打倒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一夜之间,学校领导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字报滿天飞,打倒一切“走资派”。在那“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岁月,老师也成了“臭老九”批斗对象,停课闹革命,红卫兵组织蜂拥而起,红卫兵全国大串联,整个学校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

      六七年2、3月,学校成立了"复课闹革命委员会",(校领导曲仙洲为主任、及七级主要班干部为付主任兼政治、宣传、教学三个组长)。5、6月份反“二月逆流",黄县六中宣传队来学校煽风点火,黄县一中的造反队也来学校串联造反,部分红卫组织联合成立了造反兵团,同时以原校“复课闹革命委员会”为主,也成立红卫兵指挥部,学校分成对立二大派,你批我斗,“文攻武卫”,针锋相对,内斗开始,逐步走向社会。

      上海“一月革命”风暴,掀起了全国夺权斗争。人民解放军三支两军,6116部队柳政委带队进驻学校支左;长岛要塞部队郎团长也带领25分队进驻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军代表。制止武斗,解散“棒子队”,“复课闹革命”,成立以老、中、青“三结合”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解放军代表参加的“革命委员会”。

      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参加学校斗、批、改。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帮助对立两大派群众组织实现大联合,开展大批判,调整“革委会”,领导教育革命。

      在那打倒一切动荡的年代,把我们这些学子的梦想彻底击碎,就这样虚度了我们初中生涯,荒废了我们美好的时光,给我们留下终生的遗憾!

      六八年秋天,我们这些“老三届”的学生,响应党的号召:“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离开了学校,回到了各自农村(那时高中学校都已停办),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战天斗地、改造山河。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为了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记了昨天的痛苦,意志更加坚强。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虽然文革荒废了我们的学业,环境改变了我们,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奋斗,刻苦锻炼,继续学习、深造。奔赴全国各地,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献出毕生的精力。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当中有工人、农民、教师、医生、人民解放军、国家干部,人才济济,精英辈出,在各行各业中,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尽期。敬爱的老师,您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们,在学习上耐心讲解,细心辅导,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从无知到懂事,从幼稚到成熟。

      您用那知识的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美果,使我们茁壮成长。是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途。您的教诲,师生情谊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感恩老师:您给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让我们走向光辉的未来。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黄县四中 ,我亲爱的母校,你是我们求知的港湾;你是智慧的摇蓝;你是蕴藏着丰富知识的海洋;你是传播中华文化的神聖殿堂!你的每个角落里都珍藏着菁莘莘学子们青春飞扬的身影,弥漫着梦幻般的向往和理想。母校啊,你是我一生的情结,心中永远的牵挂!

      感恩母校:你给我们坚强的翅膀,飞向知识的海洋,让书伴我们成长,你用知识充实了我们今后的人生!

      细雨绵绵,点点滴滴,激起思念的涟漪,绵绵细雨,絲絲缕缕,拨动着我们的心弦,牵动着我们美好的回忆。

      千年修得共枕眠 ,五世修得同窗读。幸运不是每个人生都能遇到,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美丽的相遇。青春己逝,岁月己老,一起回忆那段时光,重温那青春的岁月!

      黄县四中你是我们心中永不消失的一座历史丰碑!

      再见了同学们,再见了敬爱的老师,再见了我的母校一 一黄县四中!

附:

      黄县四中1970年4月恢复招生,取消初中改为高中

      1992年8月1日更名为:龙口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01年8月1日更名为:龙口市第十中学(南校)

      2005年8月1日更名为:龙口市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现为龙口市芦头中学,于2011年8月1日迁入 至今

注: 

    五级学生:

            李天策少将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部长(副军级)

    六级学生:

            乔纯章少将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副部长(副军级);

           乔延春曾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孙树勤六三年选飞入伍,转业上海民航(具体不详)

   七级学生:

           刘廷松少将曾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政委(副军级)

            李祥裕大校曾任解放年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营房局局长(正师级);

            孙兆祥大校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服务局政委(正师级);

            陈世敏大校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气象局大气所副所长(正师级,技术五级);

            石克庆大校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财供局副局长(副师级);

            邢笃美大校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局干部(副师级);

            吕廷会大校曾任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电子技术系政委(副师级);

            曹洪德大校曾任空军34师101团飞行团团长(副师级);

            韩长伦六六年春末选飞入伍,后转业到乌鲁木齐铁路局曾任保卫处处长、党委书记:

            乔纯玲、徐佩英六六年春末被福建军区前锋文工团选中入伍

    八级学生:

            张嘉礼大校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财供局干部(副师级):

            迟兆菊曾任山东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

             韩克伟六五年选飞入伍,转业山东济南国企(具体不详)

    九级学生:        

            王元宁曾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李世斌少校曾任职解放军科工委江阴基地技术部三室,89年转业山东省龙口市科委任副主任;

            孙可梅原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高级实验师(副教授级);

            马环才曾任山东庆云职业中专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职称(副教授级);

            吴美英某高中任教,中学高级职称(副教授级)

    十级学生:乔万敏曾任齐鲁大学党委副书记

  一、本文主要描写以九级学生在校时情景为依据。

  二、因信息搜集有限,部分教授、工程师、国家干部、解放军干部、精英人士未出现在本文,对此深表歉意!

  三、黄县即现在山东省龙口市

小编推荐

1.【诗歌】烟台作家 / 郭志波 《诗歌专集二十七》

2.【歌词】临沂作家 / 赵圣才 《四季崮歌》

3.【散文】济南作家 / 孙永泽 《你不爱的,那个傻小子》

4.【诗歌】济南作家 / 刘成海 《今日大雪》《一片叶子》《霾》

5.【朗诵词】临沂作家 / 袁超 《敬爱的毛主席,沂蒙人民永远怀念你》

6.【短篇小说】天津作家 / 王嵋 《浅冬》

7.【诗歌】烟台作家 / 郭志波 《诗歌专集十六》

8.【散文】天津作家 / 王嵋 《老屋》

9.【散文】湖南作家 / 李尧隆 《桃花酒》

10.【诗歌】烟台作家 / 郭志波 《诗歌专集十三》

11.【民间传说】临沂作家 / 张文和 《朝仙桥的传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