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保学,微信名玉子,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热爱文学和书法,喜欢在电脑前敲打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品曾见于《河南日报》、《大河报》、《焦作日报》等报纸刊物。近年来有一百多篇散文、游记、杂文,等在《河南文苑》、《经纬文化》、《红罗山文学》、《世界作家文集》、《三秦文学》、《百家岩》、《旅游作家》、《九州作家》、《文艺作家》、《黄河文苑》、《长安文苑》等网络平台发布。并有部分作品在《河南文苑》的推荐下,见于今日头条和百家号。 公交车之善意篇 刘保学 季节,虽已走到了初冬时分,但今天的天气艳阳高照,仍不失秋高气爽的景象,人们的心情也格外地愉悦和舒畅。 我乘的这路公交车在离开了客运总站之后,徐徐地来到了迎宾路上的信号灯下。绿灯放行,在车辆左转将要一路向北之时,忽然从右侧窗下的座位上站起来一位年约五十多岁的妇人,她急急地向前跨上两步拉开车窗,头转向右边窗外朝着路中央人行道的斑马线上,喊叫着:“喂、喂、喂你们的包包,你们的包包忘记拿了!” 此刻,斑马线上正在行进中的是一位领着三个小孩子的女人。可,那女人和孩子们似乎没有听到这阵阵的喊声。仍在说说笑笑声中向着路东缓缓而去。 在车窗下坐着的另一位妇女,扬起脸来向着那喊叫的妇人,有些疑惑地:“那包袱是不是她们的?”“就是她们的,是她们的!我在上车时,就看到她们身边的包袱,还有一个小孩子在上边坐着呢。”她边坐下边还在嘴里呐呐着:“我看着她们刚刚从包袱上起身,可忘掉了身边的那两个包包,真是的------”。 此刻的车辆,已走上了迎宾路口往北转的路中间。车辆还在行进中,而在斑马线上的女人和孩子们却丝毫没有听到,或察觉到什么似的。车辆还在继续地行进着。在这信号灯下,南来北往的车辆如此之多,车辆也绝不会停下的,以让喊叫的人再次喊叫,或让在斑马线上的人听到或转回头去的。 此情此景,也引起了车右侧后边的两三个在车窗旁的男女乘客喊叫了起来,可车还是在继续着它的行程,而斑马线上的女人和孩子们也还在继续着她们的行进之中。 至于,那斑马线上的女人和孩子们是否听到了,或是已经发现或还是没发现,回去了没有回去,找到了没有,在车上的乘客不得而知------ 可,公交车上,却还在议论着刚才发生的这一幕。大家也都在猜想着,这女人是不是带领着孩子们串亲戚,还是到哪里办什么事情。无论怎样,车上的乘客都在为这丢失包袱的女人和孩子在担忧着,在惋惜着。尤其是那位往车窗外喊叫的妇人,也一再地叹息着。 此情此景,车上人们显现的是一片片怜悯之心,善意之举。此刻,那些手里捧着手机正在划拉着的年轻人们,也收起来了“机不失手”的不舍。而把眼光投向了那位善意的喊叫妇人身上。他或她们在心中为这位妇人竖起大拇指,一再地点赞、点赞着! 车辆来到了市中心一个站台上,先后上来了五六位男女乘客。当一位男士取下手套,在刷乘车卡时,塞在裤口袋里的一只手套却落在了车的地板上。真是“无巧不成书”,出门在外,今天在这路车上竟又出现了一幅热心的场景。“哎,你的手套丢地上了!”说着,那位跟在一位男士后边的一位年轻人弯腰捡起来一只手套,递给了回过头来的那一位掉了手套的男士。 那位接过手套的男士口中:“谢谢、谢谢!”感谢之声连连。 “老年卡”随着售票箱上刷卡声传出来的响声,一位年约七十多岁的老者步履蹒跚着往车箱后边走去。当走到后门旁边时,他向着一位在车的左边正对着后门的,像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女生说道:“闺女!” 这位小女生看到这位老爷爷向她打着招呼,等女生正要起身让座时,同时在一旁的像是她的爷爷:“你给老爷爷让一下,到前边那个座位上去吧!”小女生扶着那位老爷爷坐下。她随着车辆的起步,小女生趔趄着扶着车中间的扶手坐在了前边竖向的座位上。 那位老爷爷坐下来,自言自语地:“坐这儿,好下车,好下车!” 在这路公交车上的行进之中,车上的善意不断闪现!那些善心人的善意举动,也仅仅就是一句话或两三句话,或是一次两次“举手之劳”的动作而已。 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之风度。那善意的拳拳之心,片片善心,暖意融融地溢满了整个车箱,并记在了上上下下,来来往往的乘客心中!并会将这些善人的善意传向四面八方! “人心向善!”真是此言不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