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8.5,这才是最刺激的三集片!

 十点美剧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最近,英剧势头有点猛!

从六月份的《舞台剧》,7月份的《年少轻狂》第三季,到9月份的《万物生灵》

每部剧自开播以来就收获无数好评,豆瓣评分一律维持在9分以上。

尤其是前段时间给大家推荐过的《万物生灵》,更是势不可挡,豆瓣评分从9.1一路飙升至9.4。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部英剧,虽然评分上略逊色于上面几部,但故事的精彩程度绝不输于其他,它就是

——《丹斯》

根据布莱恩·马斯特斯撰写的书籍《为同伴杀戮》(Killing For Company)改编,讲述了恋尸狂魔尼尔森在1978年-1983年期间曾杀害15名年轻男子的故事。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本书不是编撰的,而是真实的。

小说的主人公丹尼斯·安德鲁·尼尔森是20世纪80年代苏格兰历史上最著名的恋尸癖杀人魔。

这名疯狂的连环杀手在6年间前后杀害10余名无辜男性,最后于1983年2月9日被捕,并被判终身监禁。

2018年5月,在狱中去世。

电视剧《丹斯》并没有如小说一般,详细讲述了尼尔森的作案过程,而是以他被捕为切入点,作为本剧的开端。

1983年2月,伦敦。

天气有些凛冽,但与往常没有什么区别。

一栋英式小楼因为下水道堵塞,找人疏通。

结果工作人员从下水道里发现了一堆类似人骨的残骸。

接到报案,警方立刻赶往现场,经过排查,怀疑残骸来源于隔壁阁楼的住户。

而这位住户就是丹尼斯·尼尔森。

直到晚上,尼尔森才下班。在被捕之前,他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位公职人员,年轻的时候还当过一阵子警察。

面对“老熟人”的到来,尼尔森没有丝毫的慌张,警察盘问起下水道的事情,他还用略带戏谑的口吻说到,“警察现在也开始关心下水道堵塞的问题了吗?”

对于警方要求去家中看一眼的要求,尼尔森也没有拒绝,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把他们带进了自家。

推开房门,迎面而来的除了尼尔森养的一条狗,还有一股浓烈而刺鼻的尸体味。

负责破案的总督察彼得直接逼问尼尔森,“剩下的尸体在哪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尼尔森毫不遮掩的回答,“在柜子里。”


他没有撒谎,在橱柜里,警方果然找到了部分尸体。

被带回警局后,面对警方的连续逼问,他又陆陆续续交代了更多藏尸的地方。

地板、橱柜、床下、浴室、曾经住过的寓所……都有留下残骸,并且他还坦诚,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一共杀害了15人。

至此,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魔昭然若揭,全社会为之震动。

然而面对深藏已久的罪行被暴露,尼尔森不仅没有感到丝毫的紧张、愧疚或罪恶,反而展现出一副轻松,毫不在意的姿态。

“如果不是因为我的狗,我早就自首了。”他语气轻松的说道。

自私、冷漠、自大、没有丝毫的同理心,在尼尔森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对于为什么要残忍的肢解尸体,尼尔森只是平静的说道:

碎尸,只是为了方便处理。他并不享受这项事情,只是因为尸体越堆越多后迫不得已的做法。

实际上,他是一个重度恋尸癖变态。

杀人后,他会小心翼翼的把尸体处理干净。甚至与尸体共同沐浴、看电视、听音乐,对着尸体手淫。

当尸体腐烂后,才会将尸体处理掉。最长时间,他曾同尸体共处达7个月。

至于那些被他杀害的年轻人,也是他精心挑选的对象。

他们或是一些同性恋,或是吸毒后无家可归的人,或是在街上四处游荡无处可去的人。

尼尔森会把他们请回家,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在将他们杀掉。

而他的作案工具也很简单,有时候只是一根领带。

尽管杀了这么多人,但很讽刺的是,尼尔森的罪行并不能立刻得到指控。因为,受害者的身份无法得到一一核实。

由于杀害的人太多,尼尔森也记不得他们的姓名,并且大多数受害者惨遭肢解或焚烧,加上没有亲人来问询,也给确定身份增加难度。

就在警方焦灼之际,案件的离奇性也引发了全国上下的关注。

其中有一位小说家对尼尔森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试图记录尼尔森杀人的全过程,并探寻他杀人背后的心理历程。

对于作家的到来,尼尔森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欢迎。

他觉得自己终于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他着迷于对自我形象的建立和曝光,希望能够有更多人看到他凶杀案背后的故事。 

与其把机会让给警方添油加醋抹黑自己,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占据主动权,自己把故事讲出来。 

对于作家写错受害者人数,他还会坚定地指出来。

罪恶感这一词,在尼尔森身上从未出现。

面对警方或者作家的询问,他也总是以一副非常平静的姿态回答,没有怒气,也没有偏执,似乎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这才是一个人最可怕的地方,他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罪行,对自己所犯下的伤害,没有丝毫的悔意和羞愧。

当一个人的良知散尽时,这个人也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为了能精准的呈现出尼尔森的心理,真实的还原他当时的状态,尼尔森的饰演者田纳特还特意减肥瘦身,让自己更贴近原型。

贴出两张剧照大家对比一下,简直一毛一样,以假乱真。

严格意义上来说,《丹斯》并不是一部传统题材的犯罪片。

没有苦心竭力的寻找嫌疑人,也没有惊心动魄的破案环节,纵观整部剧,甚至没有很血腥残忍的尸体片段。

但看完全片,却如鲠在喉,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

《丹斯》像是一个重锤,锤破了社会不堪的一面,让我们看到冷漠、腐败、官僚主义盛行等社会沉疾。

剧中尼尔森虽然最终被起诉并得到了制裁,却并不是因为所有的案件都逐一侦破,而是由于案件拖得过久,引起了当局的不满。

为了尽快给社会一个交代,显现出当局强有力的破案能力,于是在确认6名嫌疑人的身份后,便匆匆起诉。

“因为6个人足以让他定罪。”至于还未确认身份的其他受害者,则永远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数字。

影片还有一个很讽刺的地方,如此大的连环杀人案的曝光,并不是因为多起受害者的莫名失踪,而是因为嫌疑人被捕。

如果没有堵塞下水道,没有尼尔森毫无保留的坦白,也许案件永远不会被发现,也许死掉的远远不止15人。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来自于政府的漠视,对社会边缘人群的漠视和不关注才导致了这样一个悲剧。

就像尼尔森所说,残酷的是社会永远对死者的关注更多,而不是活着的人。

也许只有他人死了,才会有人关注他们的困境。

《丹斯》更像是一部惊醒世人的剧,不要等生命失去,社会腐烂不堪时才来挽救,那时候为时晚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