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高望远

 若歌sweet 2022-09-02 发布于山东

去年从华师大回来,就不准备考博了,回去之后就准备考辅导员了。今年从华师大回来,就不太想搞科研了。总之,每次都觉得很负面情绪。

临走那天中午和华师大的XY见面,一起在餐厅吃了个饭。XY说,我博士毕业之后就回去考公务员,未来都在这样的学术生态中我恐怕受不了。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不认可,现在我很认可。不是博士就一定得进高校,高校这种内卷让人觉得冷漠且功利化,在一个如此神圣的象牙塔反而更让人觉得辛酸。还不如就在一个不那么理想化的工作环境中,做着一份工作。

昨天从上海回来,衣服放在洗衣机里翻滚了58分钟,睡前晒了晒,相当于消毒了。

参会的感受如下:

其一,整个交流现场就像是一个大型社交现场。各高校之间存在着深沉的鄙视链条。如果华师大和港中文或者港大的分享完,紧接着就有大批的人前去交流和加微信。而对于其他相对差一点的学校的学生,就像一个孤零零的人站在那里,无人问津。

其二,我们会看到很多在某个领域做的很厉害的学者,尤其是很多青年学者。他们平易近人且乐于交流,这种情况下加上他们的微信,就像是见到偶像一样。尽管不一定时常交流,但看他们的朋友圈也可以获取一些平时自己关注不到的信息。

其三,我们和好的学校的学生的差距就像是天和地的距离,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这体现在太多方面,无论是师资还是上课,以及导师项目等等。“我是华(北)师大XX,师从XX教授”,这样的模板化的介绍无形中给予了某种加持力。

我们只有在接近中才能愈发了解,比如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用小沈的话说,你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卖桃、卖资料。金钱使你快乐。

我也一直都觉得,读书本身是充满了乐趣的。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我们获取知识的本身充满了愉悦。可是,外界的论文的标准、各种外界的声音和要求,都使得我们根本无法达到这些标准。所以,我们就在这样的着急焦虑中汲取不到任何读书的乐趣。到最后,可能便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书没有读好;论文也没有写出来。既没有遵循内心,也没有遵守和玩好游戏规则。

有的时候,我既想读书,又想写论文,结果时间就在这一来二往中浪费了。结果什么也没弄好,这样的常态已经持续很久了,可是时间依然在流逝。既没有过好自己的生活,又没有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以前,我把学术本身看成一件值得向往的理想,现在我反而觉得这可能只是一种谋生的工具。我们时常对自己的怀疑,其实不是自己适不适合做学术,而是自己适不适合通过做学术来谋生。也是觉得很可笑的。

我安慰学妹如是说,人生充满了各种际遇。我们做好手中的事情,等待命运的安排好了。现在,我也这样安慰自己。

当然,这样的落差,从某种意义来说,因为你见到了更加优秀的人,所以还要更加努力。但有的时候,一路走到了现在,也不想自己一直都走得那么辛苦。所以,还是希望能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间,比如拍vlog,比如公众号多添加一些新的内容,比如影评。四年的博士生活,如若能够顺利毕业的话,我希望回忆起来不至于那么“忍辱负重的辛酸”。

以“登高望远”这四个字结束吧。只有见到了更优秀的人,我们才知道自己有多差劲;虽然人生需要登高,望向远处的时候,也多关注一些自己的内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